上善若水
2009-08-11张笑天
张笑天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善于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目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这次的都江堰之行,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也有“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我在试猜:是实指水吗?是在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水文化精神?我想都是吧。
这几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很时髦,为争历史名人“故里”,口水战连年不休,他们既不是真心承玖文化传统,也不是保护文化遗产,炒作的功利目的极强,打着复古、复兴的旗号,背后不过是利益驱动,为官员的晋升台阶添砖加瓦。我担心,狂潮过去,会谴下遍地垃圾。
所幸都江堰的放水节不是这样。他们不是单纯的祭祖,不为抢注名人故里,而两千多年祖宗留给我们、迄今仍在惠民的都江堰工程,那是实实在在摆在那里的,还在保障川西人民的衣食之周。这是世上绝无仅有的“活着的文物”、“历史延续的恩泽”。我有幸躬逢一年一度的都江堰放水节,当然不再有当初祀水的原始概念,更多的是一种纪念、感恩、宣传,作为光大地城文明的一种手段。
当黄河成为泥河、长江成为黄河、准河成为劣五类水质的黑水河,当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近海和大期频发蓝藻快变成死水时,我仿佛就是那受了汞和重金属污染快要窒息的鱼儿,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我们还拥有几块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这就是都江堰人对人类的最大贡献。
我在这里盘桓的几天里,大有“醉氧”之感,不舍得离去。我想找一些污染环境的工厂,没有。连居民都无随地遗弃垃圾的陋习,我以鸡蛋里挑骨头的挑剔眼神去观察,河渠里,竞没有垃圾袋和废物,古人说“水至清别无直”,岷江和河渠里野生的鱼何其多!我们那天晚上在临河的郡府楼吃着美味河鲜,听着涛鸣的和弦,那真是一种久违了的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让污染远高现代文明的功绩,远在创造了多少利润之上。毁了我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地球,我们每个人富得流油又能怎么样?
都江堰是历史的遭存,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神话,当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时,都江堰仍然生机盎然地滋养着川西世代子民,并且每当战乱和荒年,天府之国都成为举国无饥馑的后援,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来供奉,这也暗合了老子的“上善若水”的精髓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都江堰是人类文明史的瑰宝,是永远灌溉着中华文明之邦的幸运之水,山水和谐,天地和谐、天人合一,那么,把老子的“上善若水”奉承给李冰和他的都江堰,那就再贴切不过了。“上善若水”绝不是说水的,有人说,李冰虽是官员,却又是科学家、水利学家、工程师。没错。但我以为成就一番事业的却是那蜀郡郡守官街,当时的郡守是银印、青绶、两个石。这他才有权力、有威望凿山引水,铸就都江堰旷世伟业。
为此,再看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其要义在于如下阐述:“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在这里,道家鼻祖老子明确地告诉人们,与人交往,应怀有水那样的博大胸怀,大仁大爱,说话应如水的汛期那样守时守信,为政当如水般清静而治,做事则该像水那样善于发挥效用,行为宛若水一样善于把握天时,这一切都是自然的,本应像水一样与物无争,这才不会出现过失与偏差。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