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下的假日经济问题研究
2009-08-03胡淑婷唐虎六
胡淑婷 唐虎六
摘要:我国经济在巨大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需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凸现假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规避假日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公共假日和带薪休假制度,藉此,国家的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将增加到11天,职工也将根据工作年限的不同拥有5至15天不等的带薪休假。此次节假日制度改革和推行带薪休假,一方面增加了假日的次数,合理分布节假日;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出外旅游、购物的人流分散开,避免出现往年“黄金周”国人扎堆出游,造成交通、景区、旅游服务设施不堪重负等问题。休假制度改革将撬动旅游新格局,助推休闲、大家旅游发展。本文仅为假日经济的未来发展发表个人意见,为研究假日经济发展的同仁提供一些新的建议。
关键词:节假日 服务 经济 制度
1 假日经济的内涵与外延
2000年9月25日,在新华社向全国统一发稿的“九五”新名词中,“假日经济”被第一次提出。现在一提到假日经济,人们普遍认为是指每年“五一”、“十一”、春节这三个“黄金周”产生的经济现象,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对于假日经济的具体概念,学术界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一般地认为它为“假日消费经济”,即指假日里由于各种资源的配置、供给和需求所引发的经济行为。《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新词新义中,对“假日经济”的释义是:”利用假日集中消费带动餐饮业、旅游业和其他行业发展的经济活动,在假日政策变化以后,从范围来看,“假日经济”应包括三部分:一是大节日经济,即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的消费。二是小节日经济,指元旦、清明节、端午节、儿童节、中秋节、圣诞节等节日的消费;三是双休日消费。鉴于假日经济包含所有节假日的消费行为,所以假日经济含义应为:所有节假日期间由于各种资源的配置、供给和需求所引发的经济行为。假日经济具有集中性、消费性、需求的多元化等特征。发展假日经济可以刺激国内需求,拓展国内市场,扩大社会就,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2 近年来我国假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强大的支撑作用,但在假日经济的实际运行中出现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假日经济过于集中供需结构失衡
2.1.1 交通运输压力过大 交通运输己成为当前过度集中的假日经济发展的“颈”。每年的长假,交通部门都要调集大量的人、物、财力,协调全国的运输,为假日出行做好准备,铁路方面还要临时增开几百次列车与专列。过大的交通压力给人们的假日出行带来了不便,降低了人们的出行欲望,不利于假日经济正常发展。
2.1.2 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 黄金周期间消费者的过度集中,增大了消费需求,使得许多原来的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如2005年10月3日曲阜孔庙接待旅客8.2万人次,超过核定最佳接待量的37%,乌镇全天接待游客2.35万人次,超过核定最佳接待量的135%。如一些旅行社以“低团费”、“零团费”为诱饵使旅游者参团,到达旅游地后强迫旅游者购物,增加自费项目,降低交通、餐饮等方面的标准,原先预定的四星级酒店变为三星级,一些景点只是过而不登……
2.1.3 环境破坏力加大 在“黄金周”消费中,近三分之一的居民选择了假日出游,并且绝大多数旅游需求都指向著名的名胜风景区,使旅游景点、景区人满为患,车山人海。过度集中的假日出游者,使景区设施超负荷运转,在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给生态环境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有的景区内基础设施、花草树木等植被破坏严重。有的景点,由于过量集中游客,产生大量生活垃圾,危害景点观光。敦煌莫高窟,在长假期间日接待游客量不断创历史新高,而过多的游客对许多洞窟壁画造成致命破坏,让这座具有1600多年历史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苦不堪言,不得不限制开放洞窟数量与开放时间。
2.2 假日消费层次较低 当前我国假日市场供给结构水平较低。有些经营把假日消费理解得过于简单、过于世俗,以为假日消费就是吃喝玩乐。假日消费层次水平低,不仅存在于同一消费方式上,而且还表现为新的消费方式发展不充分。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文化消费量存在3000亿至4000亿元的结构性缺口。因而培育与发展假日文化消费市场,促进新的消费方式发展,对于假日经济本身也是重要的。总之,由于假日供给内容与当前居民消费结构层次不完全对应,而导致了假日经济中消费层次较低,已成为制约假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3 休假制度调整对假日经济的影响
3.1 对旅游业的影响 假日旅游是假日经济的主体,它包括假日旅游资源开发、假日旅游产品开发两个主要方面。假日旅游资源开发有长途旅游和短途出游两个方面。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假日旅游心理的成熟,在新的休假制度实施以后,利用普通假日进行短途旅游将成为众多消费者的首选,而在带薪假日则更有可能选择能充分放松身心、满足兴趣爱好的豪华游。
3.2 对文体娱乐业的影响 文化娱乐市场是市民和游客在假日里光顾的重点。人们在休闲中追求文化品味、文化享受、感受文化氛围、接受文化熏陶。休假制度调整以后,假期的缩短将使居民更倾向于选择既方便又有意义的文化娱乐消费。特别是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等节假日的加入,将使与之相连的主题文化娱乐消费得到强化。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更愿意把休闲时间和部分收入花在强身健体上,于是,“花钱买健康”成了都市时尚,体育健身的市场空间很大。据统计我国已拥有61万个体育馆,从绝对数量来说,已具相当规模,但人均体育场馆面积不足1平方米,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因此,兴建一批体育馆,改造一批体育馆已是当务之急。新的休假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我国体育基础实施的完善,提高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
3.3 对餐饮业的影响 餐饮业在假日经济的大潮中得到了长足地发展,我国传统的大餐、各具特色的地方小吃不仅吸引了外国人,也吸引了国人从家庭餐桌走向酒店和饭店。对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的转变,进饭店、吃宵夜已经成为了寻常的事,特别是向元宵节、中秋节和春节这些具有团圆意义的聚餐已成为各大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新的休假制度的实施,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以往“黄金周”所产生的问题,特别是在品质卫生、环境保护、原料采购、就餐方式和科学营养等方面存在着突出的问题。首先,假期的平均分摊可以有力的避免就餐“扎堆”现象,使得餐饮部门有足够的准备来解决节日期间的超负荷经营问题,做到餐饮的供求大致平衡。其次,新的带薪休假制度的确定,使得一部分白领阶层和商务人士从繁重的工作中脱离出来,他们的餐饮消费水平较高,有利于餐饮行业提高餐饮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最后,分摊的餐饮消费有利于餐饮部门充分的利用资源,和谐就餐,避免节后浪费和经营的“冷清”。
3.4 对休闲农业的影响 休假制度的改革将会大力的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休闲农业是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双休日制度地实施,人们崇尚自然、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一个新的经济用语。长假变短,使得一部分人选择在节假日里和家人或朋友到近郊的农田去从事种地、除草、采摘等农活,如每年春季的“草莓节”。人们利用短暂的节假日亲自感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辛劳和丰收的喜悦,还能获得休闲度假和精神享受的满足。其次,将使得休闲农业项目置于都市旅游系统的整体之中。休闲农业是对都市旅游度假业的扩展,应该采取与旅游经营部门联营、联合开发等形式,合理设置都市旅游农业区。休闲农业项目自身的设计和规划更加强调独创性,保持本色,凸现特色,增强吸引魅力。从而使休闲农业在开拓发展中更具特色,更趋完善
4 新政策下发展假日经济的对策建议
4.1 创新品种,调整结构,促进旅游业发展 国务院带薪休假制度的强制推广,必然推动旅游理念的创新和旅游模式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和旅游市场的进一步细分。旅行社如何应对新休假制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4.1.1 调整旅游产品结构 目前,中国的国内旅游产品,基本上是围绕着名胜古迹的观光旅游。旅游节奏就像拉练、到此一游就算完。“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钱,看最多的景点”成为了中国人旅游消费的突出特征。带薪休假制度的强制推广,必然导致中国人旅游观念上的变革,中国人真正懂旅游、享受旅游的时代就要到来了。因此,必须顺应人们消费意识的转变,及时的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开发一些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适应不同消费目的的旅游产品,促进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变。注重开发更丰富的短线旅游品种个性,注重开发个性化的旅游品种,吸引带薪休假者。比如:清明、端午、中秋三个法定假日的增加,就必须对应开发其深度体验产品,挖掘民族文化,改善“过节就是吃饭喝酒”的老习惯,突出“清明踏春”、“端午纪念”、“中秋团圆”的产品特色。
4.1.2 策划旅游产品内容 旅游线路产品是“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集合。过去的旅游产品基本上只关注“吃、住、行、游、购”,对“娱”很少涉及,这种排序也反映了中国人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后的消费意识。实际上,“娱”应该是旅游消费的主题、旅游消费的灵魂。旅游的目的是“开心”,只有强调“娱”,才能保证“开心”。要把“娱”贯穿在旅游过程中,就必须对旅游产品的内容进行策划、进行编导,增加旅游消费者的参与意识。让旅游消费者在参与中体验、在参与中享受、在参与中娱乐。
4.1.3 设计旅游产品组合 假日旅游产品必须有它的突出主题,它是旅游产品的灵魂,要以旅游者最大的满意度为服务质量的最高标准,因而必须采取多种活动组合来丰富旅游的内容,并从多个不同的活动中调动、调节、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不同需求,使游客得到最大的享受。
旅游产品组合采取下面几种方式:①项目组合。项目组合是多个旅游方式的有机组合,它能不断激发旅游者的兴趣,满足旅游者观赏风光、愉悦身心、增长知识、增进友谊、锻炼身体等综合需求。②时间组合。事件组合是根据旅游者年龄、身体、情绪、的不同而采取的方式,它像演奏一首乐曲,轻重缓急、高低起伏,各种活动衔接紧凑而不紧张,刺激性和休闲性相得益彰。③空间组合。空间组合是适合主题突出的旅游方式,如“五岳名山”游、“古代居民”游等各景点距离较远但主题突出的旅游项目。④游客组合。针对的是不同的消费者群体,适合单位团、同学团、朋友团、散客团等群体的旅游。⑤功能组合。针对的是一个景区在吃、住、行、游、购、娱几个方面综合服务能力方面而言的,他直接体现一个或若干个景点的综合能力。
4.2 丰富节日服务型方式,推动零售餐饮业发展 首先,餐饮业要把握好以下几种节日服务型经营方式,一是主妇型。即饭店为市民家庭配送半成品节日套餐,难点只收取少量的加工费。二是包办型。即饭店为市民预定到饭店就餐的节日家宴,推出“敬老宴”、“爱心宴”、“合家团圆”等众多菜谱,扩大目标市场。三是系列性。为适应现代人的消费需求,餐馆酒店可以推出面向家庭份额节日宴席快送、“出租厨师”,向居民开放客房、游戏厅等休闲娱乐设施和场所,以吸引居民到酒店里自娱自乐过假日。商场在店内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除了张灯结彩、披红挂绿等一般方法外,还要注意布置出自家的特色。
4.3 大力开发休闲农业 ①旅游娱乐型 这种类型的景点设施有果树开花时期的赏花、典型花卉季节花展,农作物生长、收获阶段参观,鱼塘垂钓、采菱泛舟、农家习俗、舞蹈等。②品尝消费型 这种类型主要是在农产品收获时期如果实成熟时让城市居民亲自采摘、品尝,并引导他们消费购买;另外还有珍禽烧烤、畜禽加工制品的品尝出售活动。③耕作体验型 这种类型主要是通过城镇居民亲自参加农事劳作体验农村生活而设置的。他的方式是出租小片菜地、小片果园、小片鱼塘给城镇居民,或者实行会员制形式定期举办等。④主题教育型 这种类型以实地参观、实地体验、录像教学方式向中小学生提供农作物的栽培、生长、畜禽饲养、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知识。这种来型强调教育启发性,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⑤疗养修身型 这种类型以提供度假村的方式提供给城市上流社会综合服务达到修养身心、疗养身体的目的。
4.4 加强对游客假日休闲行为的指导 目前,假日消费市场出现人满为患、怨声载道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与休闲行为的指导不力有关。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消费习惯,再加上对市场的变化难以把握,游客的消费行为比较盲目,市场的自我调节的滞后性,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各种问题。因此,加强对游客的休闲行为的指导显得格外的重要。首先,加强对休闲学的理论研究。当前,人们的休闲概念还不是很明确,对休闲消费还处于盲目和随意的初始阶段,商家对休闲也可以成为一个新的投资方向与热点还缺乏远见性的认识,从而导致中国目前的休闲市场还是很混乱,急需休闲学给以指导,向人们宣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消费观念。其次,加强休闲信息的指导。假日市场呼唤能指导休闲、推介市场、播报信息的休闲信息网络的产生。当前尤为急切的是要建立全国旅游城市及景点的信息网络,及时的为旅游者提供旅游路线、交通状况、景区接待、订票订房、购物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该网络系统的涵盖内容,向假日市场其他消费领域扩展,为消费者提供标准、及时、全面的假日休闲信息指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1972.
[2]马惠娣.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马惠娣.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苏志平.徐淳厚.消费经济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5]田松青.休闲经济学.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6]王琪延.休闲经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郭鲁芳.休闲经济学:休闲消费的经济分析.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8]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9]减旭恒.居民资产与消费选择行为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0]文启.消费经济学.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11]魏小安.中国休闲经济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2]李仲广,卢昌崇.基础休闲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3]柳思维.现代消费经济学通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4]包玉香,王慧艳,徐银良.浅议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
[15]段利平.“假日消费”的经济学解读.商业时代.理论.2005年36期.
[16]林萍.假日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持续发展策略探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
[17]刘海.旅游业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理论探索.2000年第2期.
[18]吕鹤.假日经济该向何处.经济师.2005年第5期.
[19]陶开宇.假日经济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师.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