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做法

2009-07-30程国刚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交流数学

程国刚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21世纪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竞争意识。

笔者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中发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双基”,又要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方法,同时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方法及手段。因此,只有做到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二、创造情境,适当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需要的情境,学生在自己独立探究学习的基础上,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再交由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这样便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了环境,提供了内容。如果没有独立学习做前提,直接把问题提出交给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这种合作学习将是低效率的,甚至是无效率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但得不到培养而且会逐步减弱,不同层次学生资源的发挥也会受到阻碍和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具有一定价值的讨论问题,交由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对于浅显易懂或没有研究意义的问题,学生能自己独立解决的,就不需要开展合作学习。对于有较大难度的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再交由全班学生和教师共同合作解决。

三、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倡导呼告式合作学习形式

小组合作就是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而进行的,在小组范围内展开研究讨论,研究讨论的目的是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研究过程中,每个人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与学习和交流,讲观点,讲思路,谈方法,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修正,以便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但是我们常发现在“讨论交流”合作方式的学习中,学习认真的、基础较好的同学积极投入讨论,参与交流,而学习不认真、成绩较差的同学往往不参与交流,甚至游离于讨论交流之外。为了有效地抑制这种不参与、不合作的现象。在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举手回答,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及问题的难易程度,安排所在小组的成员来回答,最后再由小组其他学生及时做纠正补充。

实践证明,这种呼告式合作能强化小组各个成员之间的互动,保证了小组学生的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他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加强指导,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动功能,培养学生参与活动、与人合作、与人竞争、向往沟通等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主动发展、提高效益的目的。

责任编辑:罗艳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交流数学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
错在哪里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