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地理作业的基本要求
2009-07-30王达华
王达华
一、作业内容具有科学性
作业内容的科学性,不仅指知识的精确性,表述的准确性,内容的典型性,更是代表现代社会新的教育理念,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而且新课程标准中有大量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选择科学性强且严谨的作业,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方式具有多元性
1,题型多样:有选择题、判断题、读图分析题、材料分析题、问答题等书面作业和课堂练习。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训练。为了巩固“双基”,适量的常规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但习题的设计应有开放性,富有真实生活气息。
如何让练习更灵活、更贴近学生的需要?我认为应注意如下两点:首先,要注意灵活把握时间和强度,要把练习穿插在讲授及师生双边活动之中,恰当掌握练习的“火候”,对于简单内容不做长时间操练,避免学生厌烦;对于有难度的内容,不能一笔带过。其次,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练习方法要灵活,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动而不乱、活而有序。
2,作业多元性除了指题型多元外,更是形式多元,既有一般的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又可布置一些有关联系本地实际问题的思考与练习。无论哪种形式,目的都是为了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如让学生设计一个暑假旅游计划,要求在规定的日期内完成多个旅游景区的游玩,以节省经费和路途时间为前提选择交通工具,且根据各景区的气候特征准备衣物和必备品;也可让学生不依赖向导,仅利用城市交通图或旅游景区图游览陌生的城市和景区;还可以让学生分析如何根据交通图选择出行路线和交通工具,如何根据旅游景区图选择游览路线,如何根据地图比例尺估算两城市的距离等等,这样,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地理的用途,自觉地在生活中应用地理。
三、作业手段具有先进性
地理课程是以大量地理信息为基础的课程,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课程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作业,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如在学习“气象灾害与地质灾害”内容后,教师向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当地经常发生哪些自然灾害?灾害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要完成这个问题,学生必然要通过实地调查访问,查阅本地报纸,观看本地电视,收听本地广播,特别是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等多种途径,从而使学生懂得地理信息的重要性,以及获取、加工、运用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四、作业要求具有层次性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智能弱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水平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作业布置上,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区别对待,让全班所有同学都有适合自己情况的作业。当然这种分层次布置作业,更要激励一些程度较差的学生知难而上,攻克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以提高其成绩。这样一来,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就在作业中得到了具体的落实。
五、作业设计具有开放性
开放的地理作业,能全方位地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引进选择机制。学生的学习总是受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及原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以及情感性格特征的制约。为此,我将选择机制引人课堂内外。首先,将同样的作业设计试用于不同的班级,气氛和效果迥然不同,这是因为每个班级的特征和气氛不一样。这样因人施教,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树立学习地理的信心,凝聚全班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其次,根据学生个别差异、认知经验、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这样就形成了人人可以参与,个个都乐于参与的局面。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地理教学中,要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主动向探索问题的方向发展,满足学生精神世界的内在需要。例如,在学习“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时,我让学生观察教材中“阿波罗16号登月”图片,问图中有无错误。通过这样的作业,就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