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V制片人必须考虑的三件事

2009-08-07

数码影像时代 2009年6期
关键词:编导民俗选题

陈帆(以下简称“陈”):如果使用DV进行创作,它必然与胶片电影创作一样,面临多种环节的摄制运作。就纪录片而言也是一样,它需要选材、访调、拟写拍摄脚本、DV拍摄器材的前期准备、拍摄场地内外景点、涉列的片中人物、实拍、周期、后期非线编剪辑、声画合成、字幕及技巧等制作。作为DV制片人,将需要考虑一些什么?必须考虑的又有哪几件事。就此问题,很想听您谈谈这方面的经验、体会和要求?

郑柳君(以下简称“郑”):当DV的诸多优点展现在我们眼前时,大家几乎是不加思索地接受了它。尤其是作为制片人,在与编导商定拍摄、选题等诸多事项时,我们考虑最多的,一是选题和艺术真实的把握:二是与拍摄对象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信任和情感交融关系:三是完成制作后的播出和发行等。

选题和艺术真实的把握

陈:所谓选题和艺术真实的把握,到底需要怎样展开呢?

郑:我们的传统影像总是带着神秘的面纱,编导们也有意无意或在潜意识中将视角抬得很高。但是,随着DV的出现,影视已经不是那么高不可攀、难以接近了。老百姓参与影视制作已经成为普遍现实。DV实际上正在向着更加大众化的方向发展。经过近几年的DV制作,我们也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实践证明,最耐看、最具说服力和最鲜活的作品,是把手中的镜头放低,把视野对准普通百姓,把他们的生活形态、愿望追求,愤慨抱怨,以原生态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下来,这正是DV影像最能表现的东西。例如,在我诸多的DV作品中,最成功的尝试莫过于在《川江号子》、《梦想成真》、《薅草歌》、《老李和鸭鸭》以及极富人文关怀和环保主题的《人熊共居》等片。其中《川江号子》和《薅草歌》、《川南儿歌》等作品,以真实自然的艺术手法,通过一个个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民间艺人入手,全面展示出中国传统民俗的内在魅力,在拯救和保护中国民间文化方面做出的贡献。为此,我们还荣获了第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第二届民俗影视音像奖的金奖第一名。由于DV“是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眼睛,出于自己之手的个人方式”,因此,在拍摄时,作为制片人更要在确定选题时有独到的“眼力”,即要从平凡中去寻找震憾。正如我们的上述作品,从即将消失的民风、民俗上着眼,同时还得在人间真情、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等人文关怀上或画龙点睛,或浓墨重彩地渲染。从艺术手法上,发挥DV可以自如地进行非线性编辑等优势,在把握艺术真实的同时,还要十分注意去除那些落后、陈旧的糟粕,突出反映民间传统文化之精华所在。总之,DV作品的个性十分突出,题材不受约束。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标准去鉴定,在艺术上也较难把握,弄不好就会与时代和社会相抵触。特别是民俗方面,每个时期的民俗文化,总是或多或少地带着那个时代的政治色彩和社会特征,而有些民俗则是十分落后的文化代表。作为制作者,既要全面真实地反映出“那一个民俗”,又不应过分渲染落后文化。这就要求制片人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来把握现实与过去真实之间的关系,巧妙地运用艺术手段来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可以说,这也是衡量一个制片人是否有一定水平或者说层次高与低的标准。

与拍摄对象建立良好关系

陈:我们在进入DV创作以后,要与拍摄对象建立一种良好的信任和情感交融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需要怎样建立呢?

郑:选定了主题,找到了好的拍摄对象之后,拍摄前还要做一些必要的案头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更多地了解被拍摄对象的生平,以及这个人物或事件的特定环境。更为细致的是,通过研究性的阅读来了解相关资料和历史背景,寻找到更为厚实的文化根基。最后就是要让你的拍摄对象认同你,与他们建立起一种互动的、共同创作的良好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完成片获得成功奠定坚定的基础。用影视圈做剧情片的一句行话来说,叫编导与演员的配合默契。这一点太重要了,因为DV作品面临的多半是非专业演员甚至是头一回上镜头的人,大多数被拍摄对象都是自我生活的直接表现。能否完整无缺地提炼他们真实生活中的“原生态”,就要看制片人的亲和力了。你与他们太陌生了,有距离感,他们在你的面前会非常拘谨,也不可能把真实的一面和盘托出来给你看:反过来,如果他们没把你当外人,他们就会像朋友一样地把心里话讲给你听,把很多不能给外人看的东西展示给你。这样,你的作品也就更加深入,主题就会有更深的层次,也会散发出异样的光彩。例如,我们知道彝族人爱喝酒,在我们拍摄彝族《长发男人》时,每一次见面,我们都给老人买两瓶名酒。到后来,只要老人一看见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来摸我们编导的脖子,无拘无束与我们谈笑。在拍摄即将结束的时候,他居然向我们吐露了许多他从不向人讲过的东西和心声。再如,我们拍摄《老李与鸭鸭》,拍完后正逢过年。我们买了一点年货去他家拜年,老两口格外高兴。闲聊之间,我问老李为什么那天一见面就同意我们登堂入室去他家拍摄,他说他们老两口是回民,见我和编导礼数周全挺像回民的,才没啥顾忌,显然是我们与被拍摄对象之间无形之中就有了一种认同。另外,还有我们的《梦想成真》这部电视纪录片获奖后,大奖组委特邀老江到颁奖会上演唱《川江号子》,我们也去领奖,大家再次在深圳见面时,我们给他带去一盘光碟,为此他十分兴奋,于是我们就抓住他在演出前的一些生活细节,再次制作了一部纪录片。这说明,与被拍摄对象的情感融合是创作者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

完成制作后的播出和发行

陈:作为准备与社会与观众最终要见面的DV作品,你是怎样面对未来的播出或者发行呢?

郑:众所周知,当下的中国正向着数码资讯时代迈进,一些硬件设施虽然很先进,并与国际同步发展,包括院线网络发行、电视台频道专业化,以及栏目带广告播出等形式层出不穷;但是,内容平实、手法朴素、真正做到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还太少。有一些频道已经开始注意到DV直面人生真实的特性,有的已经在尝试性地开辟DV栏目,并在短时间内引起了大众广泛的参与和反响,为更多的个人提供了一个“各抒己见”的电视传播平台。尽管DV作品里没有大众光环笼罩的各路明星,也没有表意热闹而实质乏味的“男欢女爱”,但其中却蕴藏着很深的人间情感。这类作品的人文含量完全超过了一般文艺片、搞笑片的肤浅和粗俗。DV作品来自于大众,其根基十分扎实,与大众紧密地连接,同时有着一种互动的关系。特别是DV作品可以直接进入互联网络,在异地任意点播观看,完全、彻底地克服了看节目受电视台播出时间限制的弊病。这样一来,给DV作品展示其自身魅力提供了一个无限的空间。由于目前我国的电视市场正处于转型阶段,DV市场在播出和发行方面也刚刚起步。随着我国电视台体制的不断改革,电视节目不可能无休止地提供免费的“午餐”。中央电视台正在积极筹备开播收费和点播频道,那种“买台电视机、花若干电费就能无休止地收看节目”的年代已如黄鹤西去了。

猜你喜欢

编导民俗选题
冬季民俗节
民俗中的“牛”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民俗节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