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的青春谁做主?

2009-07-30邵怀美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09年6期
关键词:罪错青少年老师

邵怀美

背景材料:

第四节课下课,劳技老师把一个钱包重重地摔在邹老师的办公桌上:“瞧瞧你班的好孩子,这是小列落在实验宣的钱包,你看看吧,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可怕……”打开一看,里面有五十多元钱,学生证,饭卡,还有两个安全套!

小列,刚入学时成绩排全班第二,一学期下来,跌落到二十多名。上个星期天,邹老师远远看见他和一个女孩子很亲密,正打算找他谈呢,没想到……

邹老师望着桌上的钱包,心痛不已,陷入深深的思考……

案例思考:

1、你认为邹老师将怎样处理小列的事情?

A、与其家长联系,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

B、顺其自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c、痛斥一顿,给其记过处分。

D、促膝长谈,巧妙疏导。

2、中学生性罪错近些年已不是稀奇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广州市稳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最新的调查结果表明,在青少年中,15岁及以下就恋爱的就有3-7%,可见现在的中学生谈恋爱,不仅发生在高中,而且越来越低龄化。一份全国性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还显示,19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平均5%-10%的男孩和3%~8%的女孩有过性经历或者性体验。

目前青少年的性生理发育成熟期普遍提前2至3岁。他们急于了解身心的变化,对异性充满好奇,在心理上会产生性的需要,这是正常的。这个时候,青少年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再加上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着青春期性教育滞后的状况和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如不健康的“性文化”,包括色情文学、色情影视等),如果再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诱使一些学生模仿、效尤,误导他们走入歧途。中学生从早恋发展到性行为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在青少年性犯罪的案例中,有不少是由于中学时陷于早恋,而又由性失误走向性罪错的,青少年性罪错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行为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极大危害,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该怎样遏制这一现象的发生呢?班主任们绞尽脑汁:

“不能强行压制,只能疏导”;

“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们想想,考虑他们所处的环境,找到形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

“不应该发生问题了再想办法,应该防患于未然,平时多给予指导帮助,多进行青春期教育,包括性教育,帮助他们‘解惑,安全渡过青春期”。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分析解决:

邹老师冷静地分析:现在去家访,肯定会招致家长的责罚。弄不好,情况会更糟。应该先了解清楚情况,再对症下药。她找小列要好的同学询问情况,原来,小列从小由奶奶带大,半年前,父母离了婚,他跟父亲生活,他父亲长年在外打工。这段时间他经常往外跑……

邹老师这样诊断: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不足、大众传媒的误导、家庭关爱缺失,是造成小列早恋的重要原因。父母离异在小列心中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痕,他在风雨飘摇的家庭中感到无助,转而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另外,父亲的无暇管教和奶奶的溺爱,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一天放学后,邹老师把小列叫到办公室,拽这一把椅子让他坐在跟前。小列低着头,不敢看老师。

“早想找你谈谈了,你认为咱班的学习风气怎么样?”邹老师和颜悦色地问。

“班级的学习气氛挺浓的,同学们劲头很足。”

“你对这段时间自己的学习状况怎么看?”

“学得不好,我都滑到23名了。”小列嗫嚅地说。

“有没有分析原因呢?”

“老师,我知道你找我什么事,我去过劳技老师那了。”

“那好,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我看见过你和一个女孩子走得很近。”邹老师直言。

小列抬头看看老师,先是惊讶,很快低下了头:

“她是我初中的同学,没考上高中,现在不上学了……身处这样的家庭,妈妈的离去、爸爸的忙碌和冷漠,让我产生被遗弃的感觉,他们不爱我了,奶奶也不知道我需要什么,她的关心和帮助使我们走得越来越近……”

“那你能跟老师解释一下那东西是怎么回事吗?”邹老师还是很温和。

“那是网吧一个大哥给的……不过,老师,我向您保证,我没干那种事,请您相信我!”

望着小列急红的脸,邹老师心里那块石头落了地:

“好,老师相信你。这件事老师会为你保密的。你才16岁,如果真的发生了那样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后果吗?”邹老师加重了语气。

邹老师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递给小列:

“你先看看吧。”

上面打印了青少年性罪错的危害。

“老师你骂我吧!”

“我为什么要骂你?你们处在这个年龄,被异性吸引是很正常的事,人人都会有的,只不过有人能正确把握,有人却可能误入歧途。你们思想上尚不成熟,经济上还未独立,更谈不上有事业,不是恋爱的时候,如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谈情说爱上,做出自毁前程的事,那可不是聪明孩子的选择。”

小列把头埋得更深了。

“你们之间产生的不是真正的爱情,满眼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看不到缺点,不能对异性有全面、正确的了解,如果再受到网络上不健康内容的误导,你会失足的。你刚才也看了,未成年人发生那种行为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甚至身心健康,尤其是女孩子。你是一个男孩子,不能做出伤害女孩子的事。”

小列很不自在,静静地听着。

“退一步说,如果那个女孩真的很优秀,你可以‘冷冻你们的感情,等到阳光、水份充足时,再‘解冻,让它生根、发芽、成长,否则,你们摘到的只能是苦涩的青果。”

小列点点头。

“开学时,是你父亲送你来的吧?你父亲应该和我差不多大,但看上去要苍老许多,难道你不想通过你的努力让你的父亲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老师。我明白了。”

“虽然你的父母很忙,很少有时间过问你的事,但我相信他们都非常爱你,我想你不会让父母再为这样操心了吧?学习、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老师会帮助你的。小列,美丽的青春自己要做主!老师相信你!”

“谢谢老师,我会的!”小列一脸的坚毅。

在对小列进行行为矫正时,邹老师并没有把安全套的事告诉他的家长,而是经常督促小列的父母加强与他的沟通,关注小列的阅读内容。同时邹老师又向心理老师救助,讨教心理学知识,从更专业的角度对他进行心理疏导,使与小列的“话疗”更具针对性,防止情况反复。同时邹老师又发动几名学生多与他交流,帮助他学习。渐渐地,小列外出的时间少了,学习的身影多了,期末考试,他又回到了前五名,信心十足地重新张起理想的风帆……

反思启示:

中学生早恋甚至出现性过失行为是件非常棘手的事,邹老师凭借对学生真诚的爱、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和多年的工作经验成功处理了这一事件。可见,问题不在大小,而在于要真正给问题把好脉搏,切中要害,才能奏效。

我们来分析一下:邹老师的成功在于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邹老师发现小列犯错误之后,不是暴风骤雨式的训斥,而是先找学生了解情况,掌握处理问题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找准时机对小列促膝长谈,“拽这一把椅子让他坐在跟前”充分尊重学生,先放松学生心理,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进入话题。

谈话中,邹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坦诚对待学生,开诚布公地长谈,使学生打消顾虑、敞开心扉、道出实情,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更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邹老师将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跟一个16岁孩子谈“性罪错的危害”,照顾到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用书面文字交流。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又乏衷心的告诫。当小列表示没做那种事时,“老师相信你,这件事老师会为你保密的”,学生的心里安全了,更愿意接受老师的开导,这样,教育才会有效果。

从肯定异性相吸是正常现象,不具备早恋的条件,到早恋的危害,对学业有影响,无不渗透着邹老师的爱心。对当事人双方的分析也是客观的:肯定了小列其学习基础好,鼓励他要用今日的努力去拒绝将来的懊悔,将父母的期待化作动力,用知识来改变命运。显然,小列被打动了、接受了。

整个教育工作中,邹老师善于指出要害,让小列思考,有所感悟,这样的教育才水到渠成:他“知道该怎么做了”,集中精力于学习,成绩显著提高,他真的变了!另外,邹老师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向心理老师求助,巩固了教育的效果,显示了一位老教师的用心!

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面对问题,我们要充分重视,研究解决的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邹老师的“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是成功之举,我们不妨从邹老师的工作方法中学习经验,提升为学生“解惑”的能力和水平,真正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编辑李莉

猜你喜欢

罪错青少年老师
青少年发明家
罪错未成年人拟分级处分值得期待
分级干预: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处置的优化选择
对罪错未成年人不能“一放了之”
六·一放假么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