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鼠巴氏杆菌病的诊断
2009-07-31孙福亮梁晚枫方顺今
孙福亮 梁晚枫 方顺今
1.临床症状
2009年2月,吉林省图们市某麝鼠养殖场的麝鼠突然发病,表现为精神沉郁、背毛粗乱、鼻镜干燥、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并伴随腹泻、下痢、迅速消瘦,不愿活动,视粘膜充血、发绀,尿血、便血,神经症状明显,抽搐、麻痹,病程1至2天。
2.剖检变化
急性死亡的麝鼠,可见肝脏不同程度肿大,十二指肠黏膜呈严重出血,空肠、回肠也有点片状或弥漫性出血或带状出血斑;肺部有水肿和气肿;心外膜和心包膜有小点出血,胸腔和心包积液;皮下组织肠系膜出血。个别病例出现肝脏肿大明显,呈紫红色,肝表面有许多针尖至粟粒大的灰白色坏死点及出血点。
3.实验室检查
直接净检:肝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染色,镜检。可见有菌体呈卵圆形,不形成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两端染色深而成两极染色。
细菌分离培养:将病麝鼠肝脏接种血液琼脂平板,经37℃恒温箱培养24h,均长出淡灰色、湿润、呈露珠样、直径l~2mm、单个或分散分布的小菌落。菌落周围不溶血,进行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均有革兰氏阴性的两极浓染的短小杆菌。
细菌的鉴别培养:经分离到的菌在SS琼脂培养基生长贫瘠。在麦康凯培养基不生长。在远藤氏培养基生长稀少,呈白色菌落。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中生长特别稀少。镜检均为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杆菌。
动物试验:培养菌接种3只小白鼠均在48h内死亡,剖检发现小白鼠肝脏出血,空肠、回肠有小点出血。取死亡小白鼠肝脏涂片进镜检。可见两极浓染的小杆菌。
回归试验:死亡小白鼠病料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有两极浓染的小杆菌,分离培养后经生化鉴定,与原病菌相同。
4.诊断结果: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细菌学检查、动物接种试验,最后诊断该病为麝鼠巴氏杆菌病。
作者简介:孙福亮(1978-),男,吉林农安人,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