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实现“四化”
2009-07-30张宏国
张宏国
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我认为要实现“四化”。
一、政治课教师素质的优化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竞争的加剧,提高学生素质已成为我国教育面向21世纪的主题。要提高学生素质必须首先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这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如何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
1,品德素质。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优秀的品德素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最起码的要求。只有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民主法制观,才能明确自身发展的目标,找准实现人生价值的坐标,为祖国服务,为社会服务。
2,文化知识素质。文化知识素质是政治教师素质的基石。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还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以广博的文化知识作为依托,知识结构才算是优化的,讲课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能力素质。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知识素质都要通过能力素质来发展和实现,特别是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知识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得到有效的发挥。而能力素质是由终身学习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要素组成的有机体。
4,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人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塑造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不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需要,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有正确的动机和需要,培养正当的兴趣和爱好,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磨炼坚强意志,不被社会世俗左右,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气质和性格。
二、课堂教学的优化
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在课堂。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要注意途径的多样性,对象的易接受程度,讲授的艺术性,发挥各个教学环节的整体功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1,教学目标要科学
教学目标是教师授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导向作用。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科学,有利于学生发展。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学状态,就可能获得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根据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来制定该学科教学的总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并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分解细化以适应全面的教学目标来统领课堂教学,让师生对整个教学过程心中有数。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学就能朝着既定的目标循序渐进,步步到位。
2,让课堂活起来
(1)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实践证明,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教学时老师要构建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一些理解、信任、关心和支持,以高涨的热情和愉悦的心情组织教学,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宽容去感化学生,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乐于接近自己,乐于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内容。
(2)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在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部分内容时,我选择了案例教学法,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分析讨论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精神,使政治课教学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且富有实效。
(3)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很多学生感到难理解。要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可利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把学生的直观感受与书本上的间接知识衔接起来,强化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变抽象的说理为直观形象的教学。例如:上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历史的回顾”这一部分时,我选择《鸦片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开国大典》等几部电影中一些特殊片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使学生从感性人手,在理性上积极思维,使学生充分领悟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也教学生明白了中国不是不想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不断激起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层层涟漪,使课堂气氛为之一新,告别“闷课”,营造“活课”,让课堂活起来。
3,让学生学会学习
人的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内化过程只能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因此,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的灌输和说教,而是要把改进教法与指导学法结合起来,在教法中体现学法,指导学法。著名教育家奥尼舒克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充补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我国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的也是方法的重要性,教师要通过点拨思路,讲授方法,训练技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持续发展的能力,获得新的生长点。
三、课外活动的实践化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它在促进知识的综合化,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情感,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方面,具有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教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节后,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了解自己周边的杂货铺、外商投资的皮鞋厂、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加油站、镇办食品厂这些单位人员多少、资产的多少、经营状况、纳税情况、分配情况等。分析它们所属的经济成分、作用、意义。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优越性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实践证明。根据教材的内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外实践系列活动,将显性的说教化为隐性的渗透,变封闭型为开放型,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对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明显。
四、考试改革的能力化
素质教育同样要采用考试的手段来检查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学生素质包括诸多方面,传统的以知识记忆的多少的考试已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素质。高分数、低技能使很多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不能有机结合,更不能很好地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学生学习了“可持续发展”这一内容后,对其概念、含义、要求背得很熟,可是对自己身边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后代”之间的尖锐矛盾不观察、无思考、更无解决办法,纯理论而理论,纯概念而概念,学生成了读死书,考死知识的机器。为改变这一现实问题,我认为,为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从学生考试这一环节加大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试内容力求全面,既要对学习态度、道德修养、行为规范、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以及关心时事政治等情况进行考查,更要加大对知识运用、学生思维等情况的考查,变单纯的知识考查为能力素质的全面考查。使师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发挥考试的积极作用,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