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老油田稳产基础强化专项治理探讨

2009-07-30严小玲王爱青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9期

严小玲 王爱青

摘要:通过夯实老油田稳产基础需强化专项治理工作的探讨,提出了强化油藏经营管理理念,必须不断深化单元目标管理责任制。

关键词:夯实;老油田稳产基础;专项治理

中图分类号:F41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9-0303-01

1夯实老油田稳产基础

2008年,我矿加大停产井、水井、水质专项治理力度,努力完善油藏开发井阿,夯实老油田稳产基础。

(1)停产井修复专项治理:针对停产井多,油水井利用率低的现状,我矿对停产井进行了详细调查摸底,加大大修扶停产井力度,2008年1-9月大修扶停产井完工21口。开井18口,平均单井增油3.4吨,累增油2305吨,取得了较好效果。

(2)水井专项治理。

油井转注=2008年采油矿在5个区块共安排部署老井转注井12口,其中整体调整单元3个9口井,零散转注井2个单元3口井。1-9月已完成油井转注12口井,实现日增注水量588m3/d,对应油井中已有17口见到注水效果,日增油25.4吨,累增油1438吨;注水井开井数比2007年12月增加18口,稀油注采比由1.08%提升到1.21%,新增水驱储量238万吨,全矿注采对应率提高了1.4%。

停注并修复治理:2008年1-9月份,注水井大修扶停6口,投注6口,恢复日注水370m3,对应油井中已有6口见效,日增油7.4吨,累增油798吨,恢复注水储量395万吨。

注水井查换管工作:1-9月完成注水井检管、换封35口,实现日增注水量348m3,对应油井中已有17口见效,日增油18.3吨,累增油864吨。

注水井配套技术改造:为改善注水井工作状况和洗井条件,完善了10口注水井洗井回收流程。为确保污水系统平稳有序的运行,分别在回灌站进行了增容改造。

(3)水质专项治理:在前几年对滨一污、滨二污、滨五污水站改造工程实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加强了药剂的筛选和加药过程的管理,强化了水质各个环节的检测和监控,水质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1-9月共处理污水375万3,符合率达到84.8%,比去年同期(78.1%)提高了6.7个百分点,比计划(78%)提高了6.8个百分点。同时加强了利津污水站改造工程收尾工作进度,目前一期工程已投产,改善了利津油田的注水水质。

2强化油藏经营管理理念,不断深化单元目标管理责任制

(1)深化单元目标管理,提高油藏开发管理水平。

自2000年以来,我矿实施开发单元目标管理责任制,一是实施油藏分类分级管理,使单元目标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通过实施分类管理,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确保了采油厂各单元开发工作良性运行。二是建立了多学科、多部门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的高效开发管理运行机制,三是实施了单元承包考核机制,有力地调动了单元目标管理人的积极性。

通过单元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我矿老油田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管理单元保持了稳升态势,稳升率82.3%,产量上升型单元由去年末的12个上升到18个,产量稳产型单元由去年末的9个上升到17个。自然递减由96年的25.2%减缓到2008年的7.38%。含水上升率由1996年的2.9%减缓到2008年的-0.24%。

(2)强化动态分析,搞好群众性挖潜增效工作。

一是完善了油藏动态分析制度。为了强化油藏动态分析,将季度动态分析制度改为月度动态分析制度和年度动态分析比赛制度。采油矿每月组织一次油藏动态分析,采油队进行油、水井单井或注采井组的动态分析,利用油、水井各项资料,以注水井为中心,重点分析不正常注采井组和重大措施井,找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下步措施意见;采油矿和地质所从不同角度对开发单元进行动态分析。采油矿重点分析单元配产配注指标完成情况,主要开发措施执行情况及实施效果,提出下步措施意见,地质所主要进行油藏开发规律(自然递减、含水上升等)、油水运动规律和油层压力变化状况分析,提出下步注采调整意见。

为了推动群众性油藏动态分析活动的广泛开展,采油厂每年开展一次油藏动态分析比赛活动,比赛分技术干部组和职工组。技术干部组主要进行开发单元的动态分析。职工组主要进行油、水井单井或注采井组的动态分析。通过比赛,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我厂动态分析的成功做法与成果,交流对开发生产起指导作用的动态分析新方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全厂广大干部职工进行油藏动态分析的积极性。

二是规范油藏动态分析方法。我矿所管辖的油藏复杂,类型多样,根据油藏特征及储层性质,滨南油区的油藏类型可分为复杂断块油藏、低渗透油藏、特殊岩性油藏、稠油热采油藏。不同类型的油藏具有不同的开发规律,因此,不同类型油藏动态分析的重点不同。根据油藏特点和开发实际,我们探索出了各类油藏的动态分析方法,为搞好油藏动态分析提供了保障。

三是强化油井工况分析。将各开发单元的五项地面管理指标(机采系统效率、换泵周期、泵效、抽油机五率和工况合格率)合理分解到每个开发单元,确定相关单元的各项目标值,实现超前预测,整体控制,从而确保全年技术指标的完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单元目标管理和成本、单元目标管理和单井措施、单元目标管理和奖金考核”的三个结合,实现了“目标到单元、措施到单井、运行到月份、责任到人头”的四个到位,并建立了“厂、矿、队、班组”四级单元目标管理体系;完善了月度、季度、年度的工况分析运行办法;规范了《油井工况管理》等台帐,结合PEOffice工况分析软件,使基层工况管理分析有数据、工作有标准、检查有依据。经过几年的实施、完善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采油厂特色、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油井工况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油井免修期由2000年的539天延长到目前的568天,工况合格率由68.4%上升到70.5%,机采系统效率由17.7%上升到22.5%,五率达标率由90.5%上升到95.65%。

(3)构建油田开发管理信息平台,提升油田开发管理水平。

一是充分利用计算机一体化软件,搞好油水井日常动态分析。为全面提高油田开发管理水平,我厂大力推广油田开发业务可视化平台、PEOffice系统、OFM等一体化软件。一体化软件的应用实现了油藏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油水井和油藏生产动态变化,及时进行日度动态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地质、工艺技术人员协同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在油田动态综合分析、开发调整和措施优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油田生产指挥系统”框架逐步形成,建成了从基层队到采油矿到采油厂三位一体的、畅通的生产信息通路。利用统一的平台,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生产信息,直观地了解生产单位地面工程拓扑关系和生产事件影响到的产量,准确、全面地掌握油田生产情况,提高了生产组织水平和事故处理能力,减少了运作时间,降低了运行成本,优化了生产运行和资源调配,提高了生产管理系统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是开发采油队信息管理平台,提高了基层管理水平。2005年以来,我厂开发了采油队信息管理平台。基层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基层技术人员通过平台提供的共享数据,按照平台标准规范进行分析和制订工作计划,对单井、井组、区块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尤其是对于新踏入技术与管理岗位的人员更为重要,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和熟悉情况。基层信息化建设的蓬勃开展,带动了基层队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