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符号牵引的旅行
2009-08-07李天铎
李天铎
现在的旅游已经不像张骞、班固、马可·波罗那些古代旅行家,而完全是在大量的搜集和移动中进行。前人的旅游是一种惊奇的探险,现在的旅游是在印证自己早已熟悉的一系列符号体系。你到过巴黎没有?没有,但是巴黎的东西你都清楚。
游客的基本欲求是在一段时间内离开正常的机械化的生活,这是旅游产生的源泉。旅游是一种和他者眼光与陌生环境的遭遇,也是一种时间和空间体验的心理过程。人们旅游的目的是为了到上海、丽江玩儿,去经历任何不同的人文风采和景观,因此,人们会对各个地方和差异感到激动和兴奋。
作为游客旅游的场景,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但他们最大的共同点是在环境塑造与服务规则方面,都以满足游客的特别渴望与预期想象为目标。原是城市本身的生活和历史变迁的场景,对游客来说却成为一种异变的内容。
现在,城市的场景已经不重要,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等媒体所建构的旅游世界才更重要。旅游被转化成一系列的符号象征,以文字、影像和聲音等形式在大众传播里不断流转,成为对今天消费者最直接的指引。我们参照这些符号行走,跟随符号去看图像和景观,看哪里有奇异和差异。哪五十个城市被告诉是我们今生一定要去的,哪条街是一定要去而且最好是晚上去的,去哪个景点要吃什么东西,去哪里一定要做什么事情,要去哪里才能吃到最好的生鱼片,去哪里可以找到哪家有特色的小店……旅行开始之前,这些符号已经安排了我们所有的行程。我们连准备起程都要上网查一下那个城市有没有好的sPA,有没有好的咖啡和好的餐厅,到最后有没有好的咖啡也成了那个城市的旅游重点。
其实说出来,旅游就是游客借由肢体的移动,来消费城市各种符号的过程。消费这两个字,由于心灵的移动和经历的实现来完成。北京这个城市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关于它的各种符号,强化并引导着旅游消费,如果游客们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目光去印证这一整套符号体系的话,这个符号等于没有完成。
游客的目光是由符号来左右的,符号是启动游客目光的密码,帮助他们体验城市景点的意义。该如何去看,到了以后该看什么等问题,都由符号体系来解决。旅游的体验已经没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那种惊喜,而只是在感应各种符号的存在,买明信片、纪念品、马克杯和T恤,都是在印证符号的存在。大量拍照,然后把照片和想象中的图像进行对比,是我们在旅行中总会做的事。人们到各地拍各种照片的时候,其实这些照片跟我们在书中看到的都差不多,重点是我们把自己放进去了。
我在国外许多城市都拍有照片,我自己也变成了游客,到一个地方后每个不同的景点都要去拍。我看到中国的故宫有星巴克时被炒得沸沸扬扬,而当我到罗浮宫的时候,发现那里也有星巴克,其实都是按图索骥。
台北很精彩。所以来台北旅游的游客总是拼命地要在有限时间里把所有符号完成。虽然这些景观都再熟悉不过,但我们一定要去亲身印证和经历。我们已经熟悉巴黎,但到了巴黎之后,所有书里讲的故事我们都要去看一下,看到一个个雕像,一个个希腊神话故事被印证,这才是旅游的完成:原来罗浮宫真是这样的。剑桥大学的康河每天都有很多游客,他们都是去那里给符号拍照和消费的,他们的体验方式造成了河里的交通堵塞比陆上还要严重。
一次,我去欧洲一个知名小城旅行,认识了两个美国姐妹,我们三人结伴行走,在那个空空荡荡的城市里,我们悠闲地逛了一个下午,看当地的人打球。分开的时候,我们在那里拍了一张合照。后来我回去了,她们继续在那里呆了一个多月。有一天我打开电脑,看到她们传给我的照片,才发现整个旅程中只有那个下午是我自己创造出来的。作为游客,我到了一个新的地方,置身新的环境,的确一直在照看符号走,但是在这张照片里,我发现了自己创造的很独特的东西,看到这个,我非常感动。
我们现在的生活都在按照符号体系经历,我们都在大众的符号里,我也在按照这个符号走,但是这里面依然有无限的惊喜和体验,这才是最精彩的,城市提供给我们一个产物,让无数的游客在里面制造自身的经验。一个城市不是一个媒体在说,而是整个印象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