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休闲产业发展研究

2009-08-04陈尔东董建维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8期
关键词:辽宁省旅游发展

陈尔东 董建维 范 鑫

摘 要:目前辽宁省的休闲产业正处于成长阶段,在发展策略方面需要进行实践上的探索和理论上的研究。本文以辽宁省休闲产业为研究的主体,分析了辽宁省休闲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具体的措施来发展辽宁省的休闲产业。

关键词:辽宁省;休闲产业

休闲产业是以休闲消费者为对象,为其休闲需要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1] 辽宁省具有发展休闲产业的潜力。国家实施振兴东北,为辽宁省加快发展休闲产业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战略实施的逐步深入,休闲产业从工农业中分离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将大大促进休闲产业增加值的快速增长,通过对休闲产业的深入挖掘,可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刺激辽宁省的有效需求,拉动内需。

1 辽宁省休闲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1.1 对休闲认识不足

传统消费观念束缚了个人休闲消费的动力。传统消费观往往崇尚节俭,重生产轻消费;政府的政策导向主要放在第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始终处于被动局面。这种传统思想观念成为制约辽宁省休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辽宁省民众对休闲的认识也不是十分科学,休闲参与者的层次较低,从而引发了一些不利于辽宁省休闲产业发展的现象。一些人重物质轻情神,在稍微有钱之后不是寻求更高层级的休闲活动以提升自身的修养,而是讲吃、喝、比排场,少数不良人士的行为使得社会公众对休闲场所存有偏见,那些休闲放纵行为浸入社会生活阵地,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对休闲活动的淡漠导致休闲质量的下降。

1.2 休闲产品开发的缺陷

许多休闲企业在开发时往往认识不到各类休闲资源的互补性,不能对其综合利用,造成资源利用不足。[2]对休闲产品的供给往往不是建立在对市场需求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重复建设严重,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其主要表现在休闲产品的结构不合理,复合型、多功能的休闲产品不多,大众化休闲产品的质量良莠不齐,而个性化产品又十分缺乏,难以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辽宁省的一些企业把休闲单纯地看作是经济手段和商业行为,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导致了商业性休闲场所和公益性休闲场所的发展不平衡。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共园林等公益性休闲场所,无论是在数量、质量和布局上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另外,产品的升级换代滞后,休闲产品的生命周期比较短,企业不能掌握时代的脉搏和流行趋势,并及时地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缺乏产品策划的超前意识,无法保持企业的生命力,这也大大阻碍了辽宁省休闲产业整体的纵深发展。

1.3 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

休闲产业是一个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各个部门和阶层。社会支持系统的不完善,成为制约辽宁省休闲产业发展的"瓶颈"。首先,缺乏规范管理及合理规划。休闲产业近年来在辽宁省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在立法上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没有形成一种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行业规范。政府部门也未对休闲产业进行科学、长远的规划和战略思考,缺乏正确的舆论引导和政策扶持。其次,科技力量薄弱,专业人才匾乏,使消费者不能享受到满意的服务,未能达到预期消费效果。再次,产业链不完善。交通拥挤、餐饮脏乱、住宿不配套、价格不合理、服务质量差……这些问题自双休日制度实行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1.4 政府指导作用没有真正发挥

辽宁省的各级政府尽管都认识到了休闲产业的重要作用,但对于制定什么样的优惠政策、以什么方式引导、投入多大资金开发等,在政策导向中并不明确。造成休闲产业市场化程度低、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市场管理相对滞后。休闲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开发产品和拓展市场能力弱、管理水平差。产权主体没有完全到位,运行机制僵化,效益低下。如辽宁省的一些文化产业目前还处在事业体制管理,经费财政划拨,产品当作意识形态特殊产品的体制尚未进入转轨阶段。国有旅游企业尚未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及建立现代公司结构模式,难以形成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竞争优势。

2 辽宁省休闲产业发展策略选择

2.1 普及可持续的休闲观

现代意义的休闲与传统休闲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一种大众化的休闲,是基本生活得到满足之后的休闲,是追求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休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3]要重视对现代休闲的研究,成立相应的休闲研究机构,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明确休闲对于经济、社会、人类、文明的意义,把握现代休闲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势,休闲需求,引导树立正确的休闲消费理念,纠正传统观念的误区,激发市民的休闲热情,增强城市的休闲意识,营造浓厚的休闲氛围。广泛而持久地开展休闲教育,迅速普及科学、合理、健康的休闲观念,不仅使人们从观念上达成共识:发展"休闲"就是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就要发展"休闲",而且使人们在行动上体现出来,共同营造一个全省发展休闲、促进休闲经济的强烈气氛。

2.2 培养休闲人才

加强人才的开发培养力度,提高人员对休闲资源的管理、经营与开发能力,将资源存量变成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休闲人才作为一种专业人才,其培育应分层次进行。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休闲旅游战略人才,包括市、县(区)分管休闲旅游工作的主要领导,休闲旅游管理部门的领导以及休闲旅游研究部门的高级研究人员,主要任务是从事本市及县(区)休闲旅游发展的宏观管理、决策及战略策划。第二层次是休闲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即各旅行社、旅游宾馆以及与食、住、行、游、娱、购各个环节相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主要任务是立足于本行业或企业开拓性地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管理工作,成为出色的休闲旅游服务者。第三层次是休闲旅游服务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直接面对面地向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上述三个层次的人才,目前辽宁省都比较缺乏,因此需要分层次大力加强培训,以提高其素质。

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仅是休闲产业发展的前提,也是扩大招商引资的基本条件。辽宁省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目前仍不够完善。因此,要在抓紧建设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的同时,在交通方面也要抓好重点旅游景区与城市及公路干线的道路建设,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从航空、铁路、公路等方面全方位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保证旅游者来去更为方便、舒适。在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方面,要按照食、住、行、游、娱、购协调配套的要求,按照统一规划,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不断提高和完善各种服务设施,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2.4 规范行业管理,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加强辽宁省旅游与休闲市场秩序的规范和整顿。[4]加强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推进旅游与休闲服务的规范化,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协会建设,促进行业诚信和谐经营。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洗浴休闲场所尤其是足浴场所的卫生监督与检查,防止各种传染病的流行,维护从业人员和顾客的利益,保证公共卫生安全。加强对酒吧、网吧的文化稽查,防止低级庸俗的色情表演和色情聊天与交友,倡导积极健康的休闲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

2.5 关注休闲消费中的弱势群体,提升居民整体生活质量

中老年人收入有限、生活简朴,市场规模较小,休闲消费保健因素高产品开发有一定难度;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低于城市居民,休闲消费意识不强,消费水平偏低,适合农村居民休闲需要的产品少,价位低,经营者缺乏开发的积极性;城市的农民工收入有限,家庭生活负担重,不具备价格水平偏高的休闲消费。这些人往往是城市休闲产业锁定的目标人群之外的弱势人群,辽宁省应加强公共休闲产品的开发,增强社会福利的普及性,使弱势人群也有休闲娱乐,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经营者应研究市场,发现有潜力的细分市场并推出高中低各档的休闲产品,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杰弗瑞·戈比,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

[2]马惠娣,王国政.休闲产业将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日报,2000.(7)

[3]陶萍,黄清.论休闲产业的社会功能[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5)

[4]王哗,城市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理论与创新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108

猜你喜欢

辽宁省旅游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