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见精神
2009-08-02倪天祚
倪天祚
我曾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工作多年,具体负责北京市大型群众活动的组织工作,多次有机会与周恩来总理接触,直接向他请示、汇报工作,聆听他的谆谆教导,感到十分荣幸。现把我经历过的一些事情,纪实如下,以表达对周总理的缅怀之情。
批示同意外国在华留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会开幕式
周总理国事繁忙,日理万机,但对小事仍非常重视,能以点见面,以小见大。记得1972年秋,国家体委在北京举行一次重要的国际体育比赛,并在工人体育馆举行隆重的开幕式,有国家领导人出席,还邀请外国驻华使馆的外交官、在京的外国专家出席,但没有邀请在京的外围留学生。当时,在京的外国留学生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有700余人,由我们外事办公室负责管理。一些外国留学生从本国驻华使馆和本国来京的运动员那里获悉将在北京举行隆重开幕式的消息,纷纷要求参加开幕式的活动。为此,我们就向国家体委提出了希望能邀请外国留学生参加开幕式活动的建议。但是,国家体委未予同意,理由是他们是学生,身份低。我们曾多次做工作。但未能见效。
临近举行开幕式的时间,外国留学生要求参加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无奈之下,我只好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反映了外国留学生的愿望。周总理在工作极为繁忙的情况下,接到信后立即在信上批示:应让外国留学生参加开幕式,多做工作。这个批示很快就转到了国家体委,国家体委及时通知了我们,邀请外国留学生参加开幕式,并发给了开幕式的入场券。外国留学生观看了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之后,心情激动,反响强烈,效果甚佳。有的留学生把被邀请参加开幕式当做一种荣誉,纷纷打电话、写信告诉自己国家的亲人,使这次活动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这些外国留学生在我国学习生活了三四年,有的长达五六年,他们了解中国,对中国有着较深的感情。我曾于1985年以北京市高等教育代表团团长的身份访问了非洲一些国家,见到了曾经在中国学习过的留学生,他们对我们代表团非常热情、友好。有的留学生得知我们要访问他们的国家,从数百里之外赶到机场欢迎我们代表团。我们还听驻外使馆的同志说,这些留学生对推动他们各自国家发展同中国的关系十分热心,对我使馆的工作给予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事实充分证明:周总理是一位超越现实,透视未来,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伟人。
陪外宾视察不到事先安排好的地方去
周总理是最讲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他要求我们在对外宣传时也要做到实事求是。周总理曾说:你们做外事工作的同志,向外宾介绍情况时,不要只讲成绩不讲缺点,成绩、缺点都要讲,要放手让外宾看我们好的、中间的和落后的地方,好、中、差是客观存在的。
外宾到北京参观,都由我们外事办公室负责组织安排。一次周总理陪同西哈努克亲王参观北京郊区公社社员家庭,我们事先挑选了生活条件较好、住房较宽松、思想文化水平较高的社员户来接待西哈努克亲王。被挑选上的社员户都作了准备,对周围未被选中的一些社员户,只是向他们打了个招呼,没有让他们作什么准备。到了参观的那一天,当周总理和西哈努克亲王下车后,我们正准备带领他们到已准备好的社员家参观时。周总理对西哈努克亲王说:“他们领你去的社员户是事先早已安排好了的,我们到事先没有作准备的社员家里去看看。”周总理陪同西哈努克亲王来到没有作任何准备的社员家里,参观之后,效果也不错。
说实话,过去我们总希望让外宾参观的社员家庭,要选择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因此在参观路线上往往是绕道而行。常常要绕过较差的社员户。此后,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接待水平,从原来的选择户绕道参观,逐步做到开辟整片的社员家庭,让外宾随意参观,放开让他们观看。这样做,效果更好,外宾也更满意。
迎接外国元首来访时向身边工作人员询问当天风向
周总理既掌管国家大事,又不忽视小节,既看到森林,又能见到树木。周总理十分关心迎宾工作,指导得很细致。他要求迎宾队伍热情友好,各有特色,不能千篇一律。过去外国元首来我国访问,在飞机场组织群众迎送,在市区组织群众夹道欢迎。这项组织工作由外事办公室具体负责。我们一开始组织这项工作没有经验,迎接队伍中的群众都是手持两国国旗和杂色纸花。从夹道欢迎队伍的开头一直到末尾都是同一种形式,色彩单调,千篇一律。周总理提出要求后,我们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逐步得到了改进。
改进后的夹道欢迎外国元首的队伍,从建国门或东单路口、南池子南口开始,经东西长安街、木樨地到钓鱼台国宾馆东门。从夹道欢迎队伍的队首处,组成喇叭形状,两侧摆放八面大鼓并排列小乐队。队伍前排群众手持花束,后排群众手持彩旗,上空悬挂欢迎来访国家元首的大型横幅标语。外宾车队一进入夹道欢迎的队伍中,第一个印象是欢迎场面大,欢迎气氛浓。夹道欢迎的队伍被分成若干个段落,让群众手持不同色彩的花束,每隔几百米调换一种颜色,形成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场面效果。
在夹道欢迎路线比较开阔的地方,还视情况组织群众文艺表演并用鲜花组成“欢迎”字样。在天安门广场则安排专业文艺队伍表演各种民族舞蹈。在新华门前、木樨地和钓鱼台国宾馆东门等处,安排业余文艺表演和小乐队进行表演。在南长街南口、西单路口等处用鲜花组字。在队伍后排的群众手持彩旗,上空横挂两国国旗和彩旗,使欢迎场面具有立体感。同时,群众高呼“欢迎”、“欢迎”的简短口号,声音整齐洪亮,给外宾留下深刻印象。外宾对此赞不绝口,称赞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中国真不愧是礼仪之邦。达到这样好的效果,都凝聚了周总理的心血。
还有个细节值得一提,那就是周总理还十分关心迎接外宾时的天气及风向。有一天,迎接一位来访的外国元首,周总理突然问身边的工作人员:今天是什么风向?工作人员被周总理问愣住了。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工作人员询问了气象部门。得知当天的风向后,周总理指示立即将风向告诉北京市组织群众夹道欢迎指挥部。我们接到电话后,非常感激周总理的细心关怀。
周总理为什么把当天的风向告诉我们呢?因为每次组织群众夹道欢迎外国元首时,所经路线都安排燃放鞭炮,只有知道了风向,才能根据当天的风向来确定燃放的位置,要在与风向相反的方向燃放。如刮西北风时,燃放鞭炮的位置要放在夹道欢迎队伍的东南边,如刮东南风时,燃放鞭炮的位置要放在夹道欢迎队伍的西北边。这样,鞭炮的烟雾随风散去时,不会呛到坐敞篷车的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如果放错了位置,把燃放点放在顺风的方向燃放时,烟雾呛到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就会造成组织工作的失误。所以,我们每次组织群众夹道欢迎时,都要掌握当天风向的变化。周总理想得如此周到。促使我们的工作更加谨慎细致,万无一失。多年来,我们组织过无数次夹道欢迎外宾时燃放鞭炮的活动,从未发生过烟雾呛到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的事情,这也是周总理细心关怀的结果。
直接领导和具体指挥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大型活动
在“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大串联,全国有近1000万红卫兵先后到北京串联,负责这么多人的吃、住、行是很大的问题;此外,还有毛主席八次接见红卫兵的大型活动。这一切工作,都是周总理直接领导和具体指挥的。周总理对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工作考虑得很周到,成立了指挥部,责成具体工作由北京市委负责。当时,我是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负责接见的具体组织工作,经常向周总理请示汇报工作。在汇报工作时,周总理询问得非常具体、细致:如红卫兵队伍密度,每平方米站几个人,前后有几排;接见沿线设置多少个供红卫兵使用的厕所,通向厕所的通道有多宽,够不够用;沿途安置了多少个自来水龙头,红卫兵饮水够不够用;接见当天,红卫兵队伍什么时间出发,什么时间到达集合地点,交通工具是怎么安排的,等等。最后,周总理指示一定要尽量减少红卫兵的疲劳,把组织工作做好。
有一次,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队伍以游行的方式通过天安门广场。从上午10点开始接见到下午3点,红卫兵队伍尚未完全通过天安门广场。当时,周总理把我从天安门城楼下的指挥室叫到城楼上去。问我:现在还有多少红卫兵尚未通过天安门广场?如全部通过还需要多长时间?我向周总理汇报:红卫兵队伍已通过了三分之二,剩下还有三分之一。按目前的行进速度,至少还需要两个半小时。周总理听了我的汇报之后说:接见时间太长了,红卫兵太疲劳,不能再继续进行。按周总理的指示,我们作了结束的安排,红卫兵队伍按原路返回各自的住地。
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有一个很大的矛盾问题存在:红卫兵通过天安门广场时,都想多看看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然而,这样一来行进速度就会很慢,接见的时间就要延长,增加红卫兵的疲劳。为此,周总理曾提出要求:为减少红卫兵疲劳,行进速度要快一些,接见的时间要短一些。之后,我们采取了用汽车载人的办法,让红卫兵坐在大卡车上通过天安门广场。这样做,速度快了,但车辆载人有限,因此受接见的总人数不多。后来,又采取夹道形式,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乘坐敞篷车,从夹道中间通过。这样不但速度快,而且可以让更多红卫兵能近距离看到毛主席。如最后一次共组织380万红卫兵,不到两小时接见就结束了。
参加会议时喝茶一定要自己付钱
周总理用餐十分朴素,每餐两菜一汤和二两米饭。
我参加过几次周总理召集的会议,每到吃饭的时候,周总理与我们大家吃一样的饭菜。如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时用餐,每人一碗汤面,四个豆沙包。周总理饭量小,常常吃不完,就让我吃,并说:你这个年轻人帮助吃两个吧!有时周总理在飞机场送走外宾后,赶不回去吃饭,就在机场餐厅用餐,仍与我们工作人员吃一样的饭菜,非常简单。
周总理不仅在大事上一向严格遵守中央规定,坚决反对搞特殊化,而且在一些小事上也是如此,比如开会喝茶的事。1961年国家经济困难时,中央规定开会不招待茶。有一次周总理开会回来问工作人员:今天开会我喝的茶是哪里来的?工作人员说:是我叫服务员给的。周总理又问:钱给了吗?工作人员说:已叫服务员记上账,下次一块付钱。周总理说:现在已有规定,中央开会不招待茶,今天的茶可以不给我,我一次不喝茶没有什么关系,而且会场也没有卖茶的。工作人员说:你昨晚睡得那么少,喝点茶可以提提精神。周总理加重语气说:现在我们的国家正是困难时期,人民生活艰苦,我少喝一杯茶,又算得了什么?
人民大会堂里面的习惯做法是:开会时,在会议厅门口由服务员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已包好的一小包一小包的茶叶,每包一角钱,谁想喝茶,进会议厅前先交一角钱,服务员把茶沏好后送到谁的座位上,如你不交钱,就送去一杯白开水。周总理喝茶也同样是自己付钱。
我还多次看到,周总理开会时经常是身穿那件蓝棉布中山装,布面已洗得发白了,裤腿很肥大,大概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制作的。周总理这样艰苦朴素,勤俭治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令世人敬仰的高尚精神境界,为全党全国人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我们要像春蚕一样,尽力吐丝,直到生命止息”
周总理工作的繁忙举世闻名。邓小平在接受意大利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采访时曾说:“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总超过12小时,有时在16小时以上,一生如此。”郭沫若在他的《洪波曲》一文中对周总理是这样评价的:“我对周公是一向心悦诚服的。他思考事物的周密,有如水银泻地:处理问题的敏捷,有如电火行空;而他一切都以献身精神应对,就好像永不疲劳。他可以几天几夜不眠不休,你看他似乎疲劳了,然而一和工作接触,他的全部心神就和上发条的钟表一样,有条有理的发挥着规律性的紧张,发出和谐而有力的节奏。”
周总理在病重期间还一直在忘我工作。1974年9月30日,建国25周年国庆招待会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因癌症动过几次大手术的周总理,抱病出席招待会。在致祝酒词时,尽管周总理已经非常消瘦,脸上手上布满了一片片老年斑和一道道皱纹,动作和声音也显得苍老、疲惫,但他的身板依然挺直,他的目光仍然那样炯炯有神。人们为他的到来欢声雷动。他的祝酒词虽然只有379个字,但多次被掌声打断。祝酒词结束,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周总理走下主席台后,还向外宾敬酒。招待会整整进行了一个小时,周总理抱病坚持到招待会结束。才离开宴会厅。
据统计,1974年1月至5月,周总理以76岁高龄、拖着重病之躯,在139天的实际工作量中,每日工作12至14小时的有9天,14至18小时的有74天,19至23小时的有38天,连续工作24小时的有5天,只有13天的工作量在12小时以内。此外,从3月中旬到5月底两个半月内,周总理除日常工作外,共参加各种会议21次,外事活动54次,其他会见和谈话57次。
早在1972年5月,周总理已被确诊患了膀胱癌。他在重病缠身、死神将要来临的时候,还在为国家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全党全国人民树立了伟大的光辉典范。就像周总理曾经对邓大姐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像春蚕一样,尽力吐丝,直到生命止息。春蚕到死丝方尽嘛!”“我们老了,为党工作的时间不多了,争取一分钟时间,就多做一分工作,要抢时间工作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