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施工方面分析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

2009-08-11侯勤东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0期
关键词:预防措施裂缝施工

摘 要: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原因复杂多变,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弄清裂缝出现的原因,再加以正确的处理措施,裂缝是可以得到控制和预防的。

关键词:裂缝;施工;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情绝大多数发生于施工阶段,其原因复杂多变,裂缝种类主要有温差裂缝、结构裂缝、构造裂缝、收缩裂缝等。限于篇幅原因,本文仅从施工方面分析现浇板裂缝出现的原因及综合性防治措施,以下将逐一具体分析。

1 模板、垫层过于干燥: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在浇筑混凝土前洒水不够,则模板、垫层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

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预防措施: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模板和垫层浇水均匀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混凝土水分。

2 混凝土施工振捣不当: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拔过快,均会影响混凝土

的密实性和均匀性,振捣时间过短,混凝土不均匀;时间过长,易导致严重浮浆,诱导裂缝的产生。混凝土施工过分振捣时,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 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后同样也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

预防措施:加强混凝土的浇灌振捣,提高砼密实度。砼浇筑时应防止离析现象,振捣应均匀、适度。振捣方式方法必须正确。浇捣时,振捣捧要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

3 养护不当:养护不当也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由于受风吹日晒,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这种裂缝通常发生在浇混凝土上表面上,裂缝不规则,宽度小。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度大,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

预防措施:四是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片等,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五是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及时养护。落实好砼浇筑后的养护措施,尽量做好保湿保温养护,既可使砼初期获得更高的强度,还可减少砼的温度应力与收缩应力,养护时间在14d以上。降低室外温差的影响。夏季施工时应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浇筑楼板砼。降低砼的入模温度。

4 钢筋位置不准确:施工中如果钢筋绑扎位置不准确或不注意对钢筋的保护,把板面负筋踩弯等,将会造成支座的负弯矩,固定支座变成塑性铰支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与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特别是对于阳台、雨蓬、挑檐等悬臂构件,如果板上的负弯矩钢筋被踩倒,构件将不能承受负弯矩从而引起裂缝,严重的甚至于引起这些构件断裂。

预防措施:钢筋绑扎施工加强对负弯矩筋的管理。加密支撑马凳的间距、确保板面负弯矩筋的保护层厚度。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另外,采用铁架子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从而可有效控制保护层,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1.5cm。

5 混凝土强度不足,拆模过早: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施工控制不严,超载堆荷,也可能导致出现裂缝。

预防措施:合理掌握拆模时机,拆模时间过早,应保证早龄期砼不损坏或不开裂,但也不能太晚,尽可能不要错过砼水化热峰值,即不要错过最佳养护介入时机。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允许值时方能拆模。

混凝土的成品保护。对浇筑好的板面,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 后方可上人。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传、上荷载和过早拆模

6 管线铺设不当:楼面垫层内铺设的暗装水管、电线套管铺设不当,如水管、电线套管铺设不够牢靠、集中铺设、上下交叠铺设致使水管、电线套管上皮在垫层厚度1/3以内,保护层厚度不足都可能造成板面沿管线长度方向产生裂缝。

预防措施: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预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50mm,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 mm。

7 后浇带施工不慎: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

设计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预防措施: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8 模板变形:施工时模板构造不当、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不稳定,在浇注混凝土时,因压力的作用使得模板或支撑系统变形,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

预防措施:模板构造要合理,以防止模板各杆件间的变形不同而导致砼裂缝。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防止施工荷载(特别是动荷载)作用下,模板变形过大造成开裂。一是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二是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三是防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四是模板拆除的时间不能太早,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五是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总的来说,裂缝的出现是建筑物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弄清裂缝出现的原因,再加以正确的处理措施,裂缝是可以得到控制和预防的,但要彻底消除裂缝现象,尚有待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和积累经验,并进行技术创新,采用更为科学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海卿.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机理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98(1):56-58.

[2]傅沛兴.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邵英秀,张青.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侯勤东(1967——),男,安徽省淮北市人,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城镇建设专业,淮北市第三建筑公司,工程师。

猜你喜欢

预防措施裂缝施工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完美“切割”,裂缝之谜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地球的裂缝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扶贫村里施工忙
基于EON,3ds max和AutoCAD的土方工程施工仿真
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