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的特点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009-08-04刘晓霞
刘晓霞
摘 要:本文所指的红色教育是指教育主体利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使受教育者受到激励和启发的活动。红色教育由于其形式多样、资源丰富、直观生动等特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平台,成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红色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
1 红色教育的特点
1.1 红色教育形式多样、资源丰富
红色教育的方式有红色旅游、红色经典、红色网络等多种形式,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多途径的思想政治教育,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单一的不足,真正做到“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具有学习性、故事性、参与性等特点。
“红色经典”是围绕着革命历史创作的、优秀的、具有永恒生命力的一些作品。主要包括红色文学经典、红色美术经典 、红色电影经典 、红色音乐经典。红色文学经典有《红岩》、《红日》、《青春之歌》等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红色美术经典 如《毛主席去安源》、《开国大典》、《江山如此多娇》等;红色电影经典有《铁道游击队》、《周恩来》、《焦裕禄》等;红色音乐经典有《义勇军进行曲》、《东方红》、《保卫黄河》等等。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高校德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网络的互动性、及时性、包容性、匿名性、虚拟性强烈地吸引着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及其规律性,远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为直接、有效。因而,“红色网站”就应运而生了。1998年,以“宗马列之说,承毛邓之学,怀寰宇之心,励报国之志”为宗旨的全国第一家“红色网站”在清华大学诞生。此后,“中国红色网站联盟”成立,顿时,一股“红流”如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它们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战线的一支充满生机的新生力量。
红色教育的资源极为丰富,包涵了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内容,有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等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遗址、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文艺文学作品,网络信息等等。这些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题材、好载体,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1.2 红色教育直观生动、感染力强
红色教育可以深入发掘红色资源中的历史人物,反映领袖、英雄等“大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也可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真谛,使历史鲜活和丰满起来;还可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参观革命遗址,讲革命故事,演唱革命歌曲,重走革命道路等,用生动的事例,鲜活的语言,使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主动参与中接受熏陶。如有些大学举办的“重走长征路”、“伟人故里游”、“红色电影周”等活动都很受大学生的欢迎。
1.3 红色教育具有与时俱进、价值永恒的特点
红色资源展现了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历史传统精神丰富和发展的新的民族精神,它既有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内涵,又有与时俱进、价值永恒的普遍意义。
2 红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红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创新,有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2.1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红色教育以其形式多样,资源丰富的优势,弥补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学为主、方式方法单一、落后的现状。
红色教育直观生动、感染力强,通过参观游览革命遗址、博物馆、烈士陵园,听革命先烈的故事,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经典”等途径,让大学生在耳闻目睹中、在亲身经历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特别是一些旅游景点推出了“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等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2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生活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好形势下,对先辈的奋斗已渐渐淡忘。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很明确地提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红色教育资源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弥补了用传统说教的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脱离感情的单纯灌输是难以奏效的,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也正是红色教育的优势所在。
2.3 有利于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学生中也存在着种种奢侈浪费现象,一些学生穿着比“酷”、造型比“靓”、玩乐比档次、消费比潇洒,他们质疑,现在还有必要提倡艰苦奋斗吗?答案是肯定的。艰苦奋斗的作风,不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都不应该丢。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一种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是一种不怕苦不怕死的拼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表现出的是一种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虽然时代在变化,社会在不断进步,但艰苦奋斗的作风还应坚持。红色教育在大学生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被称为将军县的革命老区新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一批进步青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活动,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建立了革命武装和红色政权,开辟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来,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巩固红色政权,红军自己动手,开展生产活动,发展苏区经济。红军战士还发扬吃苦耐劳、艰苦朴素、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精神,用简单的武器和农具,同国民党反革命武装展开殊死搏斗,打败了国民党精锐武装部队的军事围剿,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也留下了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光荣传统。近年来新县共接待了全国各地的大中专生、党员干部、社会各界群众等70多万人次,其中大中专生超过了40万人次,为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发挥了巨大的红色教育功能。
2.4 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由于当前大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年轻的一代崇尚个性和自由,部分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甚至存在着严重的个人主义倾向,他们往往只顾眼前的利益和自身需要而置组织纪律、集体利益于不顾,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途径对大学生进行集体观教育,其中,红色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从革命到现代化建设时期,出现了毛泽东、周恩来、白求恩、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等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为我们及子孙后代树立了榜样。正如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所说:“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样温和而又深刻地打在人们的心里。”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树立为人们服务的人生观的红色教育。
综上可见,红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重视和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这一创新途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