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流淌的心境与画境
2009-08-07潘晓东
潘晓东
我喜欢钊洪的画,看他的画觉得平和与怡然;我喜欢与钊洪聊天,与他聊天觉得踏实与亲和。
钊洪注重传统,勤于写生。40多年来钊洪孜孜以求,埋头于传统研究与生活体验之中。当今画坛百花齐放、流派纷呈,或有紧贴市场脉搏的人肉印刷,或有为反常而故作怪异,更有纯粹为树立个人风格而画连自己也不甚清楚的绘画。钊洪从不迷恋标新立异,倒是画得明明白白。钊洪画中的明白是诚实的明白,明白而透明,明白而实在。从技巧言,他运笔潇洒,全无僵滞,且起承有致,开合自然,主客分明。既无雕琢之匠气,亦无妄躁之火气,虽泼墨而无闷实迫塞之黑气:而从意蕴言,他能借四时之异、晴雨之别,状生活之众态,抒自己之灼见,在得见造物神韵之时感悟人生真谛。
钊洪有个平常心境。钊洪对大自然中协调的平和,有着极其深情的追求与抒发。这种对人生平衡点的控制与铺展,几乎就是钊洪绘画中的主调,令人印象深刻。这种平和是那么显然而实在地流淌在其画中,是深邃底蕴的厚积薄发,而不只是徒有情怀的干涩题饰而已,就连钊洪画中那绵绵的线、柔和的色、温润的墨、内敛的笔、跃动的点,无不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钊洪为人亲和厚道。平日家中常常高朋满座,有家财万贯的显贵贤达,有高谈阔论的资深学者,也有初出茅庐的莘莘学子,他们在钊洪家里都显得如此融洽而平等,在随和轻松的氛围中各抒己见。钊洪没有对酒当歌的豪情,只醉心于静静地勾勒,默默地涂抹。钊洪爱读书,宗教秘史,古今杂文无所不读,无所不通。他喜欢聆听,也喜欢抒发个人见解,但少有立场鲜明的伟论,更不会强加任何意见于别人。所以与钊洪交流有一种自然的舒畅,在平和的言谈中让人感悟画中境界、人生真谛。
钊洪不是学院派出身,但青年时代大量“制造”宣传画的经历,让他打下了扎实的西画基础。以其传统文化的深厚修养,及对笔墨的精确把握,辅以西画对色彩的表现,风格沉稳而练达。这种自然而然的融会,看似无程式,实是古今中外各画种精粹的凝结,似非继承而处处继承,似非创新而处处创新。因而他的画平易近人却又不乏惊喜。所谓平易近人,便是他善于捕捉对生活的真情实感,融会传统的文人意识,用人们容易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所谓惊喜,是指在融会过程中,为了达到统一,无时不在探索,无时不在创新,一笔一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精神世界,不刻意、不强求、不造作。他作画总是有感而发,表现出来的无不是他对生活及人生的感悟。每每意在笔先,无因袭之嫌,更无矫揉之意:常有妙手偶得的意外收获,笔精墨妙中彰显厚积薄发的坚实功力。
近两年,钊洪尤喜作写意山水画,以西洋的色彩表现东方的意境。如《云深不知处》,棕黑色的底色画出空间的深沉,衬托出满纸飞花树影,明洁而又浑厚葱郁,变幻的线条和飞溅的点染中显出灵动,秋意纷乱中孕育着无限生机。《祥云》图中,有大隐于深山中的茅舍,脚下是高山流水、长松巨木,直有一种“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的诗般感受。《烟雨》则以挥洒的泼墨,辅以无比细腻的笔法画出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给人以“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的情绪体验。
在钊洪平和心境的拓展中,时时流露出一种对已逝去的诗意留恋,泛出淡淡的忧郁,一种对传统文化情愫的眷恋,时时跃出画面。勿讳言,钊洪画中所表现出的精神更多的是对文化的思考。
钊洪从不满足于现状,他深知“功夫在画外”的道理。读钊洪的画,一股飘逸俊雅之气扑入眉宇。尤其是近两年的作品,充分表现了画家对自己所沉溺的文化形态执著而顽强的探索精神,同时也能欣赏到他深情而亲和的风格。这种风格已日渐成熟,那潇洒自如、率真、谐和的表现形式,浑厚斑斓的泼彩、极尽写意之能事的水墨,浓厚的文化情调,使观众常能感悟出画家对大自然和人生的强烈的爱并由此发出的轻柔吟唱。人们似乎还可以窥视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静谧与平和、细腻与博大、存在与永恒。这些恰好反映了画家锲而不舍追求艺术真谛的艰辛及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