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平板结构布筋的简便施工方法
2009-07-31董树军任鹏
董树军 任 鹏
摘要:文章所阐述的施工方法,经过在现场的试用,证明是可行的、有效的。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施工员对工人进行短期培训,使工人能够掌握,遇到较为复杂的楼面形状,施工员可根据此布置原则进行分析、确定布筋顺序后再放手让工人操作。
关键词:预应力平板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技术;预应力筋布置;施工方法
中图分类号:TU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1-0147-02
在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应用愈来愈广泛的今天,不仅在大跨度建筑结构上,而且在高层建筑结构上也经常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特别是后张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结构,由于具有工序少、施工速度快且建筑布置灵活、可减少楼层高度的优点,深受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人士的钟爱。此外,在施工上,由于后张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楼盖除边梁外,没有别的梁存在,模板的钉装、钢筋的绑扎和混凝土的浇注工作简单了许多,对加快施工速度很有利,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建筑结构。
在后张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的施工中,预应力筋的铺放施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无梁双向平板结构,双向均布预应力筋相互交叉影响,错综复杂,如果不处理好预应力筋放置的上下位置关系和顺序,施工时将会眼花缭乱,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做错,导致返工而影响工期。由于平板的厚度比梁高要小很多,预应力筋抛物线的矢高也相应的少了很多,按照《无黏结预应力混泥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规定,无黏结预应力筋曲线形的垂直偏差在板内为±5mm。如果两条相交叠的预应力筋上下位置颠倒了,由于预应力筋的直径一般大于18mm,那无论如何摆置,要么是两条预应力筋的垂直偏差都大于9mm,要么是一条预应力筋符合要求,另一条偏差大于18mm,这已经远远超出规程的要求。一般平板楼盖的板厚为180~220mm,预应力筋的抛物线矢高只有60~90mm左右。如果预应力筋的偏差值有9mm,就已经达到矢高的1/10~1/7,这么大的偏差对预应力筋在结构中的作用影响很大,会削弱结构的抗裂性能甚至是结构的承载力。但是,如果两条交叠的预应力筋的上下位置没有颠倒,则总有办法将它们都调到设计要求的高度。可见,正确确定预应力筋上下位置对于保证施工质量有很大作用。
一、一般的施工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处理好预应力筋布置的先后顺序有很大意义。如果能把处于下方的预应力筋先铺下去,再铺上方的,那就可以保证预应力筋的上下位置不会放错,且避免预应力筋穿束像织布一样穿上穿下极为麻烦,大大加快施工速度。
以往我们对于平板结构的双向均布预应力筋的施工方法大致如下:首先根据图纸上的数据确定两个抛物线方程,然后确定两个方向预应力筋的交叉点位置(横坐标),计算在该位置上预应力筋高度(竖坐标),最后将同一位置的两个高度进行比较,每一个交叉点都要进行计算比较,确定预应力筋的上下关系。当上述工作完成后,施工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所得数据,决定预应力筋何处在下方,何处在上方。
这种方法可以做到准确施工,但有一定的局限性:(1)计算工作量较大,且如果抛物线不同就要进行重新计算;(2)结果不直观,不利于一般施工人员尽快掌握;(3)不便于工人施工,容易出错。当然第(1)点可以通过编制程序,由电脑完成,但第(2)、(3)点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分析总结得出一些施工经验,在这里整理出来,与各位同行探讨。
二、简便的施工方法
对于双向均布预应力筋,如果X、Y方向的跨度相近(双向板),配筋相近,且预应力筋抛物线的矢高相同(一般都相同),则可以遵照以下的操作顺序进行施工。首先,在模板上确定每条预应力筋的水平位置,最好是一前一后都定好位,以免偏差过大。当纵横两个方向都定位了,则先在板纵向(或横向)的两边最边缘位置各布置一条预应力筋。这两条筋是所有预应力筋中位置最低的,故而一定要先放。接着,在板横向(或纵向)的两边又布置两条筋,这两条横向筋压在纵向筋的上方(如果保护层小于40mm时,纵横向的预应力筋哪个在上、哪个在下,要根据板底普通钢筋的纵横走向来确定,与板底上排钢筋同向的预应力筋应先铺放,与板底下排钢筋同向的预应力筋应后铺放。这样布置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保证矢高。当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大于40mm时,这个问题也可以忽略)。然后,又在纵向(或横向)布置两条预应力筋,这两条筋又压在两条横向(或纵向)筋上,依次重复布置,就可以完成布筋。在施工过程中,所有预应力筋都是以“放”的方式进行安置的,既不用去比较哪个点高,哪个点低,也不用把预应力筋穿上穿下,施工速度很快,且不易弄错。当然,施工员在确定横纵向铺放的先后次序的确定也是必要的,但一旦次序确定了,以后的施工过程就很容易掌握,工人只需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胜任。
这种施工方法在“益新煤矿办公楼工程”中应用过,结果施工快速简便,效果非常之好。该工程的第四层屋面是一块22.2m×16m的无梁平板,板厚300mm,两个方向均布置了间距为160mm的预应力筋。
当时我们应用了这种简便的施工方法,不需要任何计算。我们先按图纸要求安置固定架,然后把开好料的不同长度的预应力筋分开堆放,避免混淆。安排甲乙两组工人,甲组取长的预应力筋,乙组取短的预应力筋。先由乙组工人在最靠近两条短边的位置各布置一条短筋,再由甲组工人在最靠近两条长边的位置各放一条长筋,然后又轮到乙组在靠短边第二条筋的位置备放一条短筋,如此交叉进行,由板边向板中间逐步靠拢布置,有条理地顺利完成了这块大板的编网布筋,整个施工过程没有出现任何错误,且施工速度相当快。
布置完毕之后,通常还要进行预应力筋高度调整、固定,这时就更加体现出这种方法的优点:无论任何一条筋向正确的方向调整,都不会受到别的预应力筋所阻碍,上下两条筋都可以达到其正确的位置。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无须担心有哪个点的高度得不到保证,也无须边铺放边就位(太早就位会受到以后工作的干扰,如管线、板面钢筋等),可以减少一些工作量。铺放完毕,待板面普通钢筋绑扎后,再进行一次调整、固定就可以。
三、应用范围的推广
这种布置双向预应力筋的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单块近似正方形的板,而且对于单块矩形板(长短边相差较大,X、Y方向预应力筋相差较多)和多块连续板同样适用,只需根据“由边至中,交叉进行”的原则,稍加变化即可。
对于单向板,两个方向的跨度相差较大,如果两个方向的矢高一样高时,考虑到在跨中有部分预应力筋会在最低点交叠,至少一个方向的预应力筋会放得高些。根据单向板的受力特性、应把短跨方向的预应力筋放在下面,长跨方向的最后一条预应力筋放在上面。由于长短方向的预应力筋的数量通常是不同的,长方向的少,短方向的多。若是按上面的方法长短方向一条一条间隔放置,则长方向的预应力筋全部放置完毕后,短方向的还剩许多未安放,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正确的方法是先算出长短方向的跨度比n=L长/L短(当预应力筋间距不等时应用预应力筋数量比n=N短/N长代替),然后在两个方向的板边各放置一条预应力筋。长向每放置两条预应力筋,短方向应放置完2n条筋。如果n不是接近一个整数,则把1/n化为最小的整数比十(a、b都是整数),然后两个方向布置预应力筋的速度按长方向每布置a条筋、短方向则布置b条筋进行,这样做就可以保证预应力筋各就其位,不会互相影响摆放高度。长跨方向的中间那条筋等所有筋都铺好了才铺上,对于多跨连续平板,且板的两个跨度大小相差不大时,预应力筋的铺放顺序则显得尤其重要。多跨连续平板相对于单块板来说,有更多的板边,且有的预应力筋跨越几块板,不相连的板的预应力筋也互相影响,只要有一条筋提前铺放下去,就会造成许多交叉的筋要穿其下而过,不然就不能各就其位了,严重影响了施工速度。但只要加以全盘考虑,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同样可以做到快速正确地施工。
四、结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文所阐述的施工方法,经过在现场的试用、证明是可行的、有效的。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施工员对工人进行短期培训,使工人能够掌握,遇到较为复杂的楼面形状,施工员可根据此布置原则进行分析、确定布筋顺序后再放手让工人操作。总之,此方法虽然方便,但仍需要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监督指导才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简介:董树军(1959-),男,黑龙江庆安人,鹤煤建筑安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任鹏(1963-),男,山东海阳人,鹤岗市三兴建筑公司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