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2009-08-02赵秉峰

理论观察 2009年5期
关键词:教学理念高校

赵秉峰

[摘要]目前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中仍存在着教材体系僵化、教学内容陈旧、灌输式教学、教师素质偏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形成的深层原因不仅仅在于教师与学生主动性的缺失,也和学科的性质、成绩的考核、学校的管理密切相关。只有改革教材体系、提升教师素质、转变教学理念、完善考核机制,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实现质的跃迁。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5-0121-02

一、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在高校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在许多高校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材体系方面。多年来,“几百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千篇一面,体系僵化,空洞说教”;“教材普遍存在着“众口一词”、“陈旧过时”的现象;“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和现实问题的时效性存在着较大反差,教材的程式化与学生的思想实际也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把反映学术前沿问题引入教材的版本甚少,难以满足专业课师生的需求。上述現象的存在,无论对高校师生来说还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本身来说,都是十分有害的。

2在教学内容方面。一些高校教师照本宣科,讲授内容陈旧重复、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和新颖性。在理论讲授上缺乏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更缺乏理论前沿问题的讲述。尤其忽视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使马克思主义的功能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正因为如此,一些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课堂气氛不浓,效果欠佳。

3在教学方法方面。大多数教师依然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尽管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掌握比较详细和系统的知识,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缺乏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4在成绩考核方式方面。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哲学原理课采取的考核方式是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简述、论述等题型的标准化考试模式。考试内容来自教师的讲课内容,未讲的不考。这种考核方式虽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它的实质是考核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复述水平,很难取得提高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效果。

5在教师素质方面。总的来讲,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师整体素质是比较高的,但这并不排除少数教师的素质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集中表现在:知识面狭窄,哲学原理以外的相关理论知之甚少;备课上课不认真,把主要精力用在其他方面;知识陈旧,照本宣科,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已;只注重教书而不注重育人,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能力的培养。上述问题的存在必然影响学生对知识渴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6在教学效果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生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更重要的是应用其理论和方法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毛泽东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而现在的问题是:学生能掌握一些基本理论和概念,学生往往不会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去处理现实问题。

二、目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存在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笔者力图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加以剖析。

就主观层面来看:首先,部分教师工作态度不认真,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不强,缺乏应有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对自身所教的课程缺乏深入、系统、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对本学科的学术前沿问题和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缺乏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安于现状,懒惰思想在其头脑中占主要地位。正因为如此,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一系列问题。其次,学生方面的原因也是多样的,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高校扩招生基础比较差,听哲学课比较吃力,对上课没有兴趣,而且他们还对其他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二是厌学,这是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对所学的课程不感兴趣,对哲学课也不例外。三是学习耳的尚不明确,不知道将来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于是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四是对哲学课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价值和作用。五是一些学生受社会上一些哲学无用论的影响,造成学生对哲学课不感兴趣。六是一些学生觉得哲学课太抽象、难学,枯燥无味,不愿意学哲学课。

就客观层面来说: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本身来看,它是研究理论思维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把握,一些学生听不懂,自然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一些知识属于生活常识,学生通过自学也能理解,这就使学生对学习哲学课的兴趣大打折扣。

其次,从成绩考核方式上看,由于期末考试试题以主观题型为主,学生只要按教师的要求把习题背下来,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即使是平时不注意听课的学生,期末考试前借用同学的笔记或习题,把它背下来,一般也能通过考试。至于开卷考试,只要教师不严格把关。学习成绩一律通过。高校哲学课的这种成绩考核方式的弊端,致使一些学生上课可以不认真听课,甚至出现经常逃课也可以顺利通过考试的现象。

再次,从学校有关部门管理的层面上看,各高校都制定了相应的大学生管理条例,对大学生的上课、缺课和旷课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有些高校对大学生上课的监督、检查和惩罚的力度不够,缺乏一种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同时,个别学院的辅导员,班主任存在着违反学校有关学生管理规定、袒护学生的现象,加上个别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格,对学生的听课情况和出席情况不管不问,从而导致一些大学生不认真听课,逃课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最后,从有关部门对哲学课重视的程度上看,各级有关部门对哲学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重理轻文的现象在一些高校中仍然存在。由于经费投入的不足,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对哲学课教学投入甚少,严重影响了哲学理论教学的改革和自身的发展,成为制约哲学理论教学实效性的“瓶颈性”障碍。由于物力、财力投入的不足,普通教师很难参加必要的学术活动,出国学习根本没有希望,他们不了解国内外学术进展和学术前沿,严重影响了他们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发表文章也只是为了评定职称的需要。由于投入的不足,一些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不认真七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种情况固然与经济发展情况有关,但更与人的观念有关。”如果有关部门真正从经济上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投入,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的面貌将会焕然一新。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根据目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的原因,我们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改革教材体系,对哲学理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教材与原著、中西马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自然科学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深化哲学理论,增强理论的论据和说服力;通过教材与理论前沿问题的整合,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逐步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通过教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结合,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的认识,增强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理解;通过教材与社会学、社会问题的结合,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会知识,为学生了解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其次,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改进教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活动承载着传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双重任务。为了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应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掌握相关的学科理论和哲学理论前沿问题;端正工作态度,增强责任心、进取心和责任感,树立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逐步提升自身的内在素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特点,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对话式、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等辅助方法进行教学,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激发理论兴趣、启迪哲学智慧、净化内在心灵、培养创新意识、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达到学生既掌握哲学理论又提高自身能力的目的。

第三,改革成绩考试方式,逐步完善成绩考核管理机制。应当适当增加试题的难度和题量,增加主观题在试题中所占的比例,确保试题复盖面符合大刚规定的要求;试题的选择应从题库或卷库中随机抽取;学校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学生考风考纪的宣传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考试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和处罚的力度,对违反学校规定的教师和学生严肃处理;考核可以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者认为,笔试对于基础理论的考核有重要的作用,但它存在许多不足,而面试考核可以弥补笔试中无法考查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的不足。

第四,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真正哲学的方式从事哲学教育和教学工作。教学理念制约和影响着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在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活动。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关键就在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忽视了哲学学科性的特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论要求。“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就要按照哲学的本性。以真正哲学的方式从事哲学教育和教学工作”。哲学是一门特殊的学问。一开始就是一种智慧之学,哲学能使人聪明,启发人的智慧,因而我们应当从哲学的学科特点出发,挖掘哲学的博大智慧和精神,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学生学会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認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最后,转变观念,加大对哲学原理课教学的经济投入力度。一个专业能否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两个关键性因素,一是人才,二是充足的资金。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做保障,这个专业就难以生存和发展,人才自然也会大量流失。充足的经费不但是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也是普通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提高其理论素养与学术水平的必要保障,更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减少人才流失现象的必要条件。因此,学校必须转变观念,加大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投入力度。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教学理念高校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