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段古诗词教学的效率

2009-08-07蔡细新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小学低段古诗词

蔡细新

摘要: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解词——析句——串讲诗意”的模式去教学,这样做往往会破坏诗文固有的美感和意境。“意会阅读”旨在多诵读、少讲解、多感悟,多留给学生反复诵读诗文的时间,让学生多一些自由想象,多一些自行“意会”。

关键词:小学低段 古诗词 意会阅读 模糊解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154-01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就阅读提出了诵读古诗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的学习目标。在小学低年级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刚刚接触到文字的学生感受到古诗中所蕴藏着的美,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无疑是对低年级语文教师的一项严峻“挑战”。

陶渊明有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废寝忘食”,为什么不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加以借鉴和学习呢?古人讲究“不求甚解”,是为了保全文章的整体美、韵律美。所以古诗词的学习完全不必把学生绑在“字、词、句、篇”的肢解上,也不必要求学生苦苦追寻“准确、深刻”的理解。笔者想,在低段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如果也能多几次“不求甚解”,多留给学生反复吟诵的时间,也许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

1 立足全诗,欣赏意境,整体意会

意境是指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诗人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学习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诗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础,它亲切可感。所以我们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会。意会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直觉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不一定要把诗意解释出来,这种理解含有一定的模糊性,但这种模糊性并非是摸不着头脑,而是理解过程的一个阶段,这种“雾里看花”的方式可能要比那一览无余地说白更能达到理想的理解境地。

语言意会法。 教师通过散文诗似的语言既能把学生的思绪从春天过渡到夏天,又能让学生从教师如诗的语言中得到熏陶。孩子们的生活经历是再学习最大的资源库,教学中启发孩子巧妙联系自己的生活记忆,孩子们从教师、学生的描述中唤醒对夏天的记忆。利用以往夏天的趣事为依托,奠定起夏日真美的情感基础,顺理成章地进入夏天这个美好的情境中,在学习古诗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感悟到诗中的乐趣,情趣。

绘画意会法。古诗的意境,绝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在教学时,可利用现有的插图,仿制的幻灯片或根据诗的内容绘制的诗意图,再现形象,使学生触景生情,感受诗的意境。如教《所见》这首诗时,画面以诗的内容为背景,一片森林浓荫覆地,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自得,再配上一段《牧童短笛》音乐片段,在它的前面插入一段山歌及山歌的回荡后,后面插入一段知了叫声,这样就有助于帮助学生进入小诗所设的情景,使学生在领会诗的意境时,不知不觉中完成由学生到牧童的角色换位。

又如在教学《草》时,笔者采用全诗配画的方法,让学生给每一句诗配上一幅画,使几幅画面相连,形成完整的系列画面,学生也在配画过程中直观地理解诗意。运用古诗配画教学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够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强化记忆。

想象意会法。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钱正权老师说:“引领学生进入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寻求诗词的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在诗词的语言文字中想象作者所要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进入意境,须发挥想象。”我们要用想象去感受诗人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诗情画意。

吟诵意会法。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渗透在字里行间,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吟诵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感情地反复吟诵,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出诗的真味。曾听过一位教师教学《村居》,没有复杂的教学设计,只准备了一首美如春花的古典音乐,创设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互读、男女生对读、配图诵读。以读代讲,不但省去了烦琐的分析,而且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吟诵时间。学生在轻轻的音乐声中,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书声中感受着文字的美。在古诗教学中提倡“意会阅读”——“不求甚解”,其实是将更多的阅读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欣赏,享受古诗文的优美韵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自己的理解去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 淡化讲解,模糊解读,朦胧才美

重视解释法是目前低段古诗词教学的一个常见误区。笔者认为,单一地运用解释法教学古诗词过于死板。如果教师在“明诗意”这一环节中用现代白话来翻译诗词的句意,译句生硬、直白又乏味。因此,对古诗文的过度解读,只会破坏它整体的意境。况且古诗中有些词语很难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清楚,有时只会越解越复杂;其二,诗歌最吸引人的,就是诗人在诗里离不了不少模糊的地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如《小儿垂钓》一诗中“路人借问遥招手”,“招手”一词之意历来存有异议,一种意见认为指摆手,还有认为是招手,只要合乎情理,都是正确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唯一要做的是架起一座涌向诗境的桥梁,解决疑难生字词,粗通大意,模糊解读,关键是激发阅读兴趣。

笔者以为,模糊解读和整体意会能让我们保留对古诗词的一种朦胧感。对于低段孩子来说大概意思已经明白了,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只要大体意思不错,怎么说都可以,那就没必要非得再说破了吧。让“整体意会,模糊解读”进驻我们的古诗阅读课堂,立足全诗,欣赏意境,整体意会,让每一个儿童参与古诗词的阅读,多一些自主感悟的时间,多一些自由想象的空间,多一些自行“意会”的理解,享受阅读古诗词“唇齿留香”的愉悦,激发诵读古诗的兴趣。

猜你喜欢

小学低段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同携手,走进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