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之培养

2009-08-11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3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探究

王 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提高兴趣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1. 创造自主探究条件

(1)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改善师生关系,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

(2)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学、操作、讨论等。可采用个别自读、小组讨论、组际质疑、大组交流等新的组织形式,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人人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2. 开发语文资源

(1)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学生自主探索需要一种内在的欲望。只有调动起学生这种欲望和勇气,他们才会进行深入地探索。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使之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形成探索的动机。

(2)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要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在社会中、大自然中、家庭中寻找学习资源,通过网络获取课本外的信息。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探究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1. 指导预习

预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善于从课本中发现问题。

如教《小壁虎借尾巴》时:(1)常规预习:把生字学会;画出不懂的词,询问家长,把它们弄懂;读熟课文,看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收集有关壁虎的资料。(3)自己剪剪头发、指甲,看看有什么感觉。通过这样预习,不但使学生巩固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而且逐步养成了课前收集有关资料的习惯,使之最终掌握预习的方法。

2. 指导围绕矛盾处质疑

“学贵有疑”,小学语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探究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围绕矛盾大胆质疑,主动参与学习,寻找探究切入点。

(1)由课文题目质疑。文章的题目往往给读者留下许多悬念。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处生疑,如教《一夜的工作》时,教师指着课题问:“看了课题,你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这课写的是谁的工作?”“他为什么在夜里工作?”“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教师一边赞扬同学,一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边交流。

(2)由关键词质疑。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关键词在文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果学生抓住这样的关键词,便领会了文章主旨。如《草船借箭》一课,最具探究价值的词语就是“神机妙算”。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教师就引导学生直入探究主题,“你认为哪个词语最具有探究价值?”“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用心体会。”集中了这一探究目标,辐射全文,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从看似平常处质疑。教师在教学中,要能抓住时机,及时发现学生的“愤”、“悱”状态,展现训练过程。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当学生读到“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爸爸会打她的……”时,教师让学生充分讨论她不回家的原因,并让学生提出不理解之处,有的学生最后提出:“老师,小女孩为什么没有想到妈妈呢?”此问引起了争论,许多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充分验证了自主探究性学习的优势。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课堂的学习形式和学习氛围的形成,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通过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