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户生猪规模户不同养殖模式引发的思考
2009-07-31杜正明任正文
杜正明 任正文
巴山镇位于宁强县南,与四川朝天区、旺苍县交界,畜牧业以生猪、黄牛、土鸡为主。近年来,宁强县委、县政府把“生猪、茶叶、中药材”作为三大主导产业来抓,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养殖大户发展生猪生产,巴山镇政府把畜牧业作为强镇富民、增产增效的突破口来抓,使生猪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2008年全镇生猪出栏2.2万头,其中出栏50头以上适度规模养殖户和规模大户10户。羌龙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和利民养殖场就是我镇比较
典型的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笔者对两场不同的养殖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随即引发一系列的思考。
1.两个养殖场基本情况
1.1宁强县羌龙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羌龙公司)
羌龙公司属股份制养殖企业,2000年~2003年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开展植树造林和人工种植牧草, 2006年开始筹建养殖场并于当年投产,引进陕西石羊集团PIC配套系种猪进行标准化、专业化养殖。2008年成立了宁强县惠农生态畜禽产业化专业合作社,建起了2000 m2的微生态发酵床养猪场,存栏量达到1000余头,公司总占地规模30亩,其中建筑面积8000余m2,生产区5800 m2,有产房、限位栏、产床、种猪舍、保育舍、肥育舍等,具有年出栏商品生猪5000余头的生产能力,圈舍建设规范、饲料加工、粪污处理等设备设施完善配套。目前存栏生猪2665头,其中育肥猪2300头,母猪360头,种公猪5头。养殖场环境秀丽,水电交通方便,无污染。
1.2利民养殖场
巴山镇茅坪沟村利民生猪养殖场筹建于2005年,占地面积800 m2,其中圈舍600 m2。现存栏育肥猪20头,母猪82头,哺乳仔猪244头。圈舍建设、母猪限位栏、产床、饲料加工、粪污处理等设备设施简陋。整个养殖场由夫妻2人负责管理和经营,为家庭式的养殖模式。
2.主要经验与存在问题
2.1羌龙公司利用自身先进的养殖技术、规范的管理模式和超前的发展理念,突出特色谋发展,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
2.2利民养殖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周转资金,流动资金缺口大,无法运转。圈舍严重不足,容纳不了现有猪群,直接影响了规模的扩大和圈舍的改造,圈舍因陋就简,不规范,不利于排污、防疫和消毒,管理粗
放,为单一的以生产销售仔猪为主的家庭经营模式。
3.几点思考
3.1规模猪场的发展必须抛却传统的养猪理念,不要把养猪当成“押宝”,凭运气、市场搞养殖,应注重管理和经营。面对市场低迷时,要考虑如何提升生产水平、降低成本的问题,应该关注综合生产成本和最终效益。
3.2规模养猪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准确计划购猪、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的分配比例,如果盲目投资,流动资金不足,往往陷于被动,造成运转困难,使养殖场无法正常经营。
3.3养殖场要以自有资金为主,申请项目资金和贷款为辅,从投资方向、资源情况、场址选择、技术和设备选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尽量避免盲目投资。
3.4做好猪市行情分析,在行情低迷的情况下,出售的肥猪越多,亏损也越大。
3.5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会降低生产投入比例,影响养殖企业资金的周转和效益,造成养殖场长期超负荷的运作。
3.6规模养猪户应具有一定经济基础,从业者应掌握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科学养猪技术。如果经营管理的技术水平低,文化水平不高,技术素质差,饲养管理技术落后,卫生、消毒和防疫措施不力,费用开支大,成本过高,防疫和消毒观念淡薄,将会给规模养猪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3.7在修建猪场时要注意猪场的选址,要有利于防疫、排污,猪场内的建设要科学合理,空怀猪舍、产仔舍、保育舍和育肥舍应该分开,并作好卫生消毒处理,修建沼气池,沼渣利用还田,形成一个生态养殖良性循环模式。
作者简介:杜正明(1961-),男,宁强县巴山镇畜牧站站长。
任正文(1970-),男,现供职于宁强县畜牧兽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