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学习方式培养的探究
2009-07-30杨万春
杨万春
普通高中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学生自主学习,但传统的地理教学始终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学生仅作为知识的容器,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能力,无法实现对地理知识的发现和创新。显然,这与新课程地理教学目标格格不入。下面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一、合作式学习方法的培养
新课程的地理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因此,在平时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尝试运用调查、讨论、实验、设计与制作等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特别要注重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新教材在每一单元都设置了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但由于我校地处山区,往往是学生对课题感兴趣却无从下手,为突破这一“瓶颈”,我总是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多与同学、老师研讨协商,共同完成课题任务。
如必修1第一章的课题1: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我在整个实践活动中扮演的不是说教者,而是倡导者、参与者和实施者。在开学第二周,我首先对教学班的同学进行分组,推举一名有组织能力的同学任小组长,由他制定周密的实践计划,并安排每一位同学的任,务。同学们有的负责选择合适观察目标,有的担任记录工作,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司时,整个活动既有严格的分工,又有统一的合作。这样,同学们经过的课外实践活动,对不同时段物体的影长做了精确的记录。
各小组通过讨论得出本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小组长通过归因分析总结出正午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并作出解释。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通过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学生表现得十分踊跃,很多知识点都在合作讨论中迎刃而解。这种合作式学习,加强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观察探索式学习方式的培养
观察探索式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探索知识,了解未知现象的奥秘。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他们爱好科学的开拓创新精神,特别适合在新课程下地理教学中运用。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如讲到月相及其变化时,我讲了一支《月亮歌》,接着我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外观察题:连续一个月每晚八时、凌晨六时定时观察月相,画出月相,注意月面方向。看是否与《月亮歌》所描述相一致。结果同学们都热情高涨,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观察事物的现象,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能使人对事物认识的活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青少年时期正是学科学、长知识的时期,我们应积极培养他们探索地理奥秘的兴趣。
三、问题解决式学习方法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先行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达到彻底弄懂教材,解决疑难的目的。如遇较难的问题时,我便利用知识梯度分层设置,以便学生去分析、解决问题。
如:学习密度流这一知识块时,我先提出一个这样的战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军戒备森严,控制了直布罗陀海峡,但是,德国的潜水艇却能顺利通过这个海峡,往来于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为什么?这个矛盾性的问题一提出,学生惊叹、疑惑,并带着问题预习,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讲课时,我从密度流的概念,讲述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洋流就是一种密度流。由于地中海、大西洋的水面高低不同,而地中海因蒸发旺盛,海水盐度高,密度大,水面低;而毗邻的大西洋盐度较低,密度小,水面比地中海高,于是大西洋表层海水由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流入地中海。深层海水由地中海经直布罗陀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德军潜水艇正是利用这一特点,潜入浅水时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而潜入深水中则能从地中海进人大西洋。通过提出问题,教学内容上化难为易,使学生加深对“密度流”的理解。
有些地理现象,教师从正面讲述学生可能不易领会透彻,如果教师从反面设置问题,即从反面提出假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真伪鉴别能力。
四、图表式学习方法的培养
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活动是地理教学最突出的特点,现代地理教学也不例外。
例如:“洋流的分布”知识比较复杂,我采用图表式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设计洋流空白图,教师预先剪出各种表示洋流形成的因素,在空白图上不断添加剪贴内容,直到把4个分布规律完成后,就可以初步掌握洋流的基本知识,而且完成了一幅由学生添加剪贴的洋流分布图。
其次,可再利用这幅洋流分布图,并结合《北半球三圈环流图》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①海洋水体运动的动力是什么?②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为什么会出现反气旋型的大洋环流?③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区为什么会出现气旋型的大洋环流?④在南纬40度附近海域,为什么形成西风漂流?⑤北印度洋海区,洋流为什么会出现季节变化?利用这幅地图有助于学生主动掌握洋流知识结构的整体性,而且根据世界洋流空间分布的规律,可以进一步派生出世界主要海洋渔场空间分布的规律。
对自然地理的某些知识难点,我利用了联系图表去析疑解难,通过联系图表的分析,高度概括而又完整提炼了教材内容,既使学生获得了科学知识,又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无定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合作式、观察探索式、问题解决式及图表式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形成主动学习、勇于探究、勤于动脑的方法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