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里的灰村庄的土

2009-08-04祝红蕾

文学与人生 2009年7期
关键词:大江灰尘姑姑

祝红蕾

不知道土地和灰尘是什么关系,尘土,尘也是土,土也是尘吧。土扬起来,就成为尘,尘落下去就成了灰。

可是灰,似乎还要具体一些,还要温暖家常些,因为我们的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们就常常穿着大襟褂子,顶着满头的尘灰,抄着手坐在太阳下的墙根底慈眉善目地对我们笑着,每朵笑纹里都藏着灰褶子。还有我们农村的母亲,会在摊完煎饼后,立起热鏖子,摘下头顶遮柴灰的头巾扑打扑打衣裳皱纹里兜住的灰,然后将三五个圆滚滚的地瓜放到即将烧熄的柴灰里,过半个时辰,用烧黑的柴棒子从灰里掏出来,在两只手里倒着,吹着气,捻开一层丑陋的瓜皮——呀!那灰下竟然有如此的芳香,香气横贯直入,似乎要把上颌都顶起来了。当然还有更早的时候,那时你我还不怎么懂事,我们的祖母母亲姑姑姐姐们洗衣服的时候会抓一把草灰撒在里面,手划破口子也要烧一点布灰按上,空气中弥散着毛毛的烧焦味道,似乎那味道还没消散,手早就不疼了。关于灰,曾经有多少温暖的回忆啊,活像在冷寂的大街上捧着炭火红艳的小手炉,即使站在那里默默地捧着,不说一句心里都是暖和和的。

那时候大家都是浑小子,整天和土和泥搅和在一起,脱下的鞋子能磕出土坷垃,灶台上蒙一层说不出是灰还是尘的东西,揭开锅盖,照样是舌头垂涎的芳香。没有谁觉得谁脏,没有谁觉得谁土,后来大家都出去了,有出息了。爹娘先是抿着嘴乐,东一句西一句故作无意地炫耀那个浑小子买回来孝敬爹娘的心意,记得有邻家大娘,在北京工作的儿子大江给买回来的中华鳖精一直在堂屋正中的条几上摆着,摆了三四年了,后来是空盒子了,还在那里羞答答地传达着浑小子的出息孝敬和爹娘憋不住的自豪,直到蒙了厚厚的灰。后来,大江回来,黑皮鞋泛着亮光,猛一打眼仿佛是太阳光把皮鞋上的黑吃掉了一块,头发上的光同样亮,却不是油灰,因为雪白的衬衣领子一点灰印子也没有,然后出息了的浑小子开始嫌家里不卫生,到处都是灰,当娘的脸上讪讪的,拿了抹布诚惶诚恐地擦,擦了桌子又发现了盛菜的碗似乎也不够“卫生”,又慌忙补上一道“擦”,却只是多了一道显著分明的灰迹。当爹的没那么好脾气,当即将老拳头捶到老榆木桌上,搪瓷缸子嘭的一声,那声腔也震得儿子哆嗦了一下:混账,才出去吃了几碗干饭,敢嫌你娘老子不卫生了?没有你爹娘泥里土里的扒食供应,有你今天这个混账架!嫌脏莫吃,倒是给老子省下了!当年的浑小子大气不敢出,忍着气往嘴里塞一口热馒头,灰不灰的也就不敢再计较了。

后来大江讨了北京的媳妇,老家里带玉米面子地瓜山楂什么的去,一进客厅,那光头净面的标致媳妇便从鞋柜拿拖鞋让换上,袜子臭不说,要命的是还露着脚趾呢,为难处扫一眼客厅,不用说土,灰都不见一丝的,茶几是明晃晃的,地面是明晃晃的,仔细一瞅不小心还有倒影呢。而打量自己身上,土鞋底是泥,连里面的袜子都和着黄泥呢,哪个庄稼人能和土分得了家?似乎一天闻不到土腥气还觉得不舒坦呢。哪个农村孩子不是坐在地头玩着泥巴吃着土坷垃长大的呢,只不过比那些从不见泥土的城里孩子长得更结实罢了。心里嘀咕着,坐到雪白干净的沙发上,双脚并拢,两只手放到膝盖上,局促得嘴唇发干喉咙打结了。而那些带着泥土的地瓜花生什么的,儿媳压根就没让往屋里放,直接提到了地下室,看她那怕土怕脏的眼神,仿佛他带来的不是什么土特产,而是一麻袋臭虫苍蝇。心窝子的一腔热气一下子凉了,庄稼人怎么能和土啊泥啊的分了家呢,日子都是从土里刨出来的。当初省吃俭用扭筋扒力地供儿子上学盼望着他出息,却不承想他跳出农门却也和土地变得生分。大江爹路上抽筒烟叶子,心里说不出的不得劲,说生气也没有什么大事体不对,说惆怅,似乎也够不上,说心念儿窝囊吧,明明儿子的作为还是让他自豪让他在老少爷们面前挺直了腰的,可是就是实实在在的气出不顺畅,心,落不到实处。一路走一路长叹气。儿子和泥土分了家,他在心里和儿子也就分了家。可是一回家,在他固执地不愿意铺六棱砖依然黄土朝天的天井里转转圈,披上他油灰夹袄到玉米地里打个逛,看那厚实的泥土稳稳地托住青绿的根,仿佛当爹的用青筋毕露的手托住儿子娇嫩的脚丫子,那浓浓的黑土的腥气和玉米叶子嚣张的清气和甜香,甚至玉米叶子上那薄薄的灰尘气都无比酣畅地吸入肺腑,他一下子觉得底气足了起来,心里打个满足的激灵,唱着《红灯记》用嘴唇打着锣鼓腔伴奏快乐地转回家去了。人从土里来,又到土里去,怎么能和泥土出五服呢?

在乡下拿土当宝的时候,城里人都和土不共戴天了。有了土就有了灰,有了灰就有了尘,泥泥土土,灰灰尘尘,总是割不断联系的。所有的路面都要盖住,大路用柏油,地面用水泥或者瓷砖,栽花种树总要用到土吧,只留丁点大的地方,只要水泥什么的不压住根枝芽苗,就让让它们尽量多地遮住泥土。连那些冬青,松柏,都规规矩矩的,让它长什么样就得长什么样,并且都一个样子。这是在城里谁也不能和地里的庄稼田里的苹果树家里的石榴那样胡来,想长什么样就长什么样,想什么时候长就什么时候长。你不是不愿长,懒得开花吗,好,有的是后备力量在那里候着呢,偌大的城市还缺你这样的花花草草不成?后来大江爹就渐渐不去城里了。

在大江家里有一个硕大的鸡毛掸子,鲜艳威武得像家里养的那只雄赳赳的花公鸡,它确实非常威风,大多时间拿在媳妇的手里驱赶着灰尘,可是能赶到哪里去呢,从沙发上、茶几上、电视柜上赶到地板上,再用拖把把它们赶到下水道里,泥,土,灰,尘,一个都不能留,可是把它们赶尽杀绝了,人又到哪里去呢?大江爹看那些腾起的尘雾,越发觉得像一些冤魂了。

和灰尘打交道是每个家庭妇女的必修课。少女时代几乎每个女子,特别是那些在城市长大的女子是手不沾泥眼不见灰的,什么递到手里都是雪白干净的。一个新的家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灰尘呢?回家的时候,鞋子在棕毯子上擦了底,放到鞋柜里,手是反复地洗过,桌椅用抹布擦过,地板也是天天擦,垃圾每天要清理出去,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灰尘呢,拖开床板,它们调皮地和线线脑脑的绒毛纠缠,拿出陶罐,它们狡猾地藏在边口罐沿,坐在书房里看书的时候,它们在窗户里透过来的光线里挑衅地跳舞……一天一天又一天,有一天去擦镜子上的雾尘,擦干净了,眼角的皱纹也亮在了里面。

我同学的妈妈称做兰姨,非常爱洁净,只要在家,只要有空都拿着抹布,擦,擦,擦,她的家里雪洞一样一尘不染。有次我去她家做客,聊着天的时候,她突然站起来,快步走向那尊小金佛,原来金佛上还有一块忽略的灰尘。再次坐下之后,我甚至可以感受到她那种“看你往哪里跑”的快意恩仇,她对灰尘的存在已经成为不自觉的敏感,眼睛就像一小型探照灯,四下地寻找灰尘,灰尘,只要一看到,不抹掉,仿佛是鼻子上蹲踞着一只苍蝇。

有时歇班,我想那就做点什么吧。先从整理书报开始,扔掉那些精致但不成用的旧物,清扫房间的灰尘,然后买点东西,写篇稿子。可是一天忙活下来腰酸背痛,环视房间,似乎什么样子都没变,同看不见的东西作斗争,即使大获全胜了,你的功劳也是看不见的,可是败了,马上就可以让你灰头土脸,颜面扫地,可是你要较真地和它斗下去,其他的什么你也别想干成。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灰尘等同小人。

由此种种,我发自内心地敬佩那些纯粹的家庭妇女。她们的忙累,除了一日三餐孩子丈夫,便是持之以恒地和灰尘作斗争。而灰尘是无所不在的,它比权力更具体,比责任更繁琐,比欲望更无孔不入,你同它斗,直到最后再也爬不起来,直到自己也成为灰尘。

兰姨对消灭灰尘有着骨子里的狂热感,这一点我曾一度非常叹服也非常纳闷。兰姨年轻的时候是小城里的美人,她的美有种惊世骇俗的力量,每个看到她的人都会受到震撼,产生自卑。兰姨的丈夫长得非常谦虚,可是胆气却非常旺盛,递小纸条送芝麻糖买纱巾还将他妈的银镯子偷出来说是传家宝,如果兰姨不接受的话,他们家的香火恐怕就断了,言外之意别的女人他是连念头都不会再有的。婚后兰姨身上再度挂满了小城女人羡慕嫉妒的眼珠子,丈夫雨天用自行车推着她上班,下雪则背她回家的情景也成为小城女人教育男人的生动素材。后来丈夫提拔了,应酬多了,回家少了,兰姨的家里却越来越干净了。她这个发现了丈夫不凡才能的巨眼英雄如今要眯小了眼睛,去寻找灰尘的蛛丝马迹,不承想这个寻找和斗争的过程还真的是非常非常迷人,她一下子陷进去了,一陷就是几十年。最初男人是喜欢的,可是后来就觉得不对劲了,地板打了蜡,上了光,再有客人来,皮鞋印子踩上面,她的脸上挂了一层霜,仿佛不是踩在地板上,而是踩在了她的心尖上。除了灰尘,她没有别的寄托,可是你想,在一个已习惯同灰尘作斗争的人那里,它已经变成了生命里的一项事业,任何事业的过于狂热都让凡俗害怕。掉一截烟灰,一丝头发,甚至衣服放错了地方,都会引起让人心脏痉挛的尖叫,一开始丈夫不相信那样一种尖厉的声音是出自她的喉咙,他望着那个当初美貌现在风韵犹存的中年女人,突然觉得无比陌生,家里越来越干净,而他回家吃饭次数愈发少了。

对灰尘执著的还有我的姑姑。姑姑虽然在农村,家里却收拾得非常干净,每次来城里,除了那双粗糙的手,似乎也看不出更多劳作的痕迹,衣服虽然旧,却清清爽爽,灰尘油花什么的统统看不到。我可以想见她清洁干净的原因,从地里回来,先拿头巾掸掸身上的土,鞋底的泥也要在瓦砾上擦掉。爱干净的人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抹布不离手。她常说水是好东西,再脏的东西,搓搓洗洗,从水里拖出来,透着太阳一看,也是干净透明的。所以即使穷苦的日子,姑姑依然收拾得非常周正,用我们当地的话说是头紧脚紧。姑姑说,庄户人从地里刨食吃,是离不了土的,土是所有人的祖宗父母,可是灰不行,灰扑扑,灰头灰脸,透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腌臢气,灰从泥垛的灶里,和潦草的渣滓,烟油的飞沫,有了暧昧污浊的气息。所以她见不得有灰——这种让人不舒服不清气的东西。

四十来岁的姑姑查出了乳腺癌。那时最大的孩子才上初中。已经是晚期了,姑姑先是切去了一个乳房,然后就走上了一条化疗、放疗、恶心、呕吐、咯血、大把掉头发的不归路。她容颜尽失,切除了乳房的胸壁上除了肿块就是吓人的疤痕。后来转移到肺里,有时咳嗽起来,她一个人跑到院子里,大口大口的鲜血喷涌出来,鲜红的血迹摊在地上触目惊心,姑姑匆匆擦去嘴角的血迹,然后飞快地去清理那些可怖的血迹。她的命似乎就那样一口一口吐出去了。除去治疗的时间,她仍是操劳,地里的庄稼要抢回家里,家里家外仍是要干干净净。后来姑姑已经躺在床上起不来了,她睁着因脱水消瘦而显得更大的双眼,看着偎在她身边尚未成年的儿女,眼神绝望痛苦。她不停地咳嗽吐痰,她已经起不了身,痰液只能由身边的人用卫生纸揩净然后丢到床边痰盂里。每咳一次,姑姑都皱着眉绝望地闭上眼睛——曾经多么自尊爱干净的姑姑啊,如今什么都要不上去了。

最后时刻的姑姑滴水不敢进,大便失禁,她嘱咐亲人要早火化,免得未成年的儿女守着她悲痛伤心。姑姑走后的第二天,就成了一抔灰,放在冰冷的骨灰盒里。姑姑的墓地在一块庄稼地里,当时玉米长得粗壮旺盛,黑绿色的玉米叶子刀剑一样在正午的阳光里闪着杀人一样的光芒。年幼的弟妹披麻戴孝,哭倒在墓穴前祈愿他们的娘以后要睡得安稳。我透过泪眼望过去,那是一个红砖垒成的狭小的“房间”,简陋之极,四壁的土还是新鲜的,成了一抔灰的姑姑就要和她纠缠了一辈子的土和灰合为一体了。

不止姑姑,成千上万和灰尘作斗争的女人,都会和泥土作最终的和解,那时候她们睡在大地的怀抱里,就像睡在自己温暖的床上。

猜你喜欢

大江灰尘姑姑
灰尘
吃货女友的套路
《灰尘家族》
大江和堤岸
姑姑出嫁了
吸尘器
团年饭
灰尘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