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培养选拔年轻干部

2009-08-04刘国中

群众 2009年6期
关键词:年轻干部干部人才

刘国中

近几年来,全省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切实做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年轻干部的来源渠道随着发展领域的拓宽而拓展,年轻干部的知识结构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而更新,年轻干部的能力素质随着发展要求的提高而提升,年轻干部的选拔使用随着率先发展的推进而加强,着力建设一支具有科学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本领的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为江苏走在改革开放前列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拓展年轻干部的来源渠道

我省从又好又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在注重培养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急需的具有新型素质的优秀年轻人才同时,大力拓宽选人渠道,特别是选拔熟悉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资本运营、城市规划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紧缺人才。一是按照党政机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分类别“双推双考”后备干部。2004年,我省通过“双推双考”确定了省管后备干部1308人,其中党政机关930人,省属企业143人,高校科研院所235人。各地各部门也采取“双推双考”、“公推公选”等措施,进行了县处级后备干部的集中调整。二是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举荐优秀人才。围绕建设创新型省份,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近年来,我省组织实施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培育计划,已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92人,着力构建以紧缺人才、创新创业人才、领军人才为主体的引进人才政策体系,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2006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推荐优秀女性人才、建立女性人才库工作,首次将民营企业、商会、协会纳入推荐范围。目前,已储备20481名女性人才,为领导班子调整和“两代表一委员”候选人提供了充足来源。三是分层次组织实施“十百千”党外人物工程。采取定向公开选拔等方式,建立了2355人的党外干部人才库,其中拟推荐作为省部级后备干部培养的28人,列为市厅级后备人选207人、县处级后备人选2120人。四是拓宽基层优秀年轻干部来源。截至目前,共选调了4344名选调生到基层锻炼,选聘了6991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坚持择优选拔、加强培养、跟踪管理,逐步形成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培养链,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又为建设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

二、适应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优化年轻干部的知识结构

针对江苏处于城市化加速、国际化提升、市场化完善关键阶段的特征,我省组织编写了14本专用培训教材,分层次、分渠道地开展相关专题培训,在年轻干部教育培训的系统性、规模性和实效性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一是实施“百千万”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工程。5年来。共选送4000多名县处级以上年轻干部出国培训,重点选调“一把手”参加城市规划、服务外包、环境保护、现代企业管理、高等教育管理等出国培训,从战略上培养储备优秀年轻国际化人才。围绕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在有关高校和华西村举办培训班,并建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干部教育培训昆山基地,将全省1100多名乡镇党委书记和18000多名村党组织书记轮训一遍。开展“菜单式选学”培训,建立现代化的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省级机关年轻干部中有1.8万人次参加了学习。二是实施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公务员法的要求,对县处级以下公务员进行以公共服务、公共政策、公共经济、依法行政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培训。对县处级以上公务员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危机处理等方面的专题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培训。通过举办示范班、专题讲座、开设公务员培训网站、组织考试考核等措施,推进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的顺利开展。三是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2006年以来,组织开展万名企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工程,已有1117人获得高级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证书,779人获得中级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证书。通过境外培训、党校轮训和攻读MBA、EMBA、工程硕士等措施。实施“千名企业家培养工程”,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企业领军人才。大力加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实用人才培训,突出抓好财务管理、现代营销、项目管理、现代物流、法律人才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六大专门管理人才培训,每年培训20万人次以上。四是实施科技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制定了《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实施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长江工程师计划、专家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千人赴港培训计划等,以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农业、现代管理等领域为重点,每年培训专业技术人才超过30万人次。

三、适应区域协调发展、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提升年轻干部的实践能力

我省立足培养“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领导干部,把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作为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平台,既推动了科学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又加强了干部培养,拓展了实践锻炼的新途径。一是围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从苏南五市和省级机关、省属企事业单位选派了7批234名年轻厅、处级干部到苏北、苏中艰苦地区锻炼,通过挂实职、赋重任,促进年轻干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作风,提高科学决策、统筹协调的本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我省先后选派了553名干部援藏援疆,在西藏、新疆共投资25亿多元,开展合作项目320个:选派1000多名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赴四川绵竹开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去年已安排援建项目138个,总投资52.2亿元。通过对口支援工作,促进年轻干部提高准确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切实增强驾驭复杂局面、解决突出矛盾的本领。二是围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我省由省、市、县分别抽调了1087名干部到1011个苏北经济薄弱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为切实加大帮扶力度,去年省委又选派了11名副厅局长,分别到11个重点帮扶县(区)担任扶贫工作队长。兼任县(区)委副书记,同时选派一批优秀年轻正处级干部担任副队长,兼任县(区)委常委、副县(区)长,让年轻领导干部在扶贫开发一线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争先创优。三是围绕促进和谐发展,我省各地把信访岗位作为年轻干部挂职基地、实践基地和交流轮岗基地。省里专门制定了《关于在信访岗位培养锻炼干部的意见》。采取省市联动的方式,重点从涉及民生问题较多的工作部门,集中选派新提拔厅处级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到信访部门担任信访督导员。2004年以来,全省选派到信访岗位培养锻炼的干部共1800多名。通过锻炼,引导年轻干部提高群众观念和政策水平,进一步增强信访工作合力,形成共建和谐社会的良好局面。

四、适应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要求,注重选拔年轻干部

中央要求我省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贯彻落实好中央的要求。保证“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我省采取多种措施,大力选拔优秀

年轻干部。一是在重要岗位上大胆使用。省委适时将优秀的年轻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对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直接放到党政正职岗位或常务副职岗位上。2006年市、县党委换届中,新进省辖市委班子的31名常委和37名担任县(市、区)党政正职的同志均是优秀的年轻干部。2008年,新一届省政府组成部门27名正职中,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的占到1/4,最年轻的39岁;有2名年轻的党外干部分别担任了省建设厅、交通厅厅长。二是在公开选拔中优先使用。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省鼓励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并提倡对竞争中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优先使用。省委多次开展了大规模的公开选拔和公推公选省管领导干部工作。其中:2004年9月。以公推公选方式选拔了22名省管领导干部,均在45岁以下;2005年11月,公选产生了1960年后的厅局级正职:2007年4月的公推公选首次定向选拔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最后入围的20人中女干部8名、非中共党员干部6名。三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交流使用。从苏南和省级机关选拔思想解放、勇于创新、熟悉市场经济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苏中、苏北市县党政领导班子任职。目前,苏中、苏北8市党政班子中,来自苏南和省级机关的就有37人,其中正职15人,占正职总数的94%。通过干部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一步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注重发挥高层次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打通“三支队伍”的交流渠道。我省从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中,选拔了一批年纪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高层次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充实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人才资源向地方发展一线集聚。目前。省辖市党政班子中。有企业工作经历的59人,有高校和科研院所经历的43人,使领导班子的知识、专业和年龄结构明显改善,呈现出知识型、创新型、开放型的特点,为推动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践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一方面,要大力引导年轻干部更加注重把握大局、更加注重开拓创新、更加注重统筹发展、更加注重关注民生、更加注重团结合作,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为科学发展服务的鲜明导向。遵循年轻干部的成长规律,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长效机制,把年轻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到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来。

责任编辑陈伟龄

猜你喜欢

年轻干部干部人才
人才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