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汇风险的规避方法
2009-08-11刘春文
刘春文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企业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合作中存在的外汇风险问题。通过对外汇风险问题做出简要介绍,阐明外汇风险的种类及其规避方法。
关键词:外汇风险;规避;方法
1 外汇风险的概念
外汇风险又称为外汇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汇率的变化以及交易者到期违约和外国政府实行外汇管制等给外汇交易者和外汇持有者带来经济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对于企业来说,只要经营或融资中涉及到外币业务,这种风险就会存在。
2 外汇风险的种类
外汇风险的种类主要可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和外汇管制风险。其中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这三类风险最为常见,三者的性质也不相同。交易风险是现时或即将发生的风险,是会实时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风险,经济风险是未来的风险,而折算风险是账面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跨国交易的短期现金流量(包括货币性资产和债务)因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风险。交易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交易日发生的汇率与结算日的汇率不一致。以应收款和应付账为例,汇率的波动可能为企业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即使企业不再有跨国的商业活动交易,亦会受到汇率的影响。
折算风险。是指跨国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时由于汇率变动使会计报表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金额产生变动的风险。折算风险产生的原因是企业决算日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某些科目因汇率的变动而处于不稳定状态,而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只能用本国货币计价。这样,企业会计报表就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外币余额折算成以本币计价的余额,特定的汇率变化将导致报表产生异常波动,进而导致评价过大或过小。由于折算风险是发生在账面上的过往历史记录,不影响企业的实际的现金流量,因此很多企业不会专门规避这种风险,只是在会计报告中对有关折算汇率和折算方法做出说明。
经济风险。是指汇率变动时对企业未来非契约性的现金流量的影响,即汇率对企业将来的产销量、价格、成本等生产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企业未来的利润和市场价值。
外汇管制风险。外汇管制主要是指一国政府对外汇的收支、结算、买卖和使用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目的在于有效地使用外汇,防止外汇投机,限制资本流出流入,改善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在严格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或地区,一般采用固定的官方汇率。表面上看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汇率相对稳定,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些国家在国内往往面对庞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在国际上,这些国家又经常被其它没有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指责操控汇率、贸易不平衡。为了舒缓这些来自国内外的经济和政治压力,这些国家的政府倾向于采用各种行政手段,如突然改变汇率,甚至改变汇率机制等。企业在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经营业务或投资时,这种外汇管制给企业外汇带来的风险,是远高没有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的。
3 外汇风险的规避方法
对于外汇风险规避,企业首先要做到——识别风险。企业在对外交易中要了解究竟存在哪些外汇风险,是交易风险、折算风险还是经济风险等。或者了解面临的外汇风险哪一种是主要的,哪一种是次要的。其次要做到——衡量风险。即预测汇率走势,对外汇风险程度进行测算,外汇敞口额越大、时间越长、汇率波动越大,风险越大。最后要做到——驾驭风险。即在识别和衡量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控制外汇风险,避免产生较大损失。
对于交易风险的规避。企业首先应该进行合约套期保值。主要方法有远期合同套期保值、货币市场套期保值、期权市场套期保值、期货合同套期保值等。不同的方法对应着不同的成本和收益。而且不同的金融工具的使用具有不同的利弊,例如,货币远期能够对时间和金额提供一个精确的保值,但是也存在着买卖汇差大和违约风险大的可能性;汇率期权能够确保不利货币的变动,但是又会产生较高的成本等。在考虑这些套期保值的方法的选择上也需要慎重,不仅要考虑控制不利的风险因素,也要尽量保持有利风险因素可能带来的利润。其次,企业还可以通过采取一些特殊的经营政策而使交易风险得以部分规避,并且这样做的成本小于套期保值法。比如说风险转移,在签订合同的时候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以本币结算或出口合同使用硬币计值、进口合同用软币结算。
对于折算风险的规避。目前国际上流行有两种方式,一是采用资产负债表保值,这种方法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重新安排会计受损额,即使企业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上的外币风险资产与外币风险负债相等。二是风险处理保值。是指可以部分或全面地抵补汇率变动风险的各种交易和行为。任何保值交易和行为一般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或代价。因而,保值实质意味着以现时已知的成本来置换未来的风险。
市场保值。远期市场保值是指如果预期汇率将发生变动,根据外币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的货币种类、数额和日期,通过远期合同买卖或进行借贷款活动,用同等金额的同一货币实现在同一时点上的反向流动,达到消除风险的目的。
调整货币资产负债。如果跨国公司通过分析与预测,认为某一国货币将贬值,则可尽量减少这种货币的资产,同时扩大这种货币的负债,这是由于币值下降有利于净借方而不利于净贷方;反之,如果认为某一国货币将升值,则可尽量扩大这种货币资产,同时减少这种货币的负债,因为币值提高有利于净贷方而不利于净借方。
提前或延迟收付法。跨国公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应收应付款项和债权债务直接暴露在汇率变动风险下,实施提前或延迟收付法可直接改变企业的风险地位。提前收回或延迟付出贬值货币账款,延迟收回或提前付出升值货币账款。对于提前收回的贬值货币,应迅速兑换为升值货币。与应收应付账款相联系的是在产品销售中尽量缩短订货至交货的日期,并争取用比较坚挺的货币计价。同时,提前订购货物,使用比较疲软的货币计价。
对于经济风险的规避。经济风险的构成因素非常复杂,其范围涉及到财务、市场和生产各个部门。因此,经济风险相对于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而言不能被准确识别,这样就没有可供使用的十分具体的市场工具,对其管理就只能采取一种方向性的、策略性的手段。一般来说,对跨国公司的经济风险往往通过消除汇率波动的不利影响,利用新的经营机会来进行。
对于外汇管制风险的规避。采用操作性策略来规避外汇管制风险。跨国公司应根据对子公司所在国货币的汇率预期来采取行动,即在所在国货币为预期升值的货币时,增加货币资产,减少货币负债;在所在国货币为预期贬值的货币时,减少货币资产,增加货币负债。也可以调整企业的现金流量。但在管理风险的同时也存着管理成本,主要是利润与利息收入下降、货币利息成本(机会成本)上升和对企业形象有负面影响等,例如出口以所在国货币计价,销售价格就会低些;进口以所在国货币计价,购入价格就会高些;延迟收回应收款、提前支付应付款将会损失利息收入;收紧所在国货币信用将会减少销售量导致利润损失;增加所在国货币借款,货币利息成本通常会高些;延迟支付应付款,有损于企业信用等等。因而企业需要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正确地选择使用,以有效地管理外币持有风险。
结束语:市场有各种各样的衍生工具来管理不同性质外汇风险,企业必需就其本身情况做出最适当的外汇风险管理政策。对于一些受外汇管制的国家中的企业,由于国家对外汇的干预,企业的汇率问题在一定程度受该国对干预外汇政策的保护,比如说外汇汇率的浮动比其它自由市场少,这亦会减低企业管理层对货币风险的敏感程度。找到一个适应自身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方式,是企业降低外汇风险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韩东平.财务管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J]. 2007年.
[2]赵惠芳.企业会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J]. 2007年.
[3]信玉红.国际金融学.中国经济出版社[J]. 2007年.
[4]胡阳.人民币升值形势下在华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控制[J].亚太经济,2006年.
[5]蒋玉庆.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与管理[J].金融证券,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