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车市反弹超预期
2009-08-05
“轮胎案”给中美贸易擦火花
本报记者 魏 莱
谁也没有料到,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轮胎会给中美贸易前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美政府近日发起的“轮胎特保案”不仅是奥巴马政府的首例对华贸易调查,也是案值最大的一起,更被认为是奥巴马执政以来中美贸易关系中“最大的火花”。
2009年4月20日,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中国乘用车轮胎发起“特殊保障性措施调查”。根据美调查程序,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于8月7日就救济措施建议举行听证会。《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已经决定派团赴美参加听证会。
这次特保案涉案产品为充气式橡胶轮胎,用于客车、货车、运动型多功能车及小型卡车等。根据中方统计,2008年中国轮胎出口金额约22亿美元。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建议,在现行进口关税(3.4%-4.0%)的基础上,对中国输美轮胎加征3年的从价特别关税,第一年55%,第二年45%,第三年35%。如此高的关税一旦征收,中国有可能面临相关工厂关门倒闭,10多万产业工人失业的困境。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这样做将导致危险的贸易保护主义。他强调说,中国输美轮胎与美国国内生产的轮胎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美国国内生产的轮胎主要为美国汽车制造商配套,而中国的出口轮胎主要在美国的低端零售市场销售,中国轮胎不会对美国轮胎生产造成任何实质损害。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专家周琪4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美国议员的政治就是“选票”的政治,他们只对本地选区选民的利益负责,因此不会顾及太多美国国家整体的利益,更不要说其他国家的利益了。因此,做出损害中美贸易关系的事情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本报记者 张 培
全球主要汽车厂商近期发布的二季度报告显示,业绩均超过此前预期。其中,美国7月份汽车销量创下11个月新高,包括丰田、通用、福特、宝马在内的汽车巨头,尽管二季度业绩依然不尽如人意,但销量下降幅度已小于此前预期。不过,鉴于汽车市场需求仍然低迷以及消费信贷紧张,分析人士对于汽车产业的未来前景仍然保持谨慎态度。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4日报道,美国7月份汽车销量攀升至11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原因是联邦政府推出的“旧车换新车”计划的激励。为此,美国政府周一加大了这一促销活动的力度,计划向该项目追加20亿美元投资。通用汽车的产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不过较今年一、二季度环比大幅上升。丰田汽车6月份北美地区总产量达到去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约为10.8万辆,比1月份高了近一倍。福特汽车宣布其7月份轻型车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4%,至16.4万辆,这是该公司20个月来首次较上年同期出现增长。
“旧车换新车”等补助方案不仅在美国初现成效,在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也同样显示了威力。据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3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7月份新车销量为118539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0.5%,这是自去年7月以来首次上升。分析人士认为,销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得益于环保汽车优惠税制的推出,以及日本政府的以旧换新和购车补贴制度产生了积极效果。日本共同社4日报道称,丰田汽车公司当天公布了2009年度二季度业绩报表,显示主营业务亏损1948亿日元,尽管是丰田连续第三个季度遭遇亏损,但亏损幅度已小于预期。为此,丰田将2010财年的净亏损预期,从5500亿日元下调至4500亿日元。
路透社4日报道称,德国宝马公司当天公布上半年净盈利1.19亿欧元,而市场此前均预测宝马上半年会出现亏损。此外,德国最大的汽车公司大众也宣布上半年销量出现上升。美国彭博社4日援引日本东京大和证券汽车业分析师保田正幸的话称:“汽车业最糟糕的时候已经结束。由于汽车业拥有相对固定的生产成本,因此在经济复苏中,它将率先走向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