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瓦尔俄足 女人的节日

2009-08-01刘乾坤

旅游 2009年5期
关键词:茂县羌族瓦尔

刘乾坤

古老的文化

秦汉及以前的漫长岁月中,兴盛于西北河湟流域的古羌人逐渐南迁,他们穿过荒原草场,进入了地理上称作横断山区的峡谷之中,由原来的游牧民族向半农半牧或半家半狩的山地民族过渡,逐渐形成为当今的藏、羌、拉祜、纳西、景颇、哈尼等少数民族。惟一保存了羌这一称谓的便是今天聚居于茂县汶川岷山中的羌族。

羌族自称尔玛或尔麦,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崇拜白石、树、山等自然神灵,以羊为牺牲,长于歌和舞,在民间手工艺中有三绝:羌笛、刺绣和云云鞋,有语言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文化是靠释比的世代相传的活态文化传承下来,至今仍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古老习俗,如婚嫁、祭祀等,而其中的瓦尔俄足节是最为古老的妇女节,这一民间且极为区域性的节日鲜为人知,原生态保存完好。2006年,我们国家评定了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脉络,也是不可再生的精神王国,在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中,编号为X-18的便是这“瓦尔俄足节”。

茂县的岷江河谷是古羌人南迁的重要走廊。在今天称之为干热河谷的狭长地带中,数千年前一定是水草丰茂的家园,营盘山的考古发现将这一地带的文明推到5000年前。而连接干热河谷的岷江支流及羊肠小径的深处,是那些古老文明在春秋的更替中流传下来的文化血脉。黑虎、渭城、曲谷、三龙……诸多的羌族村落是古老文明的载体,三龙的羌笛制作是活化石,曲谷的瓦尔俄足节是古羌文明的活标本。

之所以这样来评价羌笛和瓦尔俄足节,是因为古羌在数千年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很多的支系如牦牛羌、白狼羌、党项羌等与各地土著的交往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民族,古老的羌族文化演化成了其他新的民族文化。而今天仍以羌为族称的羌族,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很多的文化在岁月中逐渐消失,仅存于古代汉文有限的记录之中。完整传承了古羌文化的瓦尔俄足节对研究古代羌族文化、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活态文化同时也对研究世界民族进化史、文化演变史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研究西部民族文化、华夏民族形成及融合的历史文化活标本。

要感受了解瓦尔俄足节得去茂县的曲谷乡。茂县是中国惟一的羌族自治县,有羌族20万人,占全县人口的八成以上,是最大的羌族聚居县,也是羌文化最为集中与丰富的地方。2006年-的原生态歌手大赛中,获奖的多声部之一便有一组出自茂县,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还有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编号为Ⅱ38号,属民间音乐类。而这一民间音乐也是主要存在于茂县境内,其中的制作在三龙乡,距我们要去的曲谷乡只有几十千米的路程。

感受最早的妇女节

汽车在茂县高大的山体间穿行,那些高高的山峰是云彩的故乡,无数的云朵在山峰的周围舞蹈。我们在飞虹乡分路,离开九环线的干道折向西面,向黑水方向行进。车旁边是翻腾的黑水河,天光云影,波光闪现,时不时飞鸟无声滑过眼前,高高的山峰上又不时出现三两户石质房屋。一切与我们熟悉的城市村落相距甚远。

离开县道后,到曲谷乡的路开始狭窄起来。通县油路工程使县乡有了交通载体,但在这群山起伏江河穿行的横断山区中,要达到村村通公路则是一件需些花费且耗时间的事情。我们的车非常幸福地在曲谷乡的镇政府院内停下来了,后面的体验便是徒步的享受了。

曲谷乡的西湖寨和河西村千百年来一直传承着一个古老的文明,那就是祭祀天上的歌舞女神沙朗姐,时间是每年的五月初五,当地称这一活动为“瓦尔俄足”,汉语称之为“领歌节”或“歌仙节”。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节庆活动,主要由妇女来主持和举办,参加的人全部是羌族女性。节日期间,寨中的妇女不分老幼,都会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佩上精美的银饰前往会场,(会场一般会在寨旁森林边上的空地),所以后人又把这一活动称作“羌族妇女节”。

节庆的活动是五月初五,但是五月初三就得开始准备。这一天,全寨的妇女会沐浴,其中几位会在会首的带领下,前往女神梁子的佛塔前祭祀歌舞女神沙朗姐。在山林间,这些妇女们脸上露出欢快的笑容,拿着香、蜡、酒、柏枝、馍和刀头等祭品,民间也称为供品,意为供给神灵的牺牲。在石塔前,她们会在神山前祈祷,请尊敬的女神沙朗姐赐以歌舞,这一过程叫“引歌”。

前往女神梁子祭祀的妇女们回到村里后,挨家挨户通知来“接歌”,整个寨子便热烈起来了。从这一天到次日,全寨子的妇女们忙着准备外出过节的食品,要蒸日月馍馍。日月馍馍的原料与平日里的馍馍没有区别,只是将馍做成圆形象征太阳,做成月牙形象征月亮,这一形式反映了羌族崇拜日月的原始宗教信仰,另外会从梁上取下经过灶火熏烤过很长时间的老腊肉、香肠、咂酒。对于咂酒还有讲究,不能太甜不能太酸,酒做得不好是妇女的失职,在节庆上会被人看不起。因为羌族人喜欢饮用咂酒,结婚生子过生日过节日都要用咂酒招待客人。已婚的女性忙着吃的,未婚的少女则怀着幸福的憧憬在闺房中为心上人准备礼物。这些礼物一般都是手工的绣品,有腰带、香包等,经过很多个幸福的相思之夜的绣制,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有机会送出去,少女的心会在这个夜里幸福无眠。

初五的清晨天高气爽,太阳很早就在东方的山峦间为天空着上暖暖的色彩。在舅舅的陪同下开启咂酒,舅舅是负责开坛的人,在开坛前要致祝词,祝福全寨的人幸福无边牲畜兴旺、粮食丰收。舅舅还将带领全寨的女性前往女神梁子祭拜,这是全寨中最为隆重的祭祀仪式,这一天会祭杀山羊牺牲,舅舅深情地唱起酬神的经文,祭祀的香烟带着人们无穷寄望的祈祷向神灵的居住地——神山的深处飞翔而去。这样的祭祀仪式规格几乎与羌历年相差无几。

男人们在空地上摆好了吃的喝的,四野里鲜花盛开,德高望重的老年妇女开始领舞,将传统的歌舞手传身授给下一代,古老的羌族文明便是在这样特殊的节庆中世代相传。这一天的歌舞以女性为主,男人们一般是附和而歌而舞。休息的时候,妇女们开始饮酒说笑,荤素的段子不是今天人们的专利,而是相随人类的成长而发展,这是民间的性教育的口头形式,有想象有象征有打情骂俏……就在这休息的间隙,已婚妇女向青年女性传授性知识。而这样的时刻也是未婚男女约会的时候,他们会走向丛林深处倾述心中的思念,也会为未来的生活画上美丽的画卷。三天的活动,女人们享受着男人的服务,他们端茶递酒,夹菜送馍……女人的节日,歌舞的节日!

瓦尔俄足活动中,舅舅的地位很重要,而且他的活动贯穿活动的始终,带有明显的母系文明的色彩。这一人类童年的文明形式的遗存,对了解古羌民族的文化特质、女性习俗、民间文化形式及内涵和人类文明的进程都具有宝贵的价值。最为弥足珍贵的是,这是一个依然鲜活的活态文化,是集歌舞、饮食、宗教、习俗、服饰、建筑等于一体的民间文化集合,能在聚合的形式中较为完整地反映羌族文化的历史与民族特点,有很高研究和欣赏价值。

猜你喜欢

茂县羌族瓦尔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李锦
哪儿跑
羌族人物线描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