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海军在世界上可排名第几?

2009-08-04

军事文摘 2009年7期
关键词:吨位航空母舰核潜艇

吕 亭

在当今世界,海军是一个国际性、战略性的军种,军舰也是和平时期惟一能外访他国的武器。今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为纪念建军六十周年,在青岛举行了空前规模的海上阅兵和观舰式,展示了全是国产的核潜艇、常规潜艇、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等装备。对于80年代以前还是一支近海防御型的军种来说,近十几年的变化真可谓翻天覆地,国际军事评论家也承认中国海军的崛起改变了世界海军力量的排名。不过目前在世界各大国海军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军还是一支最年轻的后起力量,发展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对其现有实力也应有冷静的判断。

中国建海军很晚

海军是一个以控制海洋权为战略目的的军种,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而重陆轻海,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后,清廷以购买或仿制洋舰方式编组近代海军。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建成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舰队,总吨位8万顿,规模居当时世界第八位,高于日本的6万吨。不过若仔细分析,当时中国海军舰艇均依赖外购(自制也仅限制造船壳,武器和发动机都需进口),多已陈旧且性能落后,还受制于英德的装备供应和培训,其中只有4万吨位的北洋海军拥有铁甲舰可驰骋远海。

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此后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均无财力大举购舰,也没有工业能力自制,海军在抗战前的40年间只保持在4万吨左右。相比之下,20-30年代美英海军总吨位各有170万吨,日本保持在100万吨,法国、意大利和苏联的海军规模也在60万吨左右,中国海军与之根本无法相比。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民国海军连一次海战都未打,全部舰艇便自沉或被炸沉。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国帮助国民政府重建海军,至1947年总吨位达到20万吨,舰种却只限登陆舰、运输舰、护卫舰,仅有一艘巡洋舰(即英国赠送的5200吨标准排水量的“重庆号”),是一支典型的在沿海辅助陆战的军种。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大陆失败时,有4万吨舰艇起义被解放军接收,16万吨舰艇撤往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在实现工业化时大力发展造船业,50年代的海军建设以购买苏联舰艇和引进技术自制相结合。50年代后期,中国海军舰艇发展到800多艘,总吨位却不过21万吨,最大的战斗舰仅为排水量1700吨的驱逐舰,其余多系百吨左右的小艇,完全是近海甚至是近岸防御结构。1979年改革开放开始时,解放军海军总吨位发展到30万吨,最大的战斗舰却是排水量仅3400吨的051级驱逐舰。当时解放军海军吨位在世界上排名第六(逊于美、苏、英、法、日),技术水准则在十几名之后。较之美国海军、苏联海军分别拥有的400万吨、300万吨的吨位,中国海军不仅规模仍不成比例,技术水准也要落后几十年。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船舶工业有了持续的快速发展,海军舰艇的吨位也越造越大,技术水准日益提升。以解放军海军最大的作战舰——导弹驱逐舰而论,80年代末开工建造的112、113舰排水量为4000吨,90年代后期下水的167舰达到6000吨,新世纪建造的171舰等都超过了7000吨,并下水了近万吨的新舰。近年服役的054级护卫舰,排水量也在4000吨以上,相当于20年前国产护卫舰吨位的两倍半。舰只吨位的提升,不仅意味着可装配威力更大的武器和仪器设备,也表明具有远洋航行和作战的能力。

目前,中国官方没有正式宣布过海军舰艇数和总吨位,国外一些军事研究权威机构却有较详细报导。由于卫星空中观测的精度可达到零点几米,体积很大的舰艇下水和入港都逃不过其监视,可以认为国外资料大致还是不差的。据称,中国海军(即解放军海军而不包括台湾)现有700多艘舰艇,包括27艘驱逐舰、50艘护卫舰、58艘潜艇。据国际上权威的《简氏防务周刊》称,中国海军舰艇总吨位为82万吨,日本公布的数字则为93万吨,统计出现这些差别主要是一些辅助舰是否列入所致。

环顾当前世界各海军大国作战舰艇的吨位,美国海军为300万吨,俄罗斯为110万吨,分别居第一、第二,而中国居第三位,英、法和印度海军吨位则都在60万吨左右。如果仅以规模而论。中国海军在国际上的地位不仅与清末和民国年间不可同日而语,较之改革开放之初也有大幅跃升。

排名第四、五之间

衡量现代海军的实力,主要不是看舰艇的数量和吨位,而要看技术品质。例如印度海军吨位较日本39万吨要高一半,技术水准和战斗能力却明显要逊色不少。中国海军的舰艇数目和吨位虽比较高,技术水准较世界上几个传统海军强国还有差距。

综合衡量现代海军实力,主要应看四项指标:本国舰艇制造能力、核潜艇数量和品质、水面舰只性能和战斗能力、海基航空兵(航空母舰)和陆基航空兵的掩护能力。从这四个指标衡量,中国明显远逊于美国、俄罗斯,较之英、法两国却互有长短。

美国海军自第一次大战结束时就与英国并列为世界头强,二次大战结束时曾拥有1300万吨位舰只,从此稳居海上头把交椅。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舰只吨位有所减少,品质和效能却继续提升,目前拥有11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是世界上惟一的全球性海军。据西方评论,仅以美国海军驻远东海域的第七舰队而论,其战斗实力便超过中国海军。

苏联瓦解后,俄罗斯继承了其大多数舰只,却因十几年来经济困难导致规模大为缩小,品质提升也减慢。不过从核潜艇、航空母舰吨位、大型水面舰艇战斗力和造舰能力来看,俄罗斯海军还属“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仍可称世界第二。十几年来,中国海军是俄罗斯舰艇的最大购买者,近年来还在洽商引进其舰载机,可见许多技术项目还不如俄方。

中国海军同英法相比,领先的是舰艇数量、现役军舰和造船的总吨位,不过在核潜艇、水面作战舰艇的性能等方面还大都落后,而且这两个传统的老牌海军强国还都有航空母舰。其中英国海军总体实力明显强于中国,因而也有评论认为中国海军实力要略高于法国。

印度和国际上的一些人出于抑华扬印的心理,宣扬中国海军要逊于印度海军,这显然站不住脚。印度海军优于中国之处,仅在于拥有一艘2万吨级的英国半世纪前制造的旧航空母舰,只能载短距起降战斗机,掩护能力很有限。印度没有核潜艇,常规潜艇和水面舰艇的数量乃至技术水准也多不如中国。

至于日本、德国这两个传统的海军强国和经济大国,其总体科技水准超过中国,所产水面舰艇和常规潜艇的技术水准也占优势。不过由于受战败国的地位所限。日、德均属附属于美国的“不完整海军”,由于不允许建造进攻性武器,其建设目标都是拦阻苏联的潜艇进人大洋(日本海上自卫队还兼有配合美军对付中国的任务),没有自己的航空

母舰、核潜艇。若从海上军事综合实力衡量,日、德海军虽有驱逐舰、护卫舰和常规潜艇等强项,却没有核潜艇、航空母舰这类最具威力的装备,总体战斗力和规模还逊于中国海军。

除了以上几个海军强国外,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国的作战舰只和造舰水准也很发达,其舰艇的许多技术水准也超过中国,意、西两国还拥有轻型航空母舰。不过轻型航空母舰战斗能力非常有限,这些国家又没有核潜艇,舰艇数量也不多,因而总体实力还不能与中国相比。

至于台湾的海军作为当年中华民国海军的后继,90年代前期其舰艇吨位达到最高峰时有26万吨。近些年受军费所限,台湾海军减至20余万吨,虽然有部分外购的技术装备比大陆占有优势,总体实力还远逊于解放军海军。

纵观世界各国海军综合实力再加以对比,认为法国海军要逊色一筹者将中国海军排名第四,吹嘘印度和片面看待日本海上实力者又将中国海军排名第七。以笔者全面衡量,中国海军的实力在世界排名第四、五之间,似乎比较客观。

突破瓶颈是关键

现代海军是金钱的堆砌,是最为费钱、建设周期也最长的军种,同时还是工业科技水准的结晶。解放军海军实力在近年来的迅速发展,恰恰体现了国家综合实力的大幅增强,尤其是财力投入和技术水准提升的力度都是过去无法达到的。

经过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民产值由世界第八位跃居于目前的第三位,按美国汇率计算去年达4.3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14.6万亿和日本的5.2万亿美元。今年的军费开支按美元折算也达720亿美元,虽远逊于美国的5300亿美元,却也与此前居世界第二位的英国基本相当(有人分析实际开销还大大超过)。目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的建设中,海军的重要性已居首位,因此过去长期困扰海军建设的资金问题应基本解决。下一步的发展重点便是克服技术上的缺陷。

现代海军最有威力的武器是核潜艇,也是一个国家的科技高峰,所谓核海军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核动力潜艇,二是核导弹潜艇。中国海军是世界上第五支拥有核潜艇的海军,早在1971年便下水了最早的核潜艇,此型装备也成为最自豪的家当。4月23日在青岛举行的海上阅兵式,便是以092型核潜艇为先导,接受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检阅。不过092型核潜艇毕竟是多年前的老艇,技术水准还远不能与美、俄的战略导弹核潜艇相比,也逊于英法核潜艇。可能是出于保密原因,国际上最为关注的国产新型093、094型核潜艇此次都未露面,不过这两型艇的成批装备将会使中国海军实力提升到一个新水准。目前印度试图建造核潜艇,即使成功也至少十年之后,德日两国仍不能进行此项目。中国在核潜艇的发展水准上虽不能与美俄相比,在近些年内赶上或超过英法的水准还有很大可能。

制造航空母舰,是国内多年来的愿望,最近也得到官方证实。此专案的资金投入虽已不成问题,突破技术难关又成为关键。在现代条件下,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中国海军今后要走向远海,依靠大陆为基地的航空兵掩护已无可能,建造航空母舰便成为必需。由于大型水面舰只的建造从铺设龙骨、焊造船体、下水装置至试航成功需要好多年(如法国的“戴高乐”号航空母舰的建造周期便在十年以上,中国在从无航母建造经验的情况下,要形成有效的航母编队作战能力,恐怕也要在十年八年之后。届时海军有了远洋的空中掩护能力。再有性能更好的核潜艇,总体战斗力便有可能跃居世界第三位。

过去中国舰艇制造业的落后。一是雷达电子等设备的技术水准低,二是发动机落后造成了长期无法治愈的“心脏病”。直至90年代,中国海军主力舰只使用的柴油发动机还需要进口,这势必受制于人。近些年来,中国造船业通过引进了很多国际著名公司的技术并进行攻关自研,已经掌握了最重要的一个工艺环节即曲轴制造,而且还能够出口,这说明已经突破了柴油发动机制造的关键工艺瓶颈。中国电子资讯产业的大发展,也使舰艇在新环境下的攻击和防卫能力大为提高。参观过中国新舰艇的许多人都称,新产驱逐舰和护卫舰的仪器设备不再落后于俄罗斯,甚至已有所超越。目前中国对俄罗斯的海军武器外购,已不再寻求整舰而主要追求一些重要技术的引进,这说明中俄两国在装备方面也已改变了多年的师生关系,开始进入平行发展阶段。

此次青岛国际海上阅兵式,展现了中国海军发展的成就,不过人们也应承认,海军在大型舰艇装备建设、国际化军事人才培养、海军战略基础理论与运用研究方面仍和世界海军强国存在较大差距,技术上也存在许多急待突破的瓶颈。相信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中国最终建成一支实力位列世界第三甚至第二的海军,才能与自己世界大国地位相称,并能有效保障中华民族的崛起。

(选摘自香港《广角镜》)

猜你喜欢

吨位航空母舰核潜艇
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世界主要国家空军直升机装备概况
φ14螺纹钢轧机孔型优化研究
航空母舰
巨龙入海
中国核潜艇亮相备受期待
假行驶证为何泛滥?
航空母舰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