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2009-07-31赵秋红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创造性情景创设

赵秋红

进入初二很多学生感到物理特难,上物理课成了一件苦差,渐渐地产生了厌倦心理,就更别说学好物理了。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这就要求老师精心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问题的情境可以按以下构思进行创设。

观察实验——激发兴趣——激起思维——否定思维定势——发展想象

一、创设理论联系实际、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情境

初中物理是物理教学的启蒙教育,所教内容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基础的物理知识,其中的概念和规律,基本上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然后运用结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运用中理解知识,在运用中提高能力。下面试举一例:

例:在讲光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时,就近带学生到湖边看倒影,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他们看到在平静的湖水边,只有一个方向能看到岸边景物的倒影,即光线平行射入湖面,反射光线也会平行射出,形成镜面反射,这时让一个学生自己将一小石子投入湖中,激起一阵微波,湖面的平静被破坏了,倒影就乱了。但这时却发现在其它方向也看到了紊乱的倒影。因为条件发生了变化,平静的湖面变成了凹凸不平的湖面,镜面反射变成了漫反射。通过这个生动而且直观的学生现场实验,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飞跃。

二、创设引发学生好奇心的情境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成长时期,学习情绪容易波动,学习的持久性差,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如果课堂上问题的情境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就能为创造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下面试举一例:

例:在讲《液化》时,可这样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去理解“液化”现象:生活中经常见到“白气”,如水烧开后从锅边喷出大量“白气”;夏天,打开冰柜会看到一股“白气”;冬天,人在室外讲话时口吐“白气”;夏天,打开冰棍的包装纸后也可见到冰棍像冒“白气”,这些“白气”到底是什么?是什么变成的?是什么物态变化过程?为什么冷热时都有“白气”?它形成的条件是什么?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无论成绩好坏的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讨论。最后教师还引导学生归纳出这类问题的作答规律。这样,通过讨论,增强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彻底弄清了这个难度较大的问题,比直接告知答案效果明显得多。此外,还可以进行实验设计比赛;将较简单的课变为阅读课;由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网络等,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又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三、创设能引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情境

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思维是活动的核心,而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在学习活动中,创设问题的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和碰撞,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挥。如在浮力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简单的一句话,却可以引起学生的疑问并进而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并进而提出可能会影响浮力大小的一些因素,引起激烈讨论。可见,学生有了思维活动,学生就能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做出伟大的发现”。但在创造性活动中,仅依靠直觉猜测是不够的,还必须经过逻辑思维的论证和检验,而直觉猜测是创造性活动的起点。在学习摩擦时,我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若没有摩擦存在,下例哪些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A、我们不能坐在教室里学习,也无法写字。B、房屋会倒塌,砖瓦会四处飞溅。C、微风可以沿铁轨将火车吹动。D、人可以在地面上自由行走。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生存离不开摩擦。通过猜测失去摩擦,物体究竟将处于什么状态,从而来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

四、创设能使学生对已有思维定势进行否定的情境

思维定势在习惯上也被称作思维上的“惯性”。在物理学习中,思维定势还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一些现象习以为常,如“近大远小”的现象,“冬天室外的金属比树木摸上去冷”等,如果在教学中能巧妙地创设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否定自己原先对这一现象的理解,那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就能进一步得到发展。如在平面上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可追问一句:“我离你越近,我真的就会变大吗?”;或者在温度和热现象的教学中提问:“冬天室外的金属真的比树木的温度低吗?”,类似的问题的确能诱使学生对已有的一些观念积极地进行思维,并自己发现问题,甚至还能自己解决问题。

五、创设能发展学生联想力和想象力的情境

因为创造性想象不是想入非非,它必须要沿着一定方向、目的而展开,必须接受抽象思维的指导和调节,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就有创造性想象的成分。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形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少主动权,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了。所以教师要落实如何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可结合物理学自身的特点和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实验、问题和情景,通过指导或引导,让学生去操作、分析和探索,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而不是接受者。例如,在上“阿基米德原理”课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作用,就应该把课堂移到实验室,让学生从金属块全部浸没和部分浸没两种情况中探索总结出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相等的关系,从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学生通过这种自主学习活动,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来龙去脉清楚。容易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下面试举一例:

例: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后,我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当突然消失一切外力作用的时候,物体将:A、马上停下来。B、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c、运动一段路程后慢慢停下来。D、运动状态不能确定。我们常见的物体是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在物体不受外力时,可依靠创造性想象,思维着物体存在的状态。

不过,在课堂创设情景时应注意:

1教师要依教材内容、难易程度、学生接受水平以及教材前后的关联而选用创设隋景方式。

2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创设情景,而且必须巧妙解决创设情景所涉及的物理问题。

3创设情景应有利于教师“搭桥”,学生“过桥”,符合学生认知结构梯度。

总之,创设情景必须把需要解决的课题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知识基础的事物之中,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达到掌握本质,领悟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猜你喜欢

创造性情景创设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轻松模仿,开口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