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
2009-08-07
美国《艺术与拍卖》:
“猪流感”来袭——为艺术奋不顾身?
2009年5月1日的《Art Auction》,刊登了David Sokolec题为Art in the Time of Influenza的文章:你愿意为了艺术而铤而走险吗?参加墨西哥Zona Maco当代艺术节的人们用切实行动证明,艺术真的可以让人奋不顾身。Zona Maco当代艺术节是拉丁美洲最重要的当代艺术节,今年共有来自19个国家的90家画廊参展。在从4月22日至26日的短短4天时间里,Zona Maco当代艺术节就经历了“猪流感”从爆发到扩散的全过程,但出人意料的是,参加艺术展的人并未因此而锐减,在艺术节的现场,500人里面大概只有10个人戴上蓝色口罩,而且这10个人里面还有几个人任由口罩随意地挂在脖子上。等到艺术节结束时,人们才猛然发现墨西哥城的美术馆、学校以及其他公共活动因为流感几乎都已经全部关闭或取消。
《纽约时报》爆大拍行省钱妙招:
图录减肥+变身
2009年5月1日的《纽约时报》,刊登了carcl Vogel题为Shrinkingthe Art of Selling Fine Art的文章——在艺术市场欣欣向荣的年份,苏富比和佳士得的拍卖图录曾经呈现年比年厚的趋势。然而今年,苏富比的10000位顶尖客户收到了个与信用卡大小差不多的USB——一份电子拍卖图录,以及一份打印圈录,然而这份打印图录的尺寸却大大缩水——从以往的8,5×11英寸变为6.5×6.5英寸。这些USB图录为拍卖公司节省了上百万美元的印刷费用和邮寄费用。看来经济不景气,连苏富比这样的大拍卖行也不得不学会怎样去省钱!
《纽约客》关注:
“比耶稣更年轻的一代”在干什么?
耶稣在33岁殉道,如今同样年纪的人们又在干什么?想什么呢々纽约新当代美术馆于4月8日至6月14日展出策划已久的三年展——“比耶稣还年轻的一代”(The Generational:YoungerThan Jesus),人们或许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答案。
2009年4月的《纽约客》撰文报道了此展。该展览征集了全球25个国家共50位年轻艺术家的145件代表作,所有的艺术家都是1976年之后出生的,他们目前都小于耶稣殉道的年龄——33岁,这也是这个展览名称的来由。其中,来自中国的曹斐、储云及刘窗也将亮相这一舞台。展览期待通过这些比耶稣殉道时更年轻的艺术家的作品去阐释“新生代”的丰富内涵、复杂性及多元性。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市场跌倒,艺术家称好
2009年4月6日刊,作者Peter Ford,
原题:As Chinese Art Market Crashes,Many Artists Applaud金融危机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产生影响,但不少艺术家却对此拍手称好!
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价格在过去5年里暴涨,投机商趋之若鹜,并由此孕育了一批伪艺术家。随着市场降温,投机商和收藏家会变得越来越谨慎,才能不足的画家也会消失,而对真正的艺术家而言,这种危机无疑是件拍手称快的好事。
曾经的艺术圈,什么鸟都有,但现在枪声响起来了。
苏富比大股东家的墙上挂着谁的画?
史蒂文·科恩(steven Cohen)是美国著名对冲基金SAC Capital的创始人,占有苏富比5.9%的股份,在短短5年时间里就登上了福布斯的“富人收藏家”排行榜。人们都在好奇科恩在自家墙上到底挂了哪些画?
最近,科恩夫妇借出20件总价值为4,2亿美元的作品给苏富比,在苏富比纽约总部举办了场名为“女人”(women)的收藏展,集中呈现了从1890年至今艺术家眼中的女性形象。人们的好奇心终于得以部分满足!这20件作品都是来自大师的杰作,包括有蒙克的《麦当娜》、毕加索的《沉睡>(LeRepos)、安迪-沃霍尔的《青色玛丽莲》(Turquoise Marllyn)等。虽然展览宣称将不会涉及销售,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将成为继佳士得的伊夫·圣罗兰拍卖后,又个积聚庞大资金的艺术圈盛事。
一只545.8万的蛋——“巴洛克蛋和蝴蝶结”
媚俗艺术大师杰夫·昆斯作品又一次被推上了拍卖场。此次的拍品是“巴洛克蛋和蝴蝶结”,是艺术家在1994年至2008年间创作的五只“巴洛克蛋和蝴蝶结”版本中一只,每一只都拥有不同的颜色,而这只蓝色的蛋最终以545,8万美元成交。
相比起拍出560万美元的“迈克尔·杰克逊和宠物猩猩”以及2300万美元的洋红色“气球花”,这只蛋好像也不算特别贵。
好莱坞导演筹款盖房,
拍卖毕加索名作
美国好莱坞著名导演朱利安·施纳贝尔(Julian Schnabel)为了支付他在西部乡村公所的建筑花费,把收藏多年的毕加索名作(戴帽子的女人>拿出来委托苏富比拍卖,并在5月5日苏富比于纽约举行的拍卖会上以775,45美元成交。朱利安·施纳贝尔被艺术界称为摄影家、雕塑家和电影制作人的集合体。他是美国著名当代艺术家,也是“新表现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他导演的电影《潜水钟与蝴蝶》曾获奥斯卡提名以及200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王季迁旧藏八大山人
《仿倪山水》匡时6月开拍
王季迁先生旧藏的八大山人尺幅巨大的设色《仿倪山水》是匡时2009春拍最耀眼的明星。八大山人名朱耷,是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此画是八大山人极为稀少的以仿倪云林为名的山水作品,画面别有一种倪云林式的淡泊、宁静,但仍然非常鲜明地编织进了八大山人独特的山水情感体验,融入了他的招牌式的冷寂、枯索和苍凉。
该作曾被著名八大山人研究专家王方宇先生和藏家王季迁先生收藏,数十年来,《仿倪山水》几乎出现在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及美国所有有关八大山人的出版物里。
蔡铭超千万拍得《南泥湾》称将按时付款
曾以1.166亿港币的“天价”拍下释迦牟尼佛像,以及在佳士得拍得圆明园兽首但明确表示“不会付款”的争议人物蔡铭超,在5月10日结束的北京翰海春拍中,以1344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拍得红色经典油画《南泥湾》。与2个月前拍得圆明园兔鼠首后表示不准备付款不同,这次蔡铭超明确表示“我将在周内付款、取货。”
竞拍成功后,蔡铭超表示,目前的成交价较为合理,自己会遵守约定进行付款。或许此举可以修复蔡铭超之前因拍得鼠兔首时不付款所受到影响的个人形象
中国第一个皇帝的卫队5月22日进军休斯敦!
“兵马俑——中国第一个皇帝的卫队于5月22日进军休斯敦!用320万磅黏土制成!经2000度(华氏)高温烧成花了2000年才找到!你一生只有一次机会看
到”——这是美国休斯敦自然科学博物馆为迎接秦始皇兵马俑在该馆展出所散发的极具煽动性的宣传语。
陕西省文物局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共选出100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14个武士俑、车马俑,运到美国休斯敦自然科学博物馆展出。这是迄今为止秦始皇兵马俑在中国以外地区最大规模的巡回展出。
淮南发现古象化石
专家称台湾曾与大陆相连
近日,淮南市博物馆考古部新近发现淮河古象化石。据介绍,这块化石距今有30万-50万年,有专家据此论证,台湾曾与大陆相连。
这些化石是在淮南一家工地发现的,是新生代全新世淮河古象化石,它对研究淮南地区的古生物、古地理、古气候及类人猿的生存环境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有专家论证,台湾的澎湖海沟动物群与淮河流域已发现的古生物非常类似,说明它们与淮河流域的同期动物群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专家据此论证,在距今1万—3万年间发生的末次冰期前,台湾曾与大陆相连。
越王勾跋剑在娱乐节目首次“裸展”
“凤舞九天——楚文物特展”,湖南省博物馆,5月22日—8月30日千年古文物出现在收视率排名前列的脱口秀节目,将撞击出怎样的火花?5月19日,六件国宝级文物——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以及双耳金杯等齐齐亮相湖南卫视的综艺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与电视机前上亿的观众见面。这是“天天向上”为5月22日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展的“凤舞九天——楚文物特展”专门制作的一档节目。也是越王勾践剑出土后,第一次以“裸展”的形式出现在公众视野,为保障安全,湖南卫视特地请了9名武警全程监护。
“凤舞九天——楚文物特展”是湖南省博物馆今年首推的原创大展,展览从全国范围内遴选260余件(套)楚文物精品,囊括了各地镇馆之宝,如人物御龙帛画、越王勾践铜剑、虎座凤鸟架鼓、错金鄂君启铜节、曾侯乙夫人的编钟、曾侯乙铜冰鉴、王子午铜鼎等等。
如果通过电视节目可以让更多普通观众感悟到古文物的魅力,或许“天天向上”的大胆尝试就值得肯定和推广!
艾未未为丹麦“美人鱼”设计替身“小美人鱼”铜像是丹麦最著名的观光景点,多年来一直是哥本哈根的象征,但不久后,“小美人鱼”将被另外一座铜像所替代。原来,“小美人鱼”将于明年4月远渡重洋前往上海参加世博会,丹麦政府决定邀请一位艺术家为丹麦设计一款独特的作品,在“小美人鱼”缺席的日子里安放在原本属于她的位置上。中国当代艺术家艾未未获邀设计“小美人鱼”的替身。“小美人鱼”的中国“替身”届时将会体现出两国文化的交融,给丹麦人民以及前往哥本哈根的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
英国发现达尔文百余年前所收藏鸟蛋
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一百多年前收集的一枚鸟蛋日前在剑桥大学博物馆抽屉里被发现。
1831年至1836年,达尔文在乘坐英国“小猎犬”号的旅行中收集了16枚鸟蛋,并将这些蛋装在个小盒子里,不过目前大部分下落不明。其中一枚鸟蛋属于名为“CommonTinamou”的鸟类,目前被80岁高龄的志愿者莉兹·威顿找到。这是达尔文所收藏的鸟蛋中唯一的幸存者,其他15枚鸟蛋全部下落不明,今年适逢达尔文诞辰200周年,这一发现有着特殊意义。
自然与生态的回归——芬兰“北方生活”艺术展
北京中间艺术馆,即日—6月25日
“北方生活”(Northern Life)主题芬兰艺术展是芬兰在北京、乃至在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主题艺术展览。芬兰的设计师以其国家自然和生态为设计来源,艺术作品没有世俗与炫耀,看似单纯却寓意耐人寻味,被很多国家艺术界追捧。
香港5月披上“黄金时裳”
“黄金时裳:巴黎与伦敦1947至1957年”香港文化博物馆。5月30日—9月28日战后十年(1947至1957年)的高级时装发展,被时装大师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for)形容为服装的“黄全岁月”。5月30日,100多件由时装界经典大师设计的上流社会及皇室日装、酒会礼服及晚礼服亮相香港文化博物馆,配合著名时装摄影师的摄影作品,以及其它纪录片、纺织品及档案资料以相互参照,展示了高级时装这一门华美工艺所蕴含的创意、社会商业特质,及其流风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