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世界纪录,科技不能缺席

2009-08-07

环球时报 2009-08-07
关键词:泳衣跑鞋泳池

泳池驱逐神奇泳衣 体坛争议科技功过

本报赴意大利特约记者 陈杉杉 本报特约记者 杨先碧

第13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已经结束,但是关于高科技游泳衣的争论仍在继续。借助高科技游泳衣,本届世锦赛共刷新31项世界纪录,40个项目只剩9项纪录没有作古。让世界津津乐道的不再是运动员自身的技术水准,而是他们穿了什么牌子的游泳衣。国际泳联因此做出“局面失控”的判断,下令从2010年起,不准在国际游泳比赛中使用聚亚氨酯材料的高科技泳衣。这项禁令不仅引发了高科技泳衣制造商的抗议,也引发了一些研究人员对运动科技的担忧——高科技泳衣的被禁,是否意味着各种运动高科技产品将像兴奋剂一样,重复从“合法”到“违禁”的老路?

高科技泳衣并不神秘

神奇泳衣的所谓“高科技”,就是在泳衣的主材质表面覆盖一层叫做“聚亚氨酯”的材料,此材料由乙烷有机单元链聚合而成,特点是不透水、质地柔软、富有韧性。聚亚氨酯并非什么罕见的神秘材料,这种材料已经被广泛用于生产生活,在坦克履带衬底、货品运输缓震材料、医疗用具上都能看到它的影子。它还被作为橡胶的替代品,用于生产避孕套,让一些对橡胶过敏的人使用。

目前Speedo、Arena及Jaked三家公司生产的高科技泳衣都是聚亚氨酯泳衣,此泳衣有助于增大浮力、减少摩擦力。高科技泳衣在胸部、臀部等人体阻力最大的部位,对肌肉进行压缩,以便把运动员的身体尽可能“塑造”成流线型。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作用,Jaked在本届世锦赛期间向每名运动员免费提供一件该品牌泳衣。尽管有爆裂的隐患(事实上比赛中已发生过这种走光的尴尬),但是,只有穿上它们才能破纪录已经成了选手们的共识。本届世锦赛打破世界纪录的选手中,至少有一半穿了Jaked游泳衣。

在高科技泳衣问世之前,世界游泳运动已略显暮气。各游泳强国在选手选拔、训练、营养膳食等各方面的进步已经接近极限,世界纪录多年难以打破。高科技游泳衣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一局面。菲尔普斯在2008年奥运会上身穿Speedo游泳衣一举夺得8枚金牌,让沉寂的游泳运动突然变得大有可观。运动员提高了成绩,生产商大赚一笔,国际泳联也提升了游泳运动的受关注程度——这原本是一个共赢的局面。

冲击传统理念

但是,高科技的深入参与,冲击了传统的体育理念。国际泳联的禁令也主要是出于这一考虑。本届比赛上,传统强队澳大利亚队只获得3枚金牌,拥有先进训练方法的该队,因为在泳衣上的落后而失去了竞争力。

对泳衣的质疑可以引用到跑鞋。一双好的跑鞋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国际田联是否也需要禁掉高科技跑鞋呢?早期的运动员都是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底鞋,后来发现钉鞋抓地能力强,可以提高奔跑速度。现在的跑鞋设计则是越来越轻,有人甚至形象地将这种变轻了的鞋称为“带钉子的袜子”。参加北京奥运会前,伊拉克运动员达娜·侯赛因就曾因为没有一双像样的跑鞋而苦恼。短跑名将博尔特如果没有合适的跑鞋,结果也就不言自明了。短跑高手之间过招,已经成为高科技跑鞋的竞争。

诸如此类的高科技产品还有很多,赛场上不断出现令人叹为观止的高科技打造的“秘密武器”,如碳纤维撑杆、高科技球拍、超级自行车等。在运动员体能开发已经接近极限时,借力高科技产品似乎已经成了提高成绩的不二法门。

但是,对高科技手段介入体育运动,人们一直在进行反思。兴奋剂是现代科技的“成果”,在100年前的现代奥运会中,鸦片提取物曾经被用于赛马,但是到了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开始实行兴奋剂检查,并对违禁运动员进行处罚。在此后的国际赛事中,还出现过禁用高科技球拍的事件。而最近的高科技游泳衣禁令,可以看作人类对“科技如何介入运动”的又一次反思,其背后的疑问就是,体育到底是人类自身潜能的竞争,还是装备的竞争?

运动科技仍要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高科技泳衣的被禁只是一个开端,在未来的国际比赛中,直接用在运动员身上的高科技装备将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但是科技对竞技体育的介入并不会就此止步。其实,运动员装备科技只是运动科技中的一个分支,运动科技还包括场地科技、裁判科技、器材科技和训练科技等,这些可以共享且不违背竞技体育精神的科技将继续得以发展。未来的运动员要破现有纪录,除了天赋异禀外,科技手段的帮助必不可少。

提供更好的场地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水平。以游泳为例,现在的标准游泳馆均有10个泳道,其中最外侧两个泳道在正式比赛时是不被使用的,以免选手被池壁的回波干扰。此外,泳池的深度、水温、照明等也有讲究。2008年奥运会上,“水立方”的泳池深度达3米,比标准泳池要深半米到一米,有效减小了水面搅动,帮助选手更好地发挥水平。同样在2008年奥运会中,我国科技人员对塑胶跑道作了改良,引入纳米技术,研制出新颖的纳米聚合物跑道。它比一般的塑胶跑道更耐磨损,运动员在跑道上能尽情地舒展肢体。比起100多年前的煤渣跑道,“纳米跑道”显然更有助于运动员提高成绩。

裁判技术的提高也需要借助于科技手段。在足球和篮球运动中,由于运动员动作较快,肉眼有时对是否犯规容易误判,用电脑慢速重放镜头,可以清楚地观测到运动员是否犯规。在网球、羽毛球和排球比赛中,是否压线经常有争议,而“鹰眼”摄像头则可以帮助裁判做出正确判断。

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通过科学训练,竞技水平仍有提高空间。在游泳强国澳大利亚,游泳训练馆被设计成水族馆的样子,摄像机可以从任何角度拍摄运动员的泳姿,随后在计算机上进行三维处理,分析如何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为中国男子游泳队夺得第一枚世锦赛金牌的张琳,就在本届世锦赛以前两次去澳大利亚接受特训。澳大利亚还通过仿生学的手段,研究青蛙等大自然中“游泳健将”的游泳方式,为人类提高游泳技能提供参考。基因科学在将来也可以应用到运动员的选拔和培训中,通过基因检测而非现在的肉眼观测,教练可以选拔出最适合从事某项竞技体育的人才,并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当然,如果不加约束,基因科学也有可能毁了竞技体育,因为未来的基因技术完全可以达到设计婴儿的程度,许多具有特殊潜能的婴儿可能被人为地设计出来,并被培养为具有超能力的运动员。人类对科技与运动关系的反思,将一直继续下去。▲

猜你喜欢

泳衣跑鞋泳池
你为何买新鞋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泳装进化论
跑步,从选对跑鞋开始
为马而生的“跑鞋”
理想泳衣,量身打造
简约泳衣不简单
马儿的“跑鞋”
泳池派对
戴墨镜穿泳衣的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