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后勤供应链管理应用的研究

2009-08-04徐丽琴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8期
关键词:后勤管理供应链管理高校

蔡 军 徐丽琴

摘要:本文就供应链管理思想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运用加以论述。

关键词:高校;供应链管理;后勤管理

高校后勤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后勤管理体系是否构建好,对一个学校能否长足发展关系密切。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和研究当前国内外在供应链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经验,针对我国目前的高校后勤管理企业实际情况,利用当前供应链管理的成熟理论和技术,深入研究高校后勤供应链管理方法,为高校后勤管理更好的推行供应链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思想在高校后勤管理应用的必要性

供应链管理是“以提高企业个体和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为目标,对传统的商务活动进行总体的战略协调,对特定公司内部跨职能部门边界的运作和供应链成员中跨公司边界的运作进行战术控制的过程”。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是致力于管理供应链流程的一个管理学概念,它包含商品从原材料阶段一直到最终用户手中的流动和转化以及相关信息流动的所有活动,管理者可以通过改善供应链的关系,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我国 自1999年开始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己经取得显著的成效。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因素己经初步打破,有力地改善了高校基础设施的条件,保障了学校事业的发展,基本实现了后勤系统与行政管理系统分离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当前高校后勤实体运行平稳,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工作在经历体制改革即后勤工作的社会化之后,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强调提高后勤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将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思想在高校后勤管理中有机的应用。

2 高校后勤供应链管理的特点、目标任务

2.1 高校后勤供应链系统性质及其特点

高校后勤供应链系统是整个社会经济供应链系统的组成部分,和一般供应链系统相比,它具有规模小、环节少、结构简单、目标任务明确、功能性强等特征。第一,高校后勤供应链系统首先是一个服务系统,这是区别于一般供应链系统的突出特征。高校后勤物流活动诸项功能中,服务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核心功能。整个后勤供应链系统要紧紧围绕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育产品质量而运转。第二,高校后勤供应链系统又是一个人财物组合系统,整个系统由人和形成劳动手段的设备、工具及适量的资金所组成,它表现为物流劳动者运用一定的资金、运输机械、仓库、供应网点、配送工具等设施,作用于物资的一系列生产活动。在这一系列物流活动中,人是系统的主体。第三,高校后勤供应链系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规律性。需求稳定、目标稳定、周期性稳定,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2.2 高校后勤供应链系统的目标任务

高校后勤建立物流系统化管理模式,要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任务。第一是服务。高校物流系统的首要目标任务是为教学服务。这种服务表现在物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从属性,要以教学为中心,树立教学第一的观念。学校物流其效益的本质是让渡性的,而不是以利润为中心的系统。物流系统的送货、配送等,就是其服务性的体现。第二是节约。节约是经济领域的重要规律。在物流领域中除流通时间的节约外,由于流通过程消耗大而又基本上不能使商品增值,也不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依靠节约降低成本是提高相对产出的重要手段。物流过程作为第三利润源泉,这一利润的挖掘主要是依靠节约。第三是及时、快速。及时性是服务性的延伸,是用户的要求,是社会发展节奏加快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的要求。在物流服务中,及时、快速既是一个传统目标,也是一个现代目标,是信息时代的典型特征。第四是优化规模。追求规模效益是物流系统化的目标之一。在生产领域规模效益早已被社会所公认,但在流通领域并不十分明显。实际上,在流通领域通过提高集约化程度可有效体现规模效益,实现优化规模的目标。

3 如何把供应链管理思想运用于高校后勤管理中

那如何把供应链管理运用到后勤管理中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3.1 构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后勤组织结构

构建供应链管理,关键在于供、产、销一体化,将三者串行在一条链上,链上的各个部分的活动都会对其他活动有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思想,高校后勤不仅仅需要将后勤与师生(即“用户”)之间的互动看作保障与被保障的关系,更要将两者均看作系统的有机组成要素,相互间是一种密切协作的联盟关系。我们还可以看出,链上的活动最终指向是“需求市场”,也就是说师生的服务需求是链上诸多活动的最终指标,后勤活动需要更加强调用户(即师生群体)的实际需要,并据此对高校后勤现有的组织结构进行构建重组,以形成快捷畅通的反馈信息系统。比如可将一些综合条件较好,对师生员工生活具有较大影响的服务进行整合,如饮食服务,对提供这些服务的实体的仓库和运输等进行组合,有条件的可以改造为综合性的物流配送基地,将其改造为大型的物资集散中心。总之,供应链管理理论告诉我们,后勤管理得将整个物流供应链上所进行的活动看成是系统化的活动,并据此对原有业务流程加以调整,删除掉一切不必要的活动,从而获得保障时间和成本的极大节约,使之更加适应高校日益扩充的需要。

3.2 保证后勤系统内部与外部企业业务流程的有效衔接。近年来,许多高校把一些服务推出社会,实现社会化保障,如杭州滨江大学城校区的物业管理服务,已经全部承包给社会上专业的注册物业管理企业负责。随着社会企业越来越多地引进到学校后勤中,根据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我们需要考虑这样两方面的问题:(1)集团(或实体)自身从事哪些业务活动?哪些业务活动应该被外包?也就是确定供应链上的组织架构;(2)如何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衔接、协调好关系,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绩效(包括供应链的运作成本、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顾客满意程度等)。根据供应链管理思想,非核心的活动都能外包,这有利于把后勤自身资源投放到最擅长和重要的领域,这有利使协作向更专业化、合成化、复杂化方向发展。而要实现各不同经济实体业务流程之间尽可能的无缝的衔接,就必须首先对各自的流程进行梳理,消除那些无效的、阻碍各方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等顺利流通的因素与环节,而这些很大程度上可借助下一点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

3.3 建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后勤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管理,必须有基于供应链的一体化信息系统作为支撑。构建基于供应链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建立可供物流信息传输的通道即网络平台;二是利用条形码和扫描系统、射频系统、电子传感等信息技术采集物流作业信息;三是设计开发用于物流作业、管理决策活动的业务软件;四是设计开发与其他物流组织、机构间进行信息交互的界面。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现该校已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后勤网络系统的开发也纳入到学校的总体规划中,使集成在一起的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去工作。

结论语

总之,作为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的优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信息全球化的浪潮,高校纵深发展的趋势,资源在学校间、校区间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高校发展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而如何整合和优化资源成为学校取得长足发展的制胜点。在这种新环境下,高校后勤管理中应当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在高校后勤管理中运用供应链管理方法可以大大地整合和优化资源,并使高校后勤的各种业务一体化、集成化,有利于节约成本,实现校外企业、后勤部门、学校资源等供应链上的各个成员间的优势共享,达到赢目的。

参考文献

[1]Stephen C.G,Marshall.L.Fisher,Introduction to Special.Issue on Frontier Research in Manufacturing and Logistics.

[J].Management Science,1997,43(4):403-404

[2]蔡振宇,王伟,许波.应用供应链管理,提升高校餐饮服务水平[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4):50-51.

[3]陈兵兵,陈军军.供应链管理的价值与实现途径[J].2005(4):53-55.

[4]左元斌:中小物流企业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经营与管理,2007(9).

[5]傅蓉心,刘海林,傅蓉浣.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需求及发探讨.企业经济,2006(08).

[6]李红,刘翠娟,宋利伟.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问题探讨.中国市场物流与采购研究,2007(3).

猜你喜欢

后勤管理供应链管理高校
学校总务后勤管理工作之我见
供应链管理导向下电力企业物资供应问题的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