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2009-07-30汤春玲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方法探究

汤春玲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这一理念,就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和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效果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就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三维目标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并掌握一定的学习科学的方法。而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教学活动的改革,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实现教学目标。笔者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探究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环境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的教学方式。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可以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探究式的方法进行教学。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方法,首先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一门非常贴近生活的学科。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学习科学对我们的生活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时,对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这一特点,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在学生探索验证实验完成后,笔者接着又提出问题:为什么喝汽水会使人感到凉爽?在汽水里有什么呢?学生会很感兴趣。接着指导学生做实验,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打开汽水瓶时会涌出气泡?为什么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并让学生思考,明确汽水瓶里有二氧化碳的存在。这样,就使枯燥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多运用探究式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效果自然会提高。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教师不能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的探究草草收场。例如: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时,若在探究中途遇到电流表没有读数,电路出现故障,教师不能为了完成课堂任务而匆匆忙忙一带而过,忽视了故障的原因。这样做,不但把一些绝好的纠正故障的教育机会给忽略了,而且对学生易形成反面教育效果。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遇到困难容易模仿教师,也草草而过,达不到教育目的。

二、自主学习,利于自我提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科学教学中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主动发展。

1,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提高自我

科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或实验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借助实验操作启动灵感,培养能力,实现自主探索性学习。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敢于面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还要创造条件,敢于和善于把学生推到问题的面前,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只有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才能暴露出认知能力上的不足,通过阅读、观察、记忆、思考、想象等认知策略,提高认知能力。例如,学习浮力的知识时,在介绍了沉浮的规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要求学生自制潜水艇。学生想了很多办法,有的学生找来两个小玻璃瓶做船体,两端套上细管,一端插入水中,另一端浮出水面,通过吸气和吹气控制它的沉浮。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感到了学习过程的乐趣,不知不觉地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自我学习的积极性。

2,提供自主学习空间,实现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由于学生都喜欢上网,那么,科学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途径和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重要手段。例如:全球现在最关注的是环境问题,在中学科学教材中提到的不多,这就需要学生去探究更多的与环保有关的知识,如“厄尔尼诺现象”,还有新能源、新工艺,“可燃冰”、“纳米技术”等,可让学生自主到网上去查阅资料,给他们广阔的空间,实现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三、合作学习,促进自我发展

合作学习就是由教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有疑惑、有争议、认识模糊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争议中得出正确的观点,形成正确认识的学习方法。运用合作学习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知识是需要合作完成的,例如对“摩擦力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的研究,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实验研究,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最后得出结论。这样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知识,而且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探讨和交流中思维也得到训练和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这两点而言,合作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只有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导学思想,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以集体力量去教育、感化每一个学生个体,发展他们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才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课堂效率才能够提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使学生的全部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并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培养科学思维,从而有效地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方法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科学拔牙
我的教学方法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