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感的双手触摸历史的脉搏
2009-07-30侯秀平
侯秀平
从小我就喜爱历史,爱“读史使人明智”这一至理名言,爱历史的博大精深,爱历史的波澜壮阔,爱历史的沧桑悲壮,爱历史的辉煌过往。1989年,年仅十九岁的我。从河北师大毕业后,便开始了我所钟爱的历史教学生涯。
二十年的锤炼,我早已把身心融入了历史教学,我用情感的双手触摸历史的脉搏,和学生一起尽情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一同感悟历史,思悟今朝,启迪未来。‘忘不了一句句感人的肺腑之言,一个个精彩的教学片段,而最令我难忘的是那堂触动师生心灵的历史课。
这还要从“5·12”地震开始说起。2008年5月12日,是永远令中国人锥心刺骨的日子。那一天,四川汶川山崩地裂,一座座楼房倒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废墟掩埋,黄河呜咽,举国哀泣,同此国殇。那些日子,我陷入了万分悲痛之中,每次看到电视上一幕幕悲惨的画面,我心如刀剜,泪如雨下,悲痛之极,奋笔写下了《震灾无情,人间有爱》的文章。
第二天上历史课时,我满含泪水、声音哽咽地将此文读给我的学生听,他们有的双手掩面偷偷擦拭着泪水,有的满目伤怀,有的满脸悲情。读毕,我稍稍平定了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满怀深情地对学生说:“同学们,这是一场无情的灾难,它把多少活生生的生命推进了死亡和痛苦的深渊,此情此景,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揪心地难受?”同学们都默默地点了点头。“在这场大灾大难面前,作为学生的你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发出了心底的呼唤。“老师,我们不能去灾区救灾,我们可以捐钱、献血……”教室里一片沸腾。我打了个手势,示意同学们静下来:“同学们,你们的满腔热情和甘于奉献爱心的精神,令我感动。现在全国各地已经掀起了抗震救灾的热潮,今天下午,我们学校也要举行‘为灾区捐款献爱心活动,希望你们能献出你们的爱心,付出你们的行动,不论钱多钱少,都会表达你们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刚才我们谈到了发生在神州大地的这场天灾人祸,这场无情的灾难的确给我们带来了难以愈合的伤痛,它考验着我们的意志,震撼着国人的心灵。在大难面前,我们没有袖手旁观,更没有屈服退缩,而是展开了一场与大自然的生死搏斗,我们与灾区人民生死不离,心手相牵,共同奏响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凯歌,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中国人民所凝聚的无穷力量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此时,走在学生中间的我,看到了同学们脸上露出了坚定的目光和镇静的神情,我的语调也变得和缓下来。
我顺势转到下一个话题:“请大家想一想,七十一年前的中国同样面临着一场巨大的灾难,这场民族灾难是如何酿成的?中国人民又是如何面对这场灾难的?”。此时,学生的激情已被点燃,其中一位学生站起来答道:“这是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当时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人民面对强暴没有屈服,而是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全民族抗战。”这铿锵有力的话语激荡在整个教室。我满意地点点头:“答得很好,当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蹂躏着祖国母亲的血肉之躯,山河破碎,大地呜咽。被烧毁的村庄,被炸毁的城市,万人坑中的累累白骨……构成了当年中国大地上一幕幕悲惨的画面。在这场惨绝人寰的灾难面前,中国人民没有屈服。一寸山河一寸血,四亿同胞四亿兵,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民族人民同仇敌忾,不畏强暴,众志成城,奋起抗争,中华民族终于在与强敌的顽强斗争中实现了浴火重生。今天,我们就复习第三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现在让我们一同穿越时光隧道,回溯那段难忘的历史,追忆英雄的中华儿女如何赢得这场伟大的民族之战的胜利。
一堂精彩的历史课,就这样在情感的激荡中拉开序幕,又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慢慢结束。这种寄情于史、寓情于教的教学方式,既使师生的情感交融与共鸣,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