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功,用一生守候

2009-08-06崔鹤同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09年8期
关键词:赵忠祥广播站播音员

崔鹤同

1973年,中央电视台(当时称“北京电视台”)只有3名播音员,一个是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借来的沈力,一个是在录音科做配音工作的赵忠祥,还有一个是后来去了美国的吕大渝。原中央电视台党委副书记、时任电视台录音科科长的宋培福深为人手不够而头痛。

1973年年底,宋培福在大兴县的岳父家准备过新年。一天,他极为偶然地听到了从县广播站传出的一个女播音员的声音,清脆响亮,刚劲有力,就跟小钢炮似的“突突突”。宋培福感到像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哪位播音员的声音,但想来想去,都不像,可是听上去就是耳熟。音质的力度,抑扬顿挫的感觉,都让他不敢相信这真是一个小广播站播音员发出的声音。会不会是从广播电台转播过来的?时间匆匆,来不及细想,他就与这小钢炮似的声音擦身而过了,但那饶有韵味的声音却始终萦绕在宋培福的脑海里。

来年的一个夏天,录音科同事李茂福为宋培福带来了一个姑娘,二十三四岁,个儿不高,短发,不算漂亮,但很精干。她一开口,宋培福迅速地捕捉到那个久违的声音,正是他当初在岳父家不期而遇的。这个姑娘就是邢质斌。

邢质斌1964年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曾到宁晋县插队,后来又调到大兴县广播站播音。两个月后,宋培福闷不做声地从台里调来一部小车,直接去往大兴县广播站,为邢质斌办理工作调动,二话没说,连行李带人全给她拉回家了。邢质斌的家,在宣武区一条很宽的胡同里,车开进去很方便,家里人见到邢质斌回来都很吃惊,以为她遇到什么事了,邢质斌也是一头雾水。等宋培福说明情况,要她正式来台里报到时,她家里人都很高兴,特别是她父母,好像这孩子一下子就找到了金饭碗。

其实,邢质斌一直喜爱播音,她讲的一口纯正流利的普通话,没有丁点儿杂质。在读高中时,她就是校广播室的顶梁柱。教导处的一位老师曾经对她说:“邢质斌,好好努力,说不定哪天能当播音员呢。”虽然,邢质斌没有这个奢望,但她对播音非常刻苦认真,她的床头总是摆着一本《辞海》,一有空就翻,想不到真应了老师的那句话,去当播音员了!

1981年7月,邢质斌首次与赵忠祥以男女主播相互搭档的形式正式出镜。刚进电视台时,她是以可塑性强、天赋好而著称,声音穿透力强,大方气派,吃辣椒都没事,吐字好比机关枪,从没出过错。可她很快就意识到光凭这些是绝对不够的,学历偏低,理论知识少,这都是她的薄弱环节,既是她的压力,也是她的动力。论过目不忘,播音员中数她与罗京功夫最过硬。有时必须要播出从中央直接下达的文件,可等到新闻已经开播了,稿子才拿来,上面勾勾画画,飘满了红气球,看得人腿发软。可她就能镇定自若,扫完一遍后,一字不差地播出来。做播音组组长时,她极其认真,每个字音念什么,她都要考证一番后,再告诉全组的人,前央视新闻中心主任章壮沂对此跷起了大拇指。

面对大批后起之秀,邢质斌的心里无疑充满了压力,她曾想去当记者,但领导信任她,认为她的气质、声音、形象,最适合播新闻,没让她到别的岗位。为此,她更加努力,寻求突破,终于形成了吸气一大片,吐气一条线,庄重高亢,大气磅礴,行云流水,掷地有声的播音风格。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老教授张颂所说:“他们就是一直用声音在一个局限的空间里翻跟头,这就是创造。”邢质斌成为播音组里名副其实的“大姐大”。

2006年11月25日晚,“金话筒奖”在天津举行颁奖大典,邢质斌捧得金话筒。她平淡而真诚地说:“我觉得得不得这个奖其实不是很重要,既然在这个岗位上,我就不辜负领导和观众对我的厚爱。给了我这个奖,就是善始善终吧。”

一个人,在同一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守候了30年,她的成功平凡而伟大。

猜你喜欢

赵忠祥广播站播音员
星球广播站
星球广播站
星球广播站
星球广播站
赵忠祥:得过那么多第一, 许多人只记得他的争议
赵忠祥戒烟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创造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