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趣、创新”教学法
2009-07-30张炜
张 炜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程,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所有从事此课程的教师要努力研究的。本文略述一二,以抛砖引玉。
一、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使学生乐学
1,教学内容的安排设计要与“用”相结合。在教学中制定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如“画笔”,学生可以利用它来设计贺年片,送给亲人和朋友;“word文字处理”,学生可以利用它写通知、制课程表等;“Powerpoint”,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班级通讯录等;“媒体播放器”,学生可以利用它播放自己喜欢的乐曲。这样一来,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
2,在应用中练习,巩固知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是为了“用”的,有了“用”的需求,学生就会想办法强化巩固知识。因此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实用性”。如:在介绍Powerpoint中的“自选图形”的使用方法时,学生练习的热情不高。于是在设计这节课的练习时,笔者提出了一些任务,如:用自选图形画一个圆柱体,并介绍一下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时,既练习了各种自选图形的操作使用方法,并、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同时又掌握了数学知识。有了明确的目的,练习就有了动力。
二、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很关键。精彩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较高的学习热情。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事物,特别是新生事物充满好奇。根据调查,许多初中学生学计算机都是出于对计算机的好奇。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以此来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
三、鼓励“尝试创新”,帮助学生树立“求新”“求异”观点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参与,就是成功。比如: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时,学生面对功能如此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不知如何下手。模仿多,创新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没有新意,在制作过程中也很少出现学生之间的商讨与争论。这时,笔者努力寻找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通过多媒体教学网,演示给大家看,并让学生阐述思路,大家一起探讨。这样,时间一长,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也就更愿意去动手尝试。
有人说:“创造性在一致性的要求中慢慢被泯灭。”课堂上,笔者努力探索创造性学习的新途径。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鼓励学生不以老师和同学的作品为条条框框,强调自己的作品要与众不同;另外及时评价、指导学生的作品;学期结束时举办相应的展览。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选登,自豪感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四、全方位互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指导代替管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持久性差。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设计课堂情节时应当多考虑他们的特点,做到全方位互动,即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与教师交流,寻求帮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体现合作。
五、激励参与。让学生体验成功
在课堂上鼓励想、做、试,避免听、说、背,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问答、游戏、比赛等形式。使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在笑声和掌声中,既学会了知识,又体验到了成功。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努力创造条件,以激发兴趣、尝试创新为手段,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大胆探究、相互合作,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