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上好高三历史讲评课的策略
2009-07-30李劲
李 劲
高三总复习阶段经常利用专项测试、综合考试的手段,检测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水平,了解教与学的薄弱环节,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考试,教师都必须及时、认真地讲评,方可发现问题,提高成绩。那么如何进行高三历史试卷的讲评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呢?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和思考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一、历史讲评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及时性原则。即检测后在认真批改和分析统计的基础上,及时讲评。因为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的记忆表象,容易及时纠正其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针对性原则。在对一份试卷进行讲评前,教师应把出现的问题归类,找出试卷中出现的具有共性的典型问题。针对导致错误的根本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讲。另外对内涵丰富、有一定背景的试题,即使这个题目解答无多大错误,也应以它为例,对它丰富的内涵和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以发挥试题的更大作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以放在课外有针对性地辅导。
第三,新颖性原则。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必须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补充、联系、启发思考,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学生尚未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查漏补缺。对于同一知识点应多层次、多方位加以解剖分析,同时注意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给学生,在掌握常规思路和解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让学生感到内容新颖,学有所思,思有所得。
第四,启发性原则。试题讲评单靠教师念答案没有任何效果,学习知识贵在理解,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住它、应用好它。这就要求教师在评讲中以启发为主,而不是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学生。
第五,鼓励性原则。高三的学生对考试是比较重视的,每一次考试心理负担都较重。所以,在试卷讲评时,不可忽视各类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用好激励手段。本人认为在讲评前应对成绩好、进步快的学生提出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要能和他们一起寻找原因,是平时学习上的问题,还是临场发挥的失误,是审题不当还是答题粗心,然后有区别地加以指导,帮助学生找出正确的解答思路、方法,鼓励其克服困难,奋起直追。
二、历史讲评课的基本环节
第一,讲命题意图,无论是客观性试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有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分析命题意图,是分析试卷考查了哪些历史事实和学科能力,从而找出教与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和差距,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好:或是分析概括、综合能力有待加强,还是揭示本质、史论结合的能力需要提高,这就决定了我们讲评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什么,而是应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答,使学生养成分析命题意图的习惯,以解决学生中长期存在的审题能力差的问题。
第二,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试题讲评时一定要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讲思路即讲试题题型的特点和解题的思路,要引导学生思考试题考查哪些知识点和这些知识点的哪些层面;讲方法即讲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讲规律即分类讲解。对某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进行概括性的总结,总结出解题规律,规范解题格式,真正使学生分析一道题明白一个道理,纠正一道错题会解一类题。例如,选择题中如果问的是“根本原因”、“最重要”,解题思路就应以“经济为主”,“经济”又以“生产力”为主,“生产力”又以“科技或工具”为主。
第三,讲“拓展”。一是要拓展讲评课的宽度,扩大知识量,不能就题论题,应根据知识点间的联系,不断启发学生。二是必须加深讲评的深度,对于学生在知识层次、能力深度上应重点突破,进行多层次、深层次的分析。如讲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在本质上有何不同?在现象上有何异同?结果如何?”一题时,我引用了“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先后实行过几次‘新政?为什么要实行‘新政?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一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与认识能力。
第四,讲答题的规范。具体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答案要做到“两化”,即要点化、系统化。要点化是指在组织答案时,首先要量分确定答案要点,文综历史答案一般一个要点2--4分;其次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分辨能力,要根据赋分迅速作出要答几个要点的判断。系统化是指要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来考虑问题,尽量做到答案的系统化。二是语言要做到“两化”,即简单化、专业化。简单化是指在组织答案时,尽量做到高度概括、语言精练。专业化是指要尽可能地用历史学科语言组织答案。三是书写要做到“三化”,即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即在组织答案时,要把每一大问的答案单独作一段,每一大问的答案要点要用序号标明,而且还要注意问题的先后顺序和答案要点的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