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语文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09-08-11田远景
田远景
在语文课上,许多学生对语文课本的解读感到困难,课堂上教师启而不发,以至于一个简单的问题也不能快速地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大多是学生课前没有认真而有意识地预习课文造成的。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准备,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预习工作抓得好,学生就学得主动,课堂效率就高。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学科。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的知识,就会竭力地运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勾联和融汇就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一则有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和复习,乃至运用;二则有利于培养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习的好处体现在四个方面:①预习一般是“单兵作战”,学生需独立地阅读、独立地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接受新知识,从而就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增强独立性,减少依赖性;②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找出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这种注意状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学生的思维活动转向疑难问题的解决,学生带着这些疑难点去听课,能减少盲目性,增强听课趋向性,提高学习效率;③经过预习,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哪些内容自己还没弄懂,这样,听课时,便可集中精力去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内容以及自己预习时没能理解的部分,在课堂上就有充裕的时间对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消化,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当堂巩固所学知识;④重复是加强记忆的基本手段,课前预习就等于先学习了一遍或几遍,有利于加强记忆。
预习不是把老师要讲的内容草草看一遍就算了事,而是要严格按步骤和要求进行,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预习的开始阶段,布置的问题应简单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预习的熟练程度加深,知识底子加厚,提出的问题难度可不断加大,引导学生逐步向自学过渡。
1.预习生字新词
这是读通课文的基本条件,只有解决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才成为可能。老师可以通过检查学生抄写生字新词的预习本或让学生朗读课文段落来了解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的情况,从而在上课时有针对性地提醒,不必面面俱到,平均用力。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小学低年级的课文通俗易懂,没有什么深奥的词语。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遇到的不易懂的词语会越来越多,它是学生读懂课文的“拦路虎”,不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就不能深入地理解课文,因而理解文中的词语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找近义词或反义词、借助《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等来理解这些词语。
3.朗读、熟读或背诵课文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文朗读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语文教学除了多读,别无他法,只有读通、读熟、读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才能深刻、透彻。
笔者所在乡镇的语文课教学,背诵课文这一环节通常是放在上过了该课文之后,我认为应该提前,宜放在老师上该课文之前,理由有三:①如果学生对所学课文不熟,教师上课就费时费力,而且还不能达到良好效果;②这是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需要;③背诵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为教师的“精讲”作好准备,因为学生每读一遍都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在反复诵读中既有诵读者感情的投入,又有诵读者的思维参与。笔者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大凡学生背诵课文能较快地达到熟练程度的,其对课文的理解总要高人一筹,而且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都较好,语文成绩普遍优秀。
4.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和知识
学生找材料的过程也是丰富学生知识、提高阅读能力、锻炼分析和处理材料能力的过程。在课堂上,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材料介绍给大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材中有些课文,如果没有做好预习工作,学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全诗只有八句,但内涵十分丰富,学生必须在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之后才能理解,如“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岷山千里雪”等,需要学生查找红军长征路线图、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翻越大雪山等有关长征的资料,才能帮助学生体会毛泽东在诗中所描绘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慨。
5.根据课文前的提示、课文中的“泡泡”和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理解课文
在S版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课文前均有一段文字简介本单元主要课文内容和学习的重点;在课文中有一些“泡泡”,适时提醒学生进行思考、联想或拓展思维。学生预习课文时,可根据这些具体要求认真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也很有帮助。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
6.写读书笔记或做批注
读书笔记可以做在书上,也可以做在笔记本上,而批注一定要做在书本上。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是在教材上圈点勾划,划那些生僻的字词,划文章的段落层次,也划那些自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可以写上自己不理解、没弄懂的问题,也可以写上自己阅读课文后的看法和体会。
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所以在预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先练习一些简单的语文运用能力,在课文上做批注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批注不必要求学生写得太多,只要言之有物就行,主要是写自己阅读课文后的体会或感受,写自己从课文中受到了哪些启发或教育,有哪些想法等。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抓住预习这一环节,而且持之以恒。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在预习中培养自学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收稿日期:200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