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课程中教学资源的把握和开拓

2009-07-31李彩莲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预设教学资源课程

李彩莲

新课程理念中,特别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它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部分。传统的资源观认为,现成的教科书、练习册、挂图等就是教学资源,这个观念是片面和狭隘的。我们姑且从课堂内外范围分,可分为课堂内的文本教学资源即教科书、练习册和挂图等;课堂外的非文本性教学资源,即教学经验、教学信息和与书本知识紧密相连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基地,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宝贵的课程教学资源。我们也可将课程资源分成这样两类:

一类是以实物为主的教学资源,如教材、练习册、音像、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等。

二类是非实物性教学资源,非实物性教学资源若能巧妙的、形象的加以利用,当然会大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那么何谓非实物性教学资源呢?笔者认为它又可分为两类。

一、预设性教学资源

预设性教学资源把握得好,也就表示一堂课已经成功。课堂需要预设。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老师对课堂的规划、设计和安排。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而做好这一切,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个体差异,从而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和提高。其次,要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预案。新教材知识面涵盖范围广,内容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所以需要教师去挖掘、去领悟,并创造性地使用,精心预设每一个环节;如情境预设、活动预设等。教师该如何在课堂中点拨、引导,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完成。

笔者曾就《电路的连接》一课做了这样的预设。

以往我们大多数教师都是先上课,课堂上演示,然后把学生带到实验室操作,以加深知识点的理解。而笔者则根据学生的特点,了解到该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挑战自我,喜欢有成就感,且大多数学生动手能力强。于是。我直接将学生带入实验室,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枣:请同学们根据以往生活经验和知识,使实验台上的两个小灯泡发光。同学们的兴致很高,很想证实一下自己的能力,立即就动手操作起来,然后我让他们找出组与组之间连接方式的不同,再由我讲解什么是并联,什么是串联;还故意把坏了的灯、螺丝松动的灯座、废旧的电池放于实验台上,使得有的小组尽管与别的小组的连接方式一样,可灯却始终不能亮;然后本人再引导他们查找灯不亮的原因。课后并要求所有的学生,自行观察家中电路的连接情况。这样的学习学生兴致很高,即学到了电路的知识,又与实际生活紧密贴近,学习效果与以往的教学设计所达到的效果相比要好得多。

课堂需要预设,但预设要适度,要留有空间。要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彰显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就上面所列举的案例,有的学生没有连接好,可能会灰心丧气,这时教师要把握好分寸,加以点拨和鼓励。

二、生成性教学资源

《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不断生成的。课堂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会临时生成一些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情况、新问题,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生成性教学资源。生成性教学早在上世纪80年代,意大利的瑞吉欧、艾米里亚等地区的幼儿教育中进行过实践,因为人是生成性的存在,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而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过程。所以,它作为课堂教学资源中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正引领着我们对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质进行深入的思考,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呢?

1善于利用突发事件

课堂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往往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种情况下,教师让学生重新注意到原有教学内容上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快速发掘事件中积极的元素,巧妙地转化为现行教学资源,并服务于当前的课堂教学。

笔者曾在上《做功》一节课时,曾遇到一次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当时课堂教学中正在讲授做功的条件,—位学生从门外气喘吁吁地推门闯了进来,同学们一下子被它所吸引;于是,我立即提问学生“他从一楼到三楼,有没有做功?理由是什么?”,“他从门口走到座位上,有没有做功?”。就因这个实际例子,不但使教学秩序很快恢复,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

2善于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差

作为教师肯定厌烦、担心学生出现理解的偏差和错误,殊不知,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只要我们想办法,就能将其转化为积极的生成性资源。如学化学反应方程式时,许多初学者对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不清楚,理解不透,张冠李戴。教师不妨把学生中一些犯错误的例子收集在一起,由学生自己来找出不能反应的原因;教师也可例举一些常见的,能进行反应的例子,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发生反应必须满足的条件。这种归纳对比,既是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也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3善于利用差异信息

课堂中,教师应用自己的智慧,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应多进行平等的、多方位的对话。科学课程知识繁杂,不同学生课外知识丰富程度不尽相同,对同一问题思考的方式、角度和方法也不相同,这就是差异信息。差异信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是非常宝贵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应鼓励学生创造性建议的提出,给学生质疑、争论和反驳的机会,教师再加以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带着思考、灵感和兴趣坐在课堂上,使课堂更加丰富、自主、创新。这样才能更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升,二者互动共生,相得益彰。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好好把握、利用已知的教学资源,更要用自己的责任心和智慧,引导并发掘教与学互动中生成的情景教学资源,开拓、归纳并总结更多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使得课堂教学知识更丰富、内容更生动、思路更开阔、方法更多样,让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点更加快捷和扎实,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各项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预设教学资源课程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