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照:胸有丘壑,缔造DV神话

2009-08-07云乐队

数码影像时代 2009年6期
关键词:丽江专辑时代

云乐队 耿 直

他是第一个用DV拍摄“大片”的音乐人——《打跳丽江》舞蹈文艺教学片动用了六千个演员。他是第一个把自己的头像作为DV工作室标志的云南人——好像以前只有元谋人的剪影被当作LOGO。

这个有点声名显赫的家伙,第—次见面的时候,看起来却很谦和。随行的一位女记者,观察了他很久之后说这个人有点“王者之相”。我说:“你不要胡说”。但转念一想,这个^的确堪称是大香格里拉区域的“DV之王”。他拍摄一个MTV可以调度五百个演员。仅用一个早晨可以拍摄一部获大奖的短片。这些奇迹都是这个有些古灵精怪的家伙创造的。想当年,作为云南艺术学院民乐系的学生,他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响彻大江南北。他曾在深圳组建了中国第一支“环保打击乐”乐队。他也是第一个在深圳用小数码记录云南人在外地生活的丽江人。作为丽江数码影像的领军人物,他都有哪些奇思妙想?还是让我们跟着记者的采访一起走入他的影像世界吧。

和照工作室

和照工作室的选址,据说是请了风水大师看过的,就在靠近束河的瑞雪广场。

在工作室里透过那个巨大的玻璃门,都可以清楚的看到那个庇护丽江的三朵战神玉龙雪山。

即便是在很多当地人眼里,和照工作室也是个很神秘的机构,很少有人知道地址在哪里?有多少队员?很多人只是通过在丽江古城地标景点大水车那里的大屏幕看到他拍摄的《踏歌丽江》等十几个MTV如水车般循环播放。

墙内开花墙外香,世界对和照工作室的了解远比本地人了解的多。很多法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影像人对和照工作室非常熟悉。他们熟知这里设备的数量、型号,知道摇臂有多长,稳定器有几个。所以,有些国外同行就可以带着简易的设备来丽江了。因为,他们知道,拍摄一部影片需要的大多数设备,和照工作室都有。

除了设备。这里还有一个“影视话琮”(丽江的一种俱乐部性质的沙龙),在这里可以找到堪称“神枪手”的编剧。比“剪刀手爱德华”还手脚麻利的剪辑师。荣获中国十佳时装摄影师称号的“剧照师”。

如果你有幸能来和照大食堂来吃饭,(不过这种概率很低,因为要提前一周预约,而且要自带食品和酒水),你就会发现,和照工作室这里谈笑有才子,往来无白丁。电影美术、录音师、作家、原生态歌手都在这里扎堆。

有时候人太多,没有了座位,就疏散到隔壁的“土司花园”,这是一个来自北京的叫万岛的喜爱飞行和越野的朋友的会所。那边有两个壁炉一个火塘,每次丽江雪山音乐节等各种节日来临的时候,都在这里办一些小型派对。

在丽江,几乎所有的爱跳舞的老奶老倌都知道和照:在丽江,所有的文化干部都信赖和照工作室:在这个“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时代,丽江的城市音乐形象片居然会交给和照工作室来完成。

那么和照怎么从个拿着小Dv给拉市海的水乌拍摄“家庭录像”的摄影师,成为拍摄“六千人大片”的导演的呢?他有哪些成名的“秘笈”呢?

《数码影像时代》杂志(以下简称影像时代):我们曾采访过著名导演谢飞老师。他说:“DV就像是一支笔,有了这支笔,任何人都可以记录自己的影像日记。”。那么,你怎么看待你手中的这支“笔”呢?

和照:很多人认为DV只能用来拍些家庭录像、婚庆会议什么的,但是现在的DV从影像质量方面来看,完全可以用来做以前只有胶片能完成的工作,比如:我们工作室在2007年就曾经历过一次Dv与胶片的“大比拼”。

那一年的春天,云南丽江市和红河州分别要投拍一部音乐宣传片——《踏歌丽江》和《长街宴》。

《长街宴》红河州请张国立担纲导演,当红女歌手谭晶演唱,用胶片拍。看到红河州的创作班底之后,丽江原本也想找外面的导演和摄制团队来完成《踏歌丽江》,但是在词曲作者看到了我们用佳能LX-H1拍摄的MV《我是老土》之后,便向政府力荐让我们来做,说:“这帮年轻人做的东西不错,有想法,而且他们对丽江的了解和情感是外面的团队所不具备的。”

就这样,我们工作室接到了这个单子。此前,我们拍的东西大都是独立制片的,自己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我们没有做过这样“大”的片子,还要用高清DV去挑战胶片,大家都有些紧张。

记得剧组15个人第一次开会的时候,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能让别人小瞧了DV。影像时代:这确实是个挑战,器材和人员配置都是挑战。你们是怎么应对的呢?

和照:在器材方面,我跟剧组的人说,我们现在的器材已经从DV升级到HDV了,尽管在画质、色彩透亮度等方面HDV不及胶片,但较之普通DV,它的影像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对于这次的工作,我们最主要的对手是自己,我们必须在以往的基础上提升,也就是我们这个团队的协作能力、办事方法上面的提升。

接下来的工作,我们都按照拍摄电视电影的方式方法来做,写分镜头剧本、踩点、挑选演员等。后期为了使片子的画面色彩更为统一,我们还专门到北京做了校色处理。我们的理解是,HDV时代到了,我们的DV作品也可以在电影院里播放。

影像时代:后来《踏歌丽江》这个片子怎样呢?有没有达到你们的期望?

和照:《踏歌丽江》和《长街宴》这两部片子是放在一起审的,当时我们差不多都是摒住呼吸看完的,直到最后有一个审片的专家说了句“看样子这次丽江的‘小米加步枪并没有输给外面的‘洋枪大炮嘛”,我们紧悬的心才放下来。

但是必须承认,当这两个城市音乐宣传片同时在中央电视台《中国音乐电视》栏目播出的时候,我们还是发现了HDV与胶片在画面色彩、透亮度等方面的差距。

影像时代:《踏歌丽江》MV的成功是不是给了你们信心?

和照:当然,大家都倍受鼓舞,坚定了用DV也能做出好东西的信心。同时大家也更深刻的理解了办事方法和态度的重要性。

接着,《踏歌丽江》被佳能公司看中,在北京举行的“2007中国国际影视博览会”中作为佳能LX-H1的展片循环播映。影像时代:你刚才提到《踏歌丽江》让你们工作室的人更深刻的理解了办事方法和态度的重要性,能否具体谈一谈?

和照:这个片子,是我们锻炼团队的一次很好的机会。大家真正理解了团队的意义:做影视,一个人是做不出好东西的,哪怕你是天才。拍完这个片子以后,我们所做的每一个片子都延用了“严谨”的拍片流程。因为大家发现,按照流程做事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不确定因素给工作带来的冲击和破坏。

但是这样也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我们这样的操作方式没有顾及“活儿”的经费预算。工作室的制片曾好几次就这个问题跟我争执,她认为这种不管“活儿”的大小,一律用拍电视电影的方法来操作,无异于“牛刀杀鸡”,应该考虑到工作室的运营。

我跟她说,我们现在是成长阶段,如果这个阶段就“量体裁衣”,也许会失去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于是,我们到目前为止,每个片子都是当作“作品”来做,而不是“活儿”来做。影像时代:这样做真的给你们带来了新的机会吗?

和照:是的,去年我们有机会拍摄全国首张群众广场文化歌舞专辑,这张专辑叫做《打跳丽江》。因为打跳是丽江的一种“平民舞蹈”,不论是什么日子,只要你在丽江,就会在各种各样的广场或平地上看到热闹的跳舞场景。人们手牵着手,围成一圈,跟着音乐摆动身子。当地人称这种舞蹈叫“打跳”,外地游客则称这是“不用灯光的迪士高派对”。考虑到“打跳”的平民性、广泛性,我们邀请参与这张专辑摄制的群众演员将近6808人。

影像时代:近6000A,的群众演员?!这么多的人员参与,肯定投资不小。

和照:是的,这个专辑的投资从项目的角度来讲,是我们接到过的最大的项目订单,但是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这个项目反倒是我们资金最吃紧的。

首先,从团队的组成来说,我们的剧组工作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制片主任来自湖南,副导演分别来自丽江和北京,导演助理也来自北京,道具师和美术师来自广州,摄影师来自成都,剧务来自昆明和重庆,场记来自河北……

其次,为了能够将这张有20首曲子,涵盖了丽江纳西族、彝族、白族、傈僳族、摩梭人、他留人等民族音乐舞蹈元素的专辑作得有“统一感”,我们专门请道具师设计了个既有丽江特色,又有丽江古老舞蹈文化的道具——刻有丽江东巴舞谱的大小石头。这些道具在广州制作了近个月,然后从广州发来丽江。

在道具师制作道具的同时,丽江这边负责舞蹈的副导演每天要召集部分群众演员的精英进行排练,然后这些精英再下到各个社区给其他群众排练,这个工作进行了近两个月。

踩点的时候,我们带着音乐到每个预定拍摄点,请编舞老师现场表演动作。我和摄影师根据动作和环境,研究机器怎样架设,镜头怎样运动及曝光的要求等:美术师根据环境考虑需要作什么样的美术设计……回来之后,我们画出“故事板”,写详细的分镜头剧本。影像时代:这样的操作方式无异于在拍一个电影。

和照:是的,我们直有个理念,我很庆幸工作室的同事都有这样的共识——我们不能单纯为了干活而干活:也不能因为我们用的是DV,就只做大家认定的DV能干的事。所以工作室创建六年来,我们推掉的活儿比干的活儿多。影像时代:这个《打跳丽江》专辑已经在今年春节上市发行了销量怎样?

和照:销量还不错,毕竟这是老百姓自己的片子,而且有那么多人自己参加表演,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很少有这样的机会来“展示”自己。

而且这个专辑也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订单,拍摄《打跳云南》。现在全社会都在倡导创建“和谐社会”,我个人觉得老百姓能够经常在一起“打跳”,就是个很好的体现。影像时代:最近有没有新的项目在做?

和照:有,我们目前正在拍摄一个系列电视散文《大理印象》。这是受中央电视台《电视诗歌散文》栏目邀请拍摄的,目前我们已经完成前期的拍摄,进入后期剪辑阶段。

与电视台合作过的影像人都知道,相对于你的投入,电视台的稿酬是很低的。但是我们又需要这样的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人知道你,了解你。所以对于这个项目,我们工作室的投入也相当大:六个人,策划讨论半个多月,驱车前往大理三次,拍摄近20天。

为了拍到好镜头,我们带的摄影器材塞满了工作室那辆金杯面包车后面近2米的空间。我们的愿望就是,这个四集的电视散文系列,能够成为工作室2009年的代表作。影像时代:我们都知道丽江是一个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但是对于影像这个行业来说,它并不是一个专业人士汇集的地方。那么,你在丽江创办工作室,有没有感到孤单?

和照: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在丽江,拿DV做影像记录的人不少,但是这些人大多不是学影视专业的。比如说我自己,就是学音乐的。最初的时候,我们可以凭借热情来拍摄,来记录。但是越往后走,就越发现理论指导的重要要性。

我从深圳回到丽江这六年间,最大的感触就是交流的平台太少,进步的速度太慢。我们曾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有没有什么短期的专业培训班可以参加,最后发现,大多数的培训时间都长达一年,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不现实的。

所以,真希望像《数码影像时代》杂志这样的机构能够为我们这些民间的影像摄制机构和个人创造一些短期培训的机会,我觉得这对于建立中国的影像档案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丽江专辑时代
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专辑
丽江三朵节
两张专辑,你更喜欢哪张? 区瑞强《致敬 Beyond》/张玮伽《你最珍贵》
SNH48组合7SENSES推出第三张迷你专辑《天鹅(SWAN)》
叫一声丽江
绽放的丽江
傻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