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2009-07-30孟彩红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圆明园历史情感

孟彩红

情感教育作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为教育界所关注。新的课程标准业已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历史教学的三大目标之一,并日益成为三维目标中的首要目标。在历史教学中使学生获得一种情感体验,达到激情励志的功效,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情趣,使之学会读史、学会做人已成为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并日益为不少历史教师所重视。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一、拥抱现实,贴近生活

1,以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现实是历史的折射,历史与现实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现在的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历史加以解释和说明。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讲解帝国主义抢劫、火烧圆明园这座举世闻名、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时,先展示《圆明园遗址》挂图,再出示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时的一段材料,后又报道2000年10月《新闻联播》中的一则新闻:被英国、法国掠去的原圆明园十二生肖文物中的虎头、牛头已被中国通过拍卖竞争胜利收回国内。这样,古今相连、图文并茂、真实地反映那段历史,可以增强学生的真实感和现实感,这就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2,重视乡土教材的利用率

现在很多地方都有了关于本土历史和文化的著作,即乡土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应用能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比如讲高举社会主义大旗的人物李大钊时。可以告诉学生李大钊就是咱们河北省乐亭县的人,从中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就在身边、就在家乡,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开展适时、适度的历史活动课

1,开展课内历史剧、讨论课

历史是由时、地、人三要素构成的活的人生戏剧,感性、形象本应是它深入民众、通俗感人的艺术魅力所在。如《戊戌变法》一课,可以让学生分饰光绪、康有为、慈禧、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变法初始中的君臣长谈、南海阔论推改革,变法受挫中的母子反目、慈禧揽权再垂帘,变法失败中的志士诀别、去留肝胆两昆仑等三幕的表演,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由兴起到失败的过程。

2,户外活动课的开展

感受历史智慧是一种愉悦。现在教学已经不再拘囿于课堂教学,学生完全可以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感受社会所蕴涵的各种历史智慧。历史课可以成为一种智慧性的学习活动,可以从中寻得快乐。如学生可以集体开展一个课题,如研究一个古城镇的发展史,研究乌镇旅游景点的由来及所蕴涵的人文底蕴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触动学生的心灵,更为可贵的是,通过户外活动,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加深对珍惜生命、珍惜文明的理解。

三、信息技术的利用:让过去的历史“重现”

“过去性”是历史学科的一大特征,因此人们无法再经历、再触摸过去发生过的历史。而单纯凭借前人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去想象历史、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对中学生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却可以快速便捷地使学生观看到大量与历史内容相关的音像动画材料。如我在《甲午中日战争》一课的教学中,导入新课时,以蓝色的大海为背景,伴随着一段缓慢而沉重的旋律,轻轻地、慢慢地朗诵着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的一首诗“甲午风云/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大海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历史不会忘记海战风云,中华民族将永远记住1894年”,营造出一份凝重、悲壮、肃穆的气氛,紧扣学生心弦。在讲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时,组织学生观看录像《甲午风云》片段。当画面上出现左宝贵亲临玄武门城头,身中数弹仍继续指挥作战,和致远号中炮船身倾斜时管带邓世昌挺立舰头沉着下令向敌舰撞去的场面时,同学们被他们拳拳爱国之情深深地感染着。当画面上出现日本帝国主义在旅顺对手无寸铁的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时,同学们愤怒不已,情不自禁地握紧拳头,咬牙切齿,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了憎恶之情。当录像放完之后,我又用鼓击打《义勇军进行曲》,那雷鸣般的鼓声揪住了同学们的心,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总之,将情感教育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有机结合,必能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使学生既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情操得以陶冶,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圆明园历史情感
梦回圆明园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游圆明园有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圆明园里过大年
新历史
情感移植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