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农民的微笑

2009-08-04

群众 2009年6期
关键词:农林集市农资

袁 文

为了方便农民,保障春耕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由南京市农林局牵头主办的“为了农民的微笑——2009南京农业服务大集市”。于2009年3月21日在江宁区陆郎镇隆重推出了第一期,通过整合服务资源,将服务“打包下乡”,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4月23日。“为了农民的微笑——2009南京农业服务大集市”在高淳县东坝镇又推出了第二期,在第一期的基础上,南京市农林局按照“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形成品牌”的要求,使活动在服务内容上更趋丰富。在服务形式上更趋活泼,农民群众的反应更加热烈。慕名于“农业服务大集市”活动的新颖与有效,不久前,记者专程到南京市农林局进行了采访。采访中,南京市农林局安开根局长介绍说,“农业服务大集市”是一次由政府农林部门实施的农业公共服务活动,实施的主体是政府组织,而不是非政府组织。他还对“农业服务大集市”的宗旨及服务理念进行了生动的阐述,对未来农业公共服务形式的创新等谈了自己的想法。安开根局长特别强调,“为农民服务是我们的天职,只有把为农服务活动办到农民的心坎上,才能获得农民的认同和赞赏”。

理念决定行动

南京市农林局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立党为公,事农为民”的工作理念,并一直以此作为公共决策的指南。安开根局长认为,理念决定行动,行动高于一切。他介绍说,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业服务体系的发展。一方面固然要靠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培养专业化的社会服务组织来具体实现,另一方面也必须依靠政府农业部门规范的管理与有序的引导。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对农业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深刻地揭示了政府农业部门在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引导示范作用。而“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则有着两层含义,一是要求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突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二是进一步明确了在当前形势下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和所应履行的义务,以及农业公共服务在保增长、促发展中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作为农业公共服务实施的主体、担负农业行政执法及管理的农林部门,也面临着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的考验。如何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促进农业公共服务的发展,并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这是农林部门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农林部门只有明确自己的权限与责任,敢于探索创新,才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民增收服务,为农村发展服务”。

正是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南京市农林局自2001年新局成立后,就一直不遗余力地探索服务“三农”的新机制、新形式、新方法,先后组织实施了农业特色节庆、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嘉年华等影响广泛、成绩斐然的农业服务活动,“为了农民的微笑——2009南京农业服务大集市”也是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一脉相承推出的活动。

安开根局长对“立党为公,事农为民”的解释使人深受启迪。他说,“立党为公,事农为民”作为一种工作理念,本质上要求我们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人的需要为本,以可持续增进人的利益为本,落实到农林部门,就是要以农民为本,以“为农服务”为本。具体而言,“立党为公”,就是要求农林部门必须围绕当前国家最紧迫的任务,从全局大事出发,以公共利益的增进为己任;“事农为民”,就是要求农林部门必须根据农民的现实需求、国情的现实需要,不断地创新公共服务的形式,探索扩大为农服务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外需驱动”的马车面临着难以发力的困境,而“投资驱动”的马车不能再靠铺摊子进行低水平重复建设了。目前以“内需驱动”为主的马车还没有完全发动起来,具有极大的潜力,广大农民则是“内需驱动”的生力军。所以,中央把“内需驱动”的重点放在了最具发展潜力的农村,而“投资驱动”自然也将更多的力量用在了最具发展潜力的农村。国家实施的“家电下乡”就是典型的例子。农林部门在这样的形势下,有责任为扩大内需服务,有责任强化为农服务,只有充分认识到拉动农村内需对保增长、促发展的作用,使“服务多增一点,庄稼多长一点,年成多收一点,农民多富一点”,才能真正使农民得到实惠,才能达到“为了农民的微笑”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经验来自创新

在访谈中,安开根局长谈了自己对农业公共服务形式创新的思考。他说,现代农业对于分工协作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农业科技与农业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多样化,新产品与新模式日益增多,相应的服务要求也随之增多。现在的服务方式要更符合农民的需要,首先要快捷方便,其次要更加实用,也就是说,要让农民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使农民有强烈的受保障、受保护之感;既然老的服务体系不适应现在的要求,我们就要不断地去探索、去适应、去创新。他进一步解释说,服务创新至为重要,在信息化手段十分丰富的今天,我们的服务很大程度上就是信息服务,要让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农业服务大集市”就是公共服务形式的新探索,它是综合的、相对全面的服务形式。他还认为,服务方式的创新,不能脱离实际,只能从实践中产生,“农业服务大集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次实践活动,是理念创新的结果,也是服务创新的结果。由于目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许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还不够成熟,还没有足够的力量为农民提供全面的服务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就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而基层农业公共服务力量的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农业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果。为了弥补基层农业公共服务力量的不足,南京市农林局决定采取让全体专业技术人员下基层锻炼的服务方式,将办公现场搬到农民的家门口,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农业服务大集市”的最初构想。

记者另外了解到,“2009南京农业服务大集市”是在“下乡宣传周”服务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将农业服务送到农民的家门口,不同之处在于“下乡宣传周”侧重于信息的单向传递,即由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向广大农民主动传递政策、技术等信息,而农民相对比较被动;“农业服务大集市”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所有信息与服务进行“打包”,深入到农村基层,把场子摆到农民的家门口,与农民进行现场的互动交流,农民与服务主体间是接受服务与提

供服务的关系。在这样的信息开放型场所里,农业服务机构能全面地收集到农民相关的需求信息,而农民也能从全方位的“打包”服务中便捷准确地获取各自所需的信息。使最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得到现场解答。

南京市农林局通过业已举办的两期“农业服务大集市”活动。获得了创新农业公共服务形式、引导并带动社会化服务力量参与农业服务的宝贵经验。在第一期“农业服务大集市”活动中,南京市农林局将服务重点放在了“五个结合”上——将服务农民创业与引导农民消费相结合,将农资服务与农技服务相结合,将推介服务与实物发放相结合,将法律维权服务与信息引导服务相结合,将现场服务与常年服务相结合。根据活动所在地及周边集镇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并结合农民的实际技术需求,“农业服务大集市”有针对性地安排了服务内容,主要包括送放心农资下乡、送农机装备下乡、送实用科技下乡、送法律维权下乡四个方面。据统计。参与此次服务活动的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达到28家,组织参加科技服务、执法服务、农业服务的专业服务人员153人。这次活动还有28家企业参与,参展产品的总货值达25万元,宣传资料印发64种近2.5万份。活动当天虽然受到天气影响,只举办了半天,但来到现场的农民群众达到了2万人次。农民群众对这次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像这样形式新颖、内容实在的大集市活动应该多办、常办,这是真正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

在第二期“农业服务大集市”活动中,南京市农林局按照“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形成品牌”的要求,对“农业服务大集市”的内容进一步加以充实,并将之具体分解为“大市场、大讲坛、大接访、大舞台”四个大板块——大市场,主要用来展示展销放心农资与先进农机装备,以便更好地引导农民放心消费;大讲坛,主要是由农业专家现场授课,给农民传授讲解创业、增收的实用技能;大接访,主要是由农林部门的领导、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交流,领导现场接待农民群众,问计于民,并开展农民生产需求综合问卷调查。接受投诉举报,现场发放相关资料;大舞台,主要是宣传惠农政策和维权知识,展示农业领域的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以及打假护农和科技服务的成果,现场提供政策、科技、维权咨询、问题诊断等服务,同时亦为农林干部、农业科技人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供锻炼的场所。活动共分为12个展示和服务区。一是放心农资展示展销区。组织诚信农资企业、农资连锁经营重点企业展示和推介优良放心种子、种苗、肥料、农药、调节剂、小农具、兽药、饲料等,现场供应并可以签订供应合同。二是畜禽水产特色林木花卉苗种展示区。主要展示优质各色苗种新品、实物及图片资料等,现场供应并可以签订苗种和服务合同。三是农业装备展示区。主要展示各类特色农机等,可以现场订货。四是农业科技服务展示区。组织农业专家接受现场咨询、发放科技资料、与客户签订科技服务合同,结合图板和实物展示农业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和农业科技培训、测土配方等技术,并由四个科研所展示特色服务,可以现场签订服务协议。五是法律维权服务区。展示农资打假成果,讲解重点农资真假识别技巧,以图文形式展示执法成果,宣传农业法律法规和放心农资相关知识,现场解答农民疑问和接受举报投诉,发放宣传资料。六是农业信息服务区。主要展示南京农林网及12316建设成果,现场演示宣传嘉年华、大超市、专家网功能,为农民提供老板网登录等现场服务,并组织科普电影放映。七是农业惠民政策服务展示区。主要包括粮食直补政策、良种补贴政策、农资补贴政策、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绿色南京补贴政策、设施农业补贴政策、奶牛补贴政策及农业政策保险等。八是农业检测及质量安全展示区。主要介绍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展示农资、环境、农产品检测等,除现场演示外,还可以接受土壤等实物样品带回检测并反馈。九是大讲坛。主要依托活动附近的中小学校教室进行,由专家学者现场授课。十是县展示服务区。主要由所在县农林局展示农技、农资及有关服务。十一是大接访。市农林局局长现场了解农民的需求,听取农民对农林部门的意见建议,接受农民群众提问。十二是问卷调查组。安排组织专人和志愿者派发并回收问卷,收集农民对于农业公共服务活动的反馈信息。据报道,此次活动有省内外30多家知名农资、农机经营企业,全市162名科技人员、执法人员及专家来到现场为农民提供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本次活动现场共发放宣传资料71种、30000份,现场每小时咨询人数达到3000人,场面十分热烈。据现场问卷调查,广大农民兄弟均认可“农林服务大集市”这种方式,对大集市的总体评价较高,农民满意率达到97%。

特色基于探索

根据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为礼会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并以增进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为最终目的。政府在农业服务方面的职能主要是完善法律体系、降低交易成本以及降低农民在诸如获取农业技术等方面的成本。“农业服务大集市”作为南京市农林局组织实施的公共服务活动,其特色正在于能够有效地整合服务资源、降低服务成本与节省服务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服务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公共服务的效率。以往农民获取信息服务的渠道很单一,就是由农林部门一级一级通知下去。有时通知到不了农民那里,有时通知即使到了农民那里,但农民却得不到真正想要的信息,相比较而言,“农业服务大集市”则是让农民在自家门口享受全面、准确的服务,得到权威、适用的信息。当然,“农业服务大集市”目前还只是一种初步的探索,需要今后不断地加以完善。从已完成的两期活动情况来看,“农业服务大集市”的特色主要体现为“三个整合”:

一是服务内容的整合。“农业服务大集市”集农资服务、农机服务、农技服务、法律维权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质量检验服务、农业政策服务、农业知识培训服务等于一身,将农民所需要的服务,尽可能全面地整合在一起,以适应不同农户的不同需要。农民即使遇到了交叉性、延伸性的问题,也不必像过去那样跑不同的部门,浪费很多的精力,而是可以直接得到现场专业人员的解答,这就节约了服务与受服务双方的成本。

二是服务主体的整合。“农业服务大集市”将农林局各部门力量进行了整合,使各职能部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如农业处牵头负责农资服务,畜牧、水产、林业、园艺处牵头负责畜禽水产苗木苗种服务,农机处牵头负责农业机械服务,科教处牵头负责农业科技展示服务,法规处牵头负责法律维权及调查问卷服务,信息处牵头负责农业信息展示服务,质量处牵头负责农产品质量展示服务,计财处牵头负责农业惠民政策服务,科教处牵头负责教育培训服务等。“农业服务大集市”把这些职能部门组织起来,一起下乡,与农民进行现场互动,为农民提供多种服务信息。这比起各职能部门多批次的单项服务下乡活动,可以节减许多不必要的开支。

三是服务对象的整合。“农业服务大集市”利用“大集市”这种农民喜闻乐见、高效便捷的服务形式,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活动,扩大服务的覆盖面,从而提高服务的效率。“农业服务大集市”活动,借鉴了民间自发的地区性庙会或者赶集活动,打造出“庙会+农业服务大集市”的服务平台,它将农业公共服务活动与农民的传统习惯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种更能被广大农民接受与喜爱的服务形式。这种内容和形式都很新颖的服务活动,把农民参与活动的自发性与自觉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将之与公共服务机构的主动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服务更能深入农村基层,更能贴近农民群众,更能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要。

总之,提供农业公共服务,是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在目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的条件下,积极探索农业公共服务的新形式,充分发挥农业公共服务的依托作用。是农林部门责无旁贷的一项任务。南京市农林局锐意创新的精神和积极有效的探索,值得学习和推广。各地都应借鉴学习南京市农林局的做法和经验,满怀服务“三农”的热情,创造出符合本地实际、适应“三农”需要、促进“三农”发展的新做法、新经验、新成果。

责任编辑戈尚达

猜你喜欢

农林集市农资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热闹的集市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探访于山“相亲集市”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
热闹的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