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电影:胶片感还是高清感?

2009-08-07

数码影像时代 2009年6期
关键词:胶片高清数字

电影从默片、有声片、彩色化、数字化、路走来,胶片感一直是一个重要指标,数字化之后的电影却在不断地颠覆这一标杆。数字电影最初以实现胶片电影的画面风格为目标,以便被接受并生存下来,而今数字电影在技术推动下逐步淡出胶片感,建立高清感。这一变化给电影带来不仅是胶片感的变化,还体现在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流程等诸多领域。数字高清感的提法尚在探讨之中,而且各项技术支持处于与传统胶片电影的界定不是特别清晰的阶段,这里想理清的不是严格的技术范畴,是一种基于技术支撑之上的艺术探索,这也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

胶片感的认识误区

胶片感成为我们衡量电影的一个重要指标,数字电影从诞生之初就以胶片感作为衡量尺度,胶片电影自不必说,数字电影的视频工程师和摄影指导,负责前期的调整及菜单的配置,以及影片前后期影调及色调的技术协调。胶片感固然是衡量数字电影的个重要指标,如今面对数字的挑战摄影师固守成规就会有“失业”与“下岗”的威胁。

据不完全统计资料显示:国内2008年的数字电影有九成是用索尼F900或其升级版拍摄的。

高清数字摄影机品牌较多:Red Arri D21(机械快门)、DaIsa orlqln、PanavisionGenesis、索尼F-35这五款是全画幅的数字机,在国内较少见。而Thomason vlper(机械快门)索尼F950及_g∞、F23、750:PanasonicAJ HDC27FSificod magln Phanbm HD。这几款高清摄影机不是全画幅,后两款机器在国内较少。国内高清数字电影摄影机大多还是2/3英寸的CCD,高清数字电影要达到胶片感的效果,只能对摄像机进行精细的控制与操作,同时与胶片电影“相似的”画面效果据有胶片感无法界定与触及的领域,此时,我们只能用一个新的名词来做一个初步的界定。以便有个系统的了解,从而真正地明白电影数字化之后质的变化。

目前数字高清电影摄制中存在胶片感的认识误区,国内一些摄影师反复强调:用高清设备不要动菜单,仅用基础配置进行拍摄,把胶片感的效果调整工作留给后期。实践证明并不科学的,拍摄出来的成片就是“电视感”的电影,尤其低成本数字电影,后期的配光调色及特效调整根本谈不上,成片“惨不忍睹”。有些镜头的影像效果后期根本无法调整。我们认为:前期调整与后期优化相结合最佳。

惟胶片感是从是另一种认识误区,部分摄影师无视高清设备的技术优势,死守着传统电影的标准(近年来胶片技术的进步,柯达vls Jon3胶片宽容度已接近十级,摄影师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高清设备的先进技术在他们手中成为一种摆设。他们忽略了高清电影成像器件的像点也达到了5K,成像器件的尺寸已超过了电影胶片的画幅并向大尺寸推进,由此带来的变化涉及到镜头、景深等多方面的变化,这些导致传统摄影理念有了诸多变化,胶片感的内涵也悄然改变着。

成像器件的大小对胶片感的超越

数字摄影机成像器件(CCD或CMOS)的尺寸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胶片电影,并且还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越来越大的成像器件已经让传统的观影习惯走到了尴尬的境地,胶片感该何去何从?

目前国内各影视租赁公司高清摄影机多为2/3 CCD,16:9画幅,画幅对角线为11mm,一般将16mm专用的电影风格数字高清镜头定为标准镜头,和传统的电影镜头相比在景深与镜头焦距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目前大尺寸CCD或CMOS的高清主流机型已经又有了新发展,国内仅北京的影视院校和技术研究所拥有。我们将其主要指标进行对比:

2007年面世的Red One配备了一块超35ram CMOS成像件。CMOS是其自行研制的。2008年Red又推出两款新概念机,一款“Epic”(史诗)的5K数字摄影机,一款是“ScarJe”(深红)的便携高清摄像机,芯片是越做越大。

从处理芯片的大小可以看出,已经超过了电影胶片、相机胶片还在向更大尺寸发展,可以肯定地说,数字电影不仅改变了我们多年形成的胶片感,而且还在改变着电影本身,使画质更好,画面更清晰。

国内主流高清摄影机的CCD面积比超16mm胶片的底片面积还要小,摄影师在使用高清时会有两个问题:即景深与焦距问题的困扰。

分辨率叙述上的误区一直有点混淆。我们常说的分辨率是指的影像,如横边为4K的画面等;而CCD或CMOS则是用像点(Dhotosite)来描述,如横边为4K1象点的CCD。单位都是一样,所指则不同。

数字高清与传统胶片的比较:胶片在摄取时很高但洗印过程中有损失,而数字高清后期制作没有损失,我们从左图就可以看出两者明显不同的影像输出质量,从而也能看出胶片感与高清感的区别

以胶片电影的标准拍摄数字电影,对于机型前期流程校正与测试显得极为重要。

1、机器测试校准(一是监视器与寻像器的彩色与相位一致;二是寻像器的焦点锐度调整及斑马纹的调整、安全框;三是监视器的波形图;四是机身的快捷的设置,便用操作)。

2、CCD与镜头测试:查看有无亮点或黑斑、检查后焦及其他所有镜头参数。记下各镜头的性能特征以及与电影镜头的转换关系,以备拍摄时参考。

3、附属设备的测试,摄影机设置,各设备要相互匹配统,使影片的风格趋于统,现场拍摄与后期制作的衔接。

这些工作在胶片摄影中也常有,方法与流程略有不同,工作重点也就不同。

胶片的灵敏度与感光乳剂的配方有关,高清摄影机的灵敏度则主要取决于成像器件。电影胶片的感光度用户不能随意改变;高清摄影机的感光度(即增益)是可以调整的,但增益越高噪波电平也越高。

根据索尼公司提供的数据:高清Fgo。摄影机的灵敏度和信噪比与35mm参考胶片的对照。当F900的增益设置为0dB时其灵敏度相当于胶片300 ASA的感光度。我们在实拍时完全可以用3或+3(dB)档增益的。当然不同的机器其灵敏度,信噪比是不样的,这要根据不同设备的数据来定。镜头对胶片感的超越

高清摄影机的镜头与传统的电影镜头不匹配,一些大的镜头制造商开始为高清单独制作数码镜头或称之为“电影风格”的镜头。这些镜头同传统的电影镜头一样是长、中、广的组合,形成系列与阵营;佳能、富士、蔡司、安琴,Red one和Panavision也有高清镜头。

高清电影风格镜头的运用

目前国内使用的大多数高清摄影机还是2/3 CCD,芯片对角线的长度是35mm胶片的1/2.5倍,我们以Zeiss Diglpnme镜头与35mm电影镜头的对比关系为:(不同品牌的镜头会略有不同,红色为标头

高清电影风格镜头,现场拍摄时大多会采用一些手法实现胶片

感,一般从长焦距、大光圈、近距离三个方面着手。

1、长焦端拍摄,能获得较浅景深,但视角小。

2、最大光圈,一组高清电影风格镜头最大光孔相对固定。

3、距离尽可能近。

焦点问题与后焦问题是数字电影技审时问题最多的,也是低级问题,拍摄时要多注意。电影镜头的运用

为了让传统的电影镜头能与新的高清摄影机相配合,一些公司也配置镜头转接器,将胶片摄影机LPL接口的头转接于高清B4接口的机器上。下图一组库克电影镜头,需要使用转接器才能在高清机器上使用。

在国外转换器是属于低成本电影或广告制作的一种手段,用索尼F900、750及Panasonlc AJ—HDC27F,一定不要使用转接器搭配电影头,最后是吃力不讨好。我曾于20eTS用安琴的转换器,把电影镜头用在索尼F908摄像机上,影像效果不好,与同期用电影风格的高清头比较起来还要差一些,画质下降较大。

随着全画幅CCD芯片的出现,这种转接器算是寿终正寝了。目前超35mm的高清摄影机已经出现,推出了36mmX24mm的CCD芯片,据Red公司透露,他们生产更大的芯片的摄影机已经出台,还研制出了自己独特的镜头系统,传统电影镜头的命运如何,只能是坐以等待了。

相机镜头的运用

相机镜头拍高清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即电影的高清感概念。目前佳能5D2和Nhsn D90都具有了这—功能,国内一些院校的学生用相机拍出了一些不错的高清短片国外一些公司也研制了一些相关附件,用相机拍高清是发烧友影迷制作低成本视频的一种方式,却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挑战了胶片感。

高清胶片感的对曝光与影调、色调的要求

高清带给电影最大两点好处:一是技术门槛的降低,二是影像制作成本的降低。高清摄影机菜单的设置让电影从高技术阵营里走到傻瓜机的行列,数码相机取代胶片机的故事,很可能在电影行业重演一次,至于影视创作的理念与艺术观念完全是靠个-人的修养与造化了。

胶片感对高清布灯的要求

高清摄影对于光线的要求较之胶片摄影更容易更方便了。

高清布灯不用测光表,测光表是以胶片作为基点进行测光工作的,所有指数全是以胶片的标准进行测试的,测光表基于胶片的特性。高清摄影机具有极为方便的测光模式,其数值更准确。

高清电影的胶片感对于灯光的要求同胶片电影一样,当然高清摄影机也有其优势,高清摄影机对暗部的反应敏感,用的灯在功率上可能会小点。另外高清摄像机的成像器件对某种颜色的灯光,对某种角度照过来的灯的反应跟胶片不一样,可以用小一点型号的灯,灯光的总功率会少一些,布灯的方法与灯具的数量不会少,这也是我们要清除的高清误区之一。

胶片感对高清曝光与影调的要求

利用示波器、斑马纹、监视器和测光表控制高清摄影的曝光和影调,实际拍摄中也要做调整:

1)监视器的调整(索尼公司有一个相对较为规范的流程),这种状态要在拍摄过程中随时校正。让高清监视器与高清摄影机之间建立一种稳定的连结关系,拍摄时要经常校正监视器。主创人员可以根据监视器上的效果直接判断构图、反差、色调、曝光以及整个画面的气氛,现场沟通并进行调整,胶片感效果可以现场敲定,胶片摄影只有等影片洗印出来才能看到效果。

2)菜单的调整:伽玛(oomma)、黑伽玛(block qomm0)、拐点(knee)、斜率(s10pe)、电影伽玛是控制影调几种重要的手段。高清摄影胶片感主要文章做在菜单里。

2804年4月至2008年6月,我们拍摄的几部高清转胶影片就是在综合借鉴后,做了以下胶片感的参数设定:七个参数必须打开,包括flare、Gamma、Back Gamma、Knee、Whife clip、Matrix、;关闭Delaail、Skin detail、Level—depend三项。对于低成本高清电影或电视电影,十项参数最好都打开,参数设置都要相对小一些。这种设置是指一般把影调、色调和曝光控制都在前期一步到位,且能够现场控制出导演想要的效果。对于低成本影片这种调整只能是接近于电影的效果,还是带有很重的电视特色。

3)胶片感对高清的色调的要求

在色调的控制上,后期也可以调整,后期调整问题在于前期无法看到各相关部门尤其是灯光、美术、化服道的综合效果。单个色彩的调整是高清中极为便利的一种方法,在胶片摄影改变单个物体的颜色极为麻烦,而且还会影响其它物体或景与人的色调,画面还不尽如人意。多路矩阵(Multi Marrix)控制色彩的方法就复杂得多,可选定某一色彩进行调整,画面中的其他色彩不受影响。

为达到胶片感色调效果,我们在现场拍摄时是以大光圈为主,后期略降饱和度向消色走,机器参数调上也是以消色作为个方向。以散射光为主,光比控制在1:3或1:4左右。大光孔是实现胶片感的一种手段,为照明布光减轻了很多负担,在弱光下也能拍摄,但并不能意味着不用灯了,要让光起到造型与叙事的作用。

胶片感的穷途末路与高清感的突现

高清摄影机让胶片感成为过去时

据Red公司新公布的资料显示:他们的新品scarler FF35采用REDCODE编码、42MB/s码流的Raw格式。Raw保留了CMOS生成的原始数据,能保证高质量的画质,FF35输出画质是6K。随着4K及5K像点成像器件高清摄影机的出现,在放映上的优势,及全球同步放映上,已经与胶片电影不可同日而语了。而且以Raw的格式记录的摄影机,这让高清电影的摄制更为方便,很多曝光与色调上的事,可以轻松地交给后期工作人员,再加之现在各种后期软件的强大功能,数字高清后期技术已经成熟而且稳定,导演想要什么就能调出什么。胶片感的实现已经很容易并且超越了这个标准,数字院线的观影标准正在制定,与传统的胶片院线完全不同,胶片感正在成为过去时,这点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无论哪个公司的技术进步,给我们同一个信号就是:胶片感的标准已经和我们的观念习惯不相适应。下一步,去往何处,无法得知,但只会更好。

数字中间片与数字化制作作流程让胶片感失去存在的理由

DI(数字中间片)让电影的后期制作变得异乎寻常地方便,尤其是特技与特殊技巧。

很多方面,数字电影的效果完全无法用胶片感来简单地衡量,我们常说35mm电影底片的分辨率可以达到4K,放映时接近2k,分辨率高锐度低得多是胶片影像的显著特点,胶片电影的胶片感造成图像质量损失也是无法克服的:

胶片固有的颗粒噪波、复印时机械原因对胶片原版和复制版造成的划伤、放映机摩擦的划痕,齿孔磨损引起的定位误差造成放映图像的抖动、尘土颗粒在胶片表面的累积、因保存不当胶片产生的霉变、接触复印时光散射造成的清晰度下降、胶片冲印时的不可预见因素。

高清电影的高清感的确立刻不容缓,这里或许用高清感来概括有点不恰当,但是胶片感的时代已经过去。

随着技术的进步胶片感的淡出已成定局,数字已逐步在建立自己的观影与展示模式,后期调光配色的软件及摄影软件让高清感不断冲击我们的视觉极限。日新月异的技术让我们不仅感慨:数字高清电影的影像品质下一步,该往何处去?

胶片感作为衡量高清电影的一种相对标准,改变着高清。而高清技术的进步也慢慢地改变我们的观影习惯。与此同时,胶片电影也在改变,并不会立即消失。回头看高清,技术不稳定,标准不统,问题仍然不少。随着高清技术的推进,受众将逐步建立一种新观影习惯。胶片电影与高清电影在拍摄与制作流程中的融合交叉,胶片感与高清感还将并存一段时间,或许更长。数字取代胶片是电影发展的趋势。对于电影,重要的永远是表达。

猜你喜欢

胶片高清数字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No.8 胶片复兴使柯达公司产量翻两番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教你玩转AV设备(一):4K高清播放机使用指南
胶片相机的维修 当胶片机出现问题了该怎么办
作品一
数码单反拍摄高清视频时同期声的收录探索
数字变变变
视听与高清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