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帝国》:银子有了 离帝国还有距离
2009-08-07张燕
张 燕
在已经到来的《变形金刚Ⅱ》和即将到来的《哈利波特Ⅵ》这样被称作是视听盛宴接力赛轰炸的时刻,选在7月底上映的《白银帝国》得拿出怎样的内容,才能满足已然被拔高的观众胃口呢?不算新人的电影圈新人导演姚树华说她已经尽力了,然而用心制作的也好、尽力拍摄的也罢,都不意味着能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
强大制作班底仍有瑕疵
电影的投资商是郭台铭,独资1000万美元,对于一部不太需要“把埃及金字塔炸掉”之类的战争特效场面的晋商故事而言,这个投资绝对不算小。虽然导演姚树华是个新人,但成一的小说原著《白银谷》已经很有观众基础,晋商威武的精气神也通过《乔家大院》这样的电视剧迅速在群众心中普及了一轮,更别忘了辅佐姚树华的强大制作班底,摄影师潘耀明、美术总监奚仲文、美术顾问张叔平、动作指导董玮、音效设计陶经……一个观众有感情积淀的故事,外加一群华丽的幕后班底,《白银帝国》花了真金白银,的确是有打造成“帝国”的雄心,然而影片呈现出来的却更像是毕业生交出的作业,严格按照教科书的一笔一划进行实地操作,丝毫没有在观众意料之外,也就难以展现导演对电影气质的把握和深入剖析。
当然,最令人诟病的还是影片特效。虽然有曾经为《鬼蜮》制作电脑特效的Fatface和美国BaseFX加盟,男主角康三爷在沙漠斗群狼的戏码依然不能满足观众胃口。“狼看起来假”还是首要反应,这也就难为了做足表情的两位演员,虽然不至影响整个情节推动,也令影片少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效果。
导演回应:我很满意特效
特效我们一共花了20个月,在后制进行到一年两个月的时候还有人劝我把这一段剪掉,因为看起来太假,我很害怕有一小步走错了会造成一个大伤,到了最后我呈现在银幕上的已经是我蛮满意的。
一夜威武的男主角缺乏必要支撑
作为海外华人的姚树华,按说并不该有所谓的意识形态桎梏,但由于郭台铭给姚树华的是命题作文,在她手中琢磨出的晋商形象的主要代表康三爷,依然很有“高大全”的嫌疑。
尽管电影一开头采取了欲扬先抑的做法,世人心目中的康三爷是个不问正事只顾遛鸟喝酒的纨绔子弟,却因为家族巨变,一下子从睡梦里惊醒,这段男主角的RPG练级游戏,没有层层递进、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戏剧情节推动,反而因为缺乏心理铺垫和适当的过渡节奏,变成了无预警式的一夜威武。让这种坚持心中仁义原则、经商理论丰富、实践也即可上手的天才型选手化身为新一代晋商的代名词,也难怪有评论称此乃“晋商宣传片”。
导演回应:我这片子就是拍不了杀人砍头的戏
晋商是什么样的?我想不光海外观众,就连中国人也未必了解。晋商被称作儒商,他们在道德上制订了很多高标准,放在现在看来都是很不可思议的事,但在当时却是确有史实。所以我这片子就是拍不了杀人砍头之类的戏,他们没有这样做啊!
戏多干嘛也要情来凑:犯了《赤壁》的毛病
没人想再看个《大红灯笼高高挂》似的家族感情隐秘史,《白银帝国》这部电影的素材可谓繁杂,单把晋商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商场传奇经历拿来说一说,便也是一道醒神剂。影片开头也似乎有打算这么做的,以“中国的华尔街”作为开场词,四台巨大算盘抬上来进行年终分红结算,票号如何虚张声势应付挤兑风暴,如何展开“一两开户,异地存取”等现代经营理念等,都是过去的银幕上辫子戏未曾出现的新鲜内容。导演也有尽可能想展现晋商世界的企图心。
然而随着康三爷的逐渐觉醒,一段儿女情长的故事在家族事业和精神的传承、金融世界的巨大变迁面前占了上风。原本以此来烘托男主角的成长史也没什么问题,可设置成跟老爸抢女人的戏码就一下子降低了整个故事的质量。尤其是一看到郭富城与郝蕾的偶像剧般的生离死别长达5分钟,前面再有多少感动也都灰飞烟灭了。就像《赤壁》明明是男人戏,最后却变成了《特洛伊》,感情戏固然是一部电影的元素,却也能有喧宾夺主的功效。
导演回应:爱情的力量是很大的
郭台铭的确说过“这主要是一部爱情电影”,我觉得爱的力量是很大的,这个故事的确讲的就是爱能够改变人,难道晋商就不能恋爱?
对话导演姚树华
这个题材就是史诗
南都娱乐:电影时长不到2小时,能容得下丰厚的晋商文化吗?
姚树华:我跟我的英国剪辑师在工作的时候几乎是在抢戏,他常常做出随时要走人的举动,他跟我说,那些票号里的东西其实是很枯燥的,我要做的只是展现一部分,令观众有兴趣,他们感兴趣了,自然会去研究。现在看来,删掉的一个多小时的内容我并不觉得可惜,因为要有血有肉的故事,所以最后故事里的感情线是跟三爷的成长直接有关联的。
南都娱乐:这是郭台铭给你的命题作文,你自己对晋商故事有情结吗?
姚树华:没有,我虽然是山西人,但我生在台湾,直到做这个电影之后,我才回去翻我爸爸的回忆录,跑去问我姐姐,我家原来是什么样。我原先对山西大院一点概念都没有,所以看到书里说炮轰大院还觉得奇怪,房子干嘛不直接烧就好了,后来真正去了山西看到大院的样子,才知道烧是烧不来的。现在做了这个电影,我才对山西有了感情。
南都娱乐:从那么多晋商故事里你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主题?
姚树华:我从古典里找到主线,比如《李尔王》讲的是传承,《哈姆雷特》是传承,《教父》也是,即使是现在,这也是很多大企业要面临的问题,那么晋商不同的是,精神,也就是我影片里最后要讲的。另外,我很清楚我要做的晋商就是要把他们的整个世界都包进来,因为这个题材就是个史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要将影片里每个人物的故事交代得清清楚楚,就好像你当初看《教父》也没想要知道他里头做饭的有些什么来龙去脉,最重要的是把格局做出来,把几个人的故事说清楚。
评论
史诗有多远
每回听到中国导演讲自己拍的是史诗电影,我心里就一激灵,这些年,我们被所谓的各类型史诗已经练就了足够强的心态,《白银帝国》虽然还没明目张胆地拉史诗做虎皮,但类似“中国的华尔街”这样的开场词抑或导演言谈间向《教父》、《李尔王》的取经,以及所谓晋商题材就是个史诗的说法,你很难不产生这方面的联想与期待,这一次是否与众不同呢?
事实证明,把晋商故事浓缩在一个虚构的家族里,又还原成“爱情推动生产力”的模式,实在不是什么特殊高明的手段,但姚树华又有反映史诗格局的气魄,想包容的东西又太多,这种矛盾以时下流行的话便是,用文艺眼光搞了个商业电影。取舍不当的后果还包括,你感觉它讲了很多,却记不住任何一点,甚至连有血有肉的基本感动都不复见,就更别提所谓史诗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