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评价标准

2009-08-11付宇明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0期
关键词:系统配置调度测试

付宇明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全面走向市场,尤其是两网改造以来,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水平、实用化程度以及总体技术性能也都随之迅速发展和提升,开发平台不断完善提高,更新换代周期不断缩短,新的功能不断加入,应用普及程度也在迅速提高。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

然而,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的不断涌现,部分设计和应用部门在系统选型及评价中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五花八门的系统产品。如何选择运行稳定、技术成熟而又代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在未来数年内都不会落后和淘汰的系统产品,确实是广大设计和应用部门必须正视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根据多年来从事电力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进行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引进消化、工程实施等方面的经验,深感急需建立一套实用、客观、可操作性强的测试评价体系,并试图对进行系统总体测试评价的标准与方法作一初步探讨,以期促进有关标准的早日出台,为电力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测试评价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依据,从而简化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测试评价程序,减少随意性和主观性,为各方面的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实际上,随着我国近年来电网建设的超大规模投入和超常规发展,以及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创新水平、设计开发水平、维护管理水平、应用水平的迅速提高,已经为建立科学的系统测试评价体系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条件。

1 在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评价时存在的认识误区

当前,部分设计和应用部门在进行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选型和评价时,限于专业面的局限性,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往往出现一些强调局部而忽视整体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重硬件轻软件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每一到一年半就推出一代的摩尔定律速度向前发展,这为调度自动化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实现手段,但也为设计和应用人员出了一个难题。不选用最新型号的计算机,怕时间不久即显得落后;选用最新型号的计算机,则又怕在以后的发展中遭到淘汰,或因技术尚不够成熟而给系统的运行带来不稳定因素。这确实是一个要特别慎重考虑的问题,但有人或过于保守而宁愿选择已明显过时的机型使系统在投运不久计算机即需换代,或过于激进而选择尚无实时运行数据的刚面世机型而使系统一直不能稳定运行,都为系统的长期安全运行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这些偏差都应避免。

1.2 重局部轻整体

有的设计和应用人员或因原来从其它专业转来,或因原来从事系统中某一部分的维护或开发工作仅对其中一部分了解较多,故在评价分析系统性能时往往对某一部分重视较多而易流于片面,从而不能对整个系统作出较准确的把握。

1.3 重应用轻支持

有一部分设计和应用人员因对电力系统接触较多,而且由于电力系统的有关技术和理论变化不大,对应用需求很熟悉,但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调度自动化底层支持,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通信、接口、相应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等了解不够,造成在进行系统评价时对支持部分的轻视或偏差。

1.4 重人机轻内核

由于整个系统均通过人机界面与使用人员打交道,所以人们对人机部分最为熟悉,也最为重视。但客观事实是,系统核心部分更为重要。人机部分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修改或补充,而核心部分却难以随时改动,所以应对内核部分更为重视。

除此以外,还有重外观轻质量、重产品轻服务、重名气轻实质等问题,也应在实际工作中加以避免。

2 建立电力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总体测试评价体系的原则及作用

建立电力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总体测试评价体系,应立足于客观、实用、易操作的原则,因而应建立起标准配置环境下的各分项详细技术指标。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各具体系统的配置与要求,测试出与标准系统的差异。

对系统的评价,应主要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即是否采用了先进成熟主流的技术和平台、是否遵循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是否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安全性灵活性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可管理性可扩充性。

根据我国运行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自行设计开发实施电力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经验,尽快制订出适合我国国情、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测试评价体系,能起到以下作用:缩短电力调度自动化应用系统的开发周期,节约应用系统的开发成本,降低应用系统开发的失败率,提高应用系统的开发质量,简化应用系统的集成,保护已有的投资,减少系统初期建设成本,减少系统的维护升级扩展费用,保证技术进步的连续性,提高应用水平,增强应用系统的生命力。

3 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测试评价时非技术方面需考虑的主要内容

系统提供者的经营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对应用对象及现场的熟悉与把握程度、对本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熟悉与把握程度程度,以及能提供的培训、文档资料、项目管理、售后服务等均对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有较大的影响,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个企业是否充满活力,是否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与其整个经营管理体系息息相关。科学、高效、合理的企业管理和运作体系,是一个能否得到迅速发展的标志。

一个系统一项产品能否稳定可靠地运行,除了要技术先进外,还需要把好生产及集成过程中的每一道工艺和步骤,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这也是无庸置疑的。

4 建立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测试评价体系的主要难点

目前,建立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测试评价体系还存在一些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标准系统配置的设立

实际应用的系统配置是个不相同的,没可能用唯一的一个系统配置来评价所有的系统。所以,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建立一套标准的系统配置模型,据此测出相应的技术参数。但以不同的思路建立的模型在参数上的分散性较大,需综合考虑。

4.2 计算机参考参数的确定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硬件配置参数与软件设计开发平台都在迅速变化,一个时期制订的标准过不了太长时间就可能需要调整。若长期不调整,则与实际的技术水平相差过大,失去了指导意义;但调整过于频繁,一则工作量很大,二则具体应用人员不易适应,容易失去工作兴趣。所以,如何根据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合理确定调整周期,仍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4.3 标准系统与实际应用系统之间的差异

实际应用的系统总是与标准系统配置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只能按相近的配置对实际应用系统进行测试,然后对照配置的差异评价实测数据的差异,这就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如何将此误差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仍需进一步试验。

4.4 主观性评价的差异

由于测试评价体系中有一部分项目尤其是人机界面部分属于通过主观判断来确定的,不同人员的结论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人为偏差。如何尽量减少主观性对总体测试评价的影响,也需进一步讨论。

结语

本文针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际上许多方法可以类推或直接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发电厂监控系统、电能量计费系统等。笔者相信,如果能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电力自动化系统评价和测试体系,会对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设备选型、调试维护等带来极大的益处。

实际上,建立一个科学、全面、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电力调度自动化主站测试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艰巨、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努力,决不是本文区区数千字所能包含的了的。以上所述,限于水平难免有不当之处,恳望同行批评指正。本文的目的,在于提出建立这样的一个测试评价体系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存在的问题也是可以逐步解决的。期望能够通过运行、设计、科研、开发、管理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促使该体系尽快问世。

猜你喜欢

系统配置调度测试
幽默大测试
针对不同空间的13套系统配置攻略 2020定制家庭影院组建推荐指南
《调度集中系统(CTC)/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维护手册》正式出版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Kubernetes调度改进算法
虚拟机实时迁移调度算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计算机联锁系统配置软件设计与实现
基于IEC61850的可视化系统配置器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