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提问真正发挥“助产士”作用

2009-07-30陆锦妹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助产士品德课教材

陆锦妹

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好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触动学生的灵魂。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使课堂提问真正发挥“助产士”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我在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反思和斟酌,在此浅谈一些体会和做法。

1,“问”要新颖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一堂思想品德课的开端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成功与否。如果教师能够运用新颖恰当的新课导人方法,既可顺理成章地引出下一个环节“主题教育”中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观念,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必须讲求提问的艺术性,要根据教材内容,多渠道、多角度地设计提问。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三框“难报三春晖”时,我提出三个问题:“你能记住父母的生日吗?你父母过生日时,你是怎样做的?父母生病了,你怎么办?”学生的兴趣马上调动起来,对本节课的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2,“问”要技巧

课堂上,经常有老师这样问:“同学们,听懂了吗?”“听懂了吗”,一句看似极为关切学生的话语,多年来曾让学生为之感动,也曾让许多教师为之效仿。殊不知,学生真的听懂了吗?会不会有的学生为了自己的面子不懂装懂?为此,在课堂上,“同学们,听懂了吗?”可否换成一种问法?“同学们,我讲清楚了吗?”从表面上看,这是言语的变换,实际上,这一变化,变出了角色换位。从教师角度看,既考虑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了解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可以使教师重新思索自己课前的预设,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学生角度看,既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快速回顾(即粗“温”),又可以让学生养成善“思”的良好习惯。这问法的一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关注学生发展的理念,体现了新形势下师生平等的深层内涵。

3,“问”的难易要适度

据心理学家研究,如果人能够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去回答某个问题,那么思维过程就不能发生;当提出的问题需借助于那些他所不掌握的知识才能解决时,思维过程也不能发生。课堂提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准备程度,即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享受学习”关于“学习中的苦与乐”这个内容时,我就设计一个问题:“只听说过享受美味,享受美妙的音乐,在学校的学习当然不是美食和音乐,怎能说是享受呢?”学生们的胃口被吊起来,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起来了。与此同时,提问必须与学生原有知识相关联,相衔接。也就是说,问题太难,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不了,望而生畏,长时间这样,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太易,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不屑回答,时间长了,就会助长学生的骄傲情绪。这些都不利于形成学生的健康心理或情绪。因此,难易适度的提问,应当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即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思考之后,能回答上来。本人认为课堂提问的难易度,应当以全班2,3的学生经过思考能回答上来为宜。

4,“问”要有坡度

所谓坡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入求知的高度。对于教材中的难点,可以设置合理的坡度。这既是考虑学生思维的特点,也是为了贯彻素质教育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框的“财产留给谁”这一内容时,我就用滚动式的案例的方式,先只讲故事的梗概,将基础知识串连起来,随着案例的一步步复杂,涉及的知识就越来越难,学生在悬念中兴趣就会越来越高。

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问要适时、适人,将简单的问题留给基础差的学生,将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留给基础好的学生。提问后,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有呼应,对学生的回答作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判,对的应加以肯定,给予鼓励,错的应予以指导,不完整的予以补充,有独到见解的应加以赞扬。这样才能发挥提问的重要作用,让更多的学生广泛参与,起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5,“问”的广度要适当

教师首先要明确教材涉及哪些知识点,哪些是基础知识,哪些需要深入理解、透彻分析的,要做到心中有数;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超纲的不宜多讲。教师不要以为知识点铺得越广,就越能显示自己的教学水平。其实不然,课程标准是教师授课的重要指导和依据,它的制定是科学的,既遵循学生知识和思维的规律又遵循教学的规律。与教材有关的时事热点可以适当提到,目的也是让学生用书中的观点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将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但如果问题扯得太远,不利于回到教材中来,学生书中基础的东西都没有掌握好,就去求难求繁的东西,只会使学生“雾里看花”,越来越糊涂。例如:我在教学九年级关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为了切实突破“自觉履行环保义务”中的落实环保行动,以实际行动落实环保的目的,我从小处着手,提出了问题:我们学校存在哪些环境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因为这个问题是从学生朝夕生活的学校说起,因此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真的认为自己就是出金点子的高手。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的角色出发,为学校的环保献计献策,同时也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

6,“问”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思想品德课是塑造人的灵魂的课程,初中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关爱集体,关爱社会,保护环境等内容,教师都可以就地取材,来个现身说法,“现炒现卖”,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努力学习、不关心集体、不爱护环境的问题进行直击,在事实面前,他们会有强烈的震撼,在以后的行为中也就会自律许多。

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我们知道,思维是从遇到问题开始的,问题提得好,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并致力于探究和解决。因此,每一节课最后的结课并不意味着这一课就结束了。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三框“难报三春晖”时,我就这样设问到:你想在哪个特别的日子里向爸爸妈妈献上一份爱的礼物?你的礼物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这一问,就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比苦口婆心地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的效果好得多。如果每堂课教师能留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反思:这一问题你又做得如何呢?这样就显得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和教育意义更深,启发性更强了,最终达到“育人为本”的根本目的。

总之,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提问,力求掌握和发掘课堂提问的技巧。让课堂提问真正发挥“助产士”的作用,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和德育功效。

猜你喜欢

助产士品德课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我国助产士专业体系现状分析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