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

2009-08-04蔡晓峰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8期
关键词:学科馆员高校图书馆制度

蔡晓峰

摘 要:通过对学科馆员和学科馆员制度的阐述,指出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随着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并对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及工作职责与人才培养组建等提出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学科馆员;高校图书馆;制度;资源

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是对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方式的进一步深化,必将进一步加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联系,推动高校图书馆向更深一步的发展,是对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起到强大有力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作用。

1 高校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的必要性

1.1 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教学和科研发展的需要

作为高校是担当着培养各类专业型、应用型、研究型人才的重任。所设置的学科和开设的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特别是现阶段所设置学科门类,明显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如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汇流,学科间交叉性、渗透性较强。相应地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各学科的读者需要从多学科、多角度、高质量、来源广的学术性文献信息资料。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发展应密切配合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方向。而如何能使教学科研人员能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已所需要的文献信息就是高校图书馆目前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学科馆员是图书馆与院系之间联系的桥梁,学科馆员应深入到各系部即时掌握各学科设置、教学及科研对专业文献信息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各学科专业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主动向各学科读者提供高水平、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1.2 学科馆员制度是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

学科建设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龙头,是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是学校发展的主旋律。学科建设至关重要,学科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学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及核心竟争力的形成。概括地说就是从根本上反映和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竟争力。而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优质的文献保障体系的支撑和深层次信息服务的有力支持。学科馆员应密切配合、主动关注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方向,尤其是要紧密配合学校的重点学科和主干学科,及时了解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建设发展方向,对院系学科建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组织文献信息资源的采集,向读者提供最新、最全、高质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促进学校学科建设的发展。

1.3 学科馆员制度是改善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传统的读者服务方式是被动服务,读者到图书馆来向馆员问什么就解答什么,需要什么方面的文献就找什么。这种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如今信息时代读者的需求。对文献信息进行组织、加工、提炼、主动地、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深层次的文献信息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和高校间的优化组合,学科专业覆盖面越来越广。建立学科馆员制度,通过学科馆员来架起图书馆与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以读者为中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功能。使图书馆能有针对性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以读者为中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1.4 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自我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图书馆员结构正在逐步实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大多数馆员都具有本、专科学历,甚至还有研究生。他们都能很快的掌握文献信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在对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过程中,有些馆员感到自已多年来所学的专业难以致用,所以有的不安心工作,有的不求上进而只满足于对付日常管理工作,个人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无疑给一部分既有学科专业知识,又有文献整理技能的馆员拓展一片自我发展的新天地,极大地激发调动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求知欲。这样既有利于馆员自身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有利于高校图书馆队伍的建设和稳定。

2 学科馆员的组建与人才培养

要建立和完善学科馆员制度,必须组建一支符合任职资格条件且数量充足、学科齐全、结构合理的学科馆员队伍,从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情况来看,要想马上组建这样一支队伍并不容易。符合条件的人太少,主要问题是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在欧美发达国家,学科馆员制度已经实践20多年了,他们在培养与选拔学科馆员上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机制。而在国内由于学科馆员制度刚在尝试阶段,学科馆员队伍还处在成长期,各高校图书馆都是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进行培养,从各部门中物色人选。在选拔人员时应考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有素质较高符合学科馆员条件的;另一部分是基本符合条件的作为后备学科馆员。前者是馆里的业务骨干或学术带头人。对这两部分都要给予培养,在培养内容上各有侧重。采取自我培养和吸收引进的方式进行,以自我培养为主,边学习、边实践、边承担学科馆员职责。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在职深造,攻读第二学位、硕士、博士等。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内容应围绕学科专业、图书情报、计算机网络、信息开发、外语等几方面的知识进行。通过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精通专业、知识广博、进取心强、有竟争意识、乐于奉献的学科馆员队伍。

我院图书馆于2003年实行学科联络员制,选择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和在采访工作岗位上的人员担任,这些人员的特点是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对本馆文献资源熟悉,并对学院的专业设置及学科内容较熟知,且具备一定的学科背景。每个学科联络员负责对口专业,聘请院系领导或学科带头人作为图情顾问,他们的主要职责是配合、协助学科联络员在院系师生中开展工作,对专业学科文献资源的采集给予指导和建议,将学科联络员岗位确定下来,并针对具体需求确定了学科联络员的岗位职责:熟悉本馆有关对口专业学科馆藏文献资源情况;定期与对口院系图情顾问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沟通;为对口学科专业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开展用户教育培训负责对口院系使用本馆数字资源的工作;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期文献资源的推送服务;自我院图书馆实行学科联络员制度六年以来,较为显著的成效是馆藏文献资源的采集在质量和层次上比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在专业类图书上尤其显得突出,馆藏文献资源的质量和借阅量每年都在大幅上升,说明学科联络员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是对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方式的进一步深化,必将进一步加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联系,推动高校图书馆向更深一步的发展,是对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起到强大有力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作用。由于学科馆员制度在国内仍是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各方面大力扶持与完善,要使学科馆员制度能有效地运作,各个高校图书馆需要制定一套适合与本校校情、馆情相适应的学科馆员制度。我相信,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图书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开拓创新精神,树立以人为本,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信心和决心,学科馆员制度定能在高职院校学科建设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波涛.建立和完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几项措施.图书馆论坛2004(1).

[2]武保民,都平平. 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现实思考.情报杂志。2002(5).

[3]尹明生. 图书质量管理与学科馆员.农业图书馆情报学刊.2005(2).

[4]胡炳贵.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探讨.理论与实践.2002(9).

[5]杜也力.谈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1).

[6]李春旺.国内学科馆员研究综述.图书馆情报知识,2004(2).

[7]刘卫利.简析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图书馆学刊,2005(5).

猜你喜欢

学科馆员高校图书馆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