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有“文本”活水来

2009-08-02阮学珠

考试周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黄鹤楼船长文本

阮学珠

新课改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它承载着对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任,承载着培育学生思维、想象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任。因此,阅读教学必须立足文本,离开文本的对话则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文试以所听教研课为例,解读体验和感悟文本背后的“故事”。

一、感悟文本,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

六年级语文教材上册《船长》一文中有一段哈威尔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大副的精彩对话。教师在要求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紧扣对话内容,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段对话向人们传达了哪些信息?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甲:说明当时的情况非常危险。因为炉子被水淹了,火灭了,机器停了。

学生乙:说明还有救援逃生的时间。因为大副回答还能坚持20分钟。

学生丙:说明当时逃生的秩序很乱。因为船长命令大副“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不然不会用枪威胁那些不守规矩的男人。

学生丁:表现了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因为船长在危急时刻首先想到的是让无助的妇女走在男人的前面。

学生戊:这段对话突出了船长的沉着、镇定和机智。因为这段对话说明了船长对当时的情况了如指掌,临危不乱,安排了逃生方案。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

以上是学生对这段对话的感受和理解,虽不尽全面准确,但却是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这说明学生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我们要倍加珍视。

二、借助文本,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能力

《北风和小鱼》是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童话,写的是肆虐的北风虽然能够使许多动植物害怕,但是小鱼却不怕它,让我们看到一个弱者对强者的毫不畏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提出了以《春风和小鱼》为题,借助文本,进行交流。经过教师的点拨指导,一则新的童话呈现在学生面前:“春风慢慢地吹着。它向草地吹一吹,小草变绿了。它向梧桐树吹一吹,梧桐树发了芽。它向鸟儿吹一吹,鸟儿飞出了窝。春风得意地说:‘哈哈,大家都喜欢我。……”

又如,教学一年级课文《家》时,教师出示了一条口头填空题:()()是()()的家。学生联系文本说出了很多答案,如:(草)(原)是(马)(儿)的家等。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参照课文,在最后两句不变的情况下,说出一首完整的儿童诗。此时,如“草原是马儿的家,森林是小鹿的家,南极是企鹅的家,北极是北极熊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的家”等一首首富有天真、童趣的儿童诗便流淌而出了。

这种对文本的二度开发利用,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三、拓展文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黄鹤楼送别》是五年级上学期中的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课文前部分叙述了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故事,最后以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送别诗结束全文。全文将故事与古诗对照起来,通过诗话互照、情景同现的方式,要求学生理解诗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感情。教师在完成对课文的阅读教学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收集的送别诗。学生分别朗诵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送友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赠汪伦》、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叔同的《送别》等一首首送别诗。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参照《黄鹤楼送别》一文的写作思路,选择其中一首感兴趣的送别诗,展开想象和创造,写出一篇新的“文包诗”。基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想象的欲望,一幅幅“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渭城朝雨浥轻尖,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包诗”栩栩如生,尽现眼前。

这是因为文本的阅读感悟为学生搜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取材、构思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充分自由的想象力,调动了学生“创造性表述”的积极性。

理性认识来自于感性认识。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感性认识主要来自于文本。倘若把文本比喻成一块沃土,栽上花草,可盛开艳丽的花朵;播上种子,可结出丰硕的果实;进行开发利用,可培育无穷的智慧。宋朝理学家朱熹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借用这句话强调文本在阅读感悟中的作用,我感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文本活水来。”

猜你喜欢

黄鹤楼船长文本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上赏名联
出发吧,船长
难忘黄鹤楼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当船长
船长,我的船长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