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拥挤收费分析
2009-07-30何帅
何 帅
摘要:首先通过经济学分析对拥挤收费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拥挤收费三类不同更使用者的影响进行了剖析,并就收费公路现有未深入研究的难点进行说明,之后通过新加坡收费经验以及新加坡与英国收费技术的借鉴,对我国拥挤收费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拥挤;收费;分析
中图分类号:F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9-0071-01
1拥挤收费的经济学原理
城市公共道路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它与纯粹公共产品的区别是有一个“拥挤性”临界点,在达到拥挤点之前,公共道路不具有排它性,使用者存在非竞争性,这时候使用道路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当准公共产品的使用量达到临界点后,边际成本会快速增加,此时道路系统的排它性与使用者之间的竞争性愈发明显,道路系统与外界以及道路系统内部的矛盾日益突显出来。亦即道路使用过度出现拥挤的根源是个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的差别,如下图所示。
如图所示,在道路不拥挤的情况下,道路使用的个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一致,但是随着交通量的增加,社会边际成本开始大于个人边际成本。因此,如果考虑社会边际成本,最优的交通量应是Q1,如果不考虑社会边际成本,则交通量会达到Q2,从Q1到Q2的这一区间内,社会成本高于社会收益而且差额越来越大,即社会的总剩余在减少。为了抑制交通拥挤,使得道路使用的总福利保持在最优的状态,采用拥挤收费的办法增加驾车者的使用成本,理论上来说增加的费用应该是SMC和PMC之间的差额,即:△C=SMC-PMC,这样就能使得交通量达到最优效率的数量Q1。当然这里提出的只是一个最简单的模型,实际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2拥挤收费的影响分析及实施难点
2.1拥挤收费对不同收入者的影响
可以想象,拥挤收费政策实施之后,原有的一些驾车出行者会换乘其他交通方式,或者取消出行,或者改在其他时段或路线出行,这些驾车者收入较低;而收费不可能无限制的涨价,仍然有人要驾车出行,这个出行群体一般来说收入较高。从经学学角度分析,可将拥挤收费对不同收入者的影响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的收入者,Ed=△Q/△P=(Q2-Q1)/(P2-P1),需求价格弹性Ed>1,价格即拥挤收费额P增加一单位,交通量Q减少的幅度多于一单位。对于这部分公路使用者来说,实行拥挤收费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2)需求价格弹性等于I的收入者,Ed=1,拥挤收费额与交通量的变动数额一致,方向相反。增加一单位收费额,降低一单位的交通流量。这部分收入者对公路进行拥挤收费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认为走这条路比选择其他道路仍存在一定优势,仅当这部分公路用户所收取的拥挤收费额超过其消费者剩余时,才转而走其他道路;
(3)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的收入者,Ed<1,这部分消费者使用该条公路缺乏弹性,比较稳定。收取拥挤费
额与否对其通行行为并未产生较大的影响。
2.2拥挤收费的实施难点
(1)城市的商业中心区因车流和人流的减少导致的不景气风险;
(2)为保证交通流的高效率,拥挤收费的区域范围和时间段确定问题;
(3)实施收费如何有效解决中心区域实施拥挤收费后,因部分车辆绕道行驶造成的该部分车流量迅速下降,而周边拥挤问题;
(4)如何在动态车流量下,依据不同时段需求制定合理费率问题;
(5)政府公众形象维护方面,如何就拥挤收费给与合理解释,以及对收费口的拥挤、逃费问题的规制。
3国外拥挤收费的经验及技术
3.1新加坡的收费经验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城市道路拥挤收费并且获得成功的国家之一,其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的区域通行证方案的后来的电子收费系统两个阶段。1975年开始实施的区域通行证方案划定覆盖中心商业区的725公顷区域作为交通控制区,在边界上设立27个车辆入口,载客不足4人的车辆要想在高峰期进入控制区,必须出示购买的通行证。经过20多年的运行,区域通行证方案被证明是控制高峰期拥挤的有效手段;
(1)交通量早高峰期进入控制区的机动车辆从74000辆/日下降到41500辆/日;
(2)提高了车辆行驶速度;
(3)导致出行方式向公共交通转移,工作出行中乘坐公共交通的比例从33%增加到69%;
(4)增加了财政收入。1998年5月改为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RP(ELECTRONIC ROAD PRICING),效果良好。
3.2新加坡和英国的收费技术介绍
新加坡实施的电子收费技术,是在车辆上安装一枚记录了车辆相关信息的防拆卸电子标签,收费区域的所有人口均安装电子标签读写设备。读写设备读取进入车辆的电子信息,将信息上传至结算中心。对于那些没有电子标签的车辆或电子标签不合法的车辆,这套系统通过拍摄并保存车辆图像,加以事后追缴和罚款。对于外省市车辆,在市界入口处提供电子标签的租用服务,车辆出境时退还电子标签,并对费用进行结算。两种方式都可以通过定期邮寄账单、银行账户或信用卡结算的方式进行结算。英国伦敦的牌照自动识别,伦敦实行的是通过摄像系统完成的牌照识别系统。这种系统技术简单,设备成本低,但后台处理工作量大,对于少部分不能自动识别的车牌,还需要人工识别。外地车辆要在车辆离境时予以检验或结算。
拥挤收费的一个趋势是更多地应用ITS(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成果以及自动车辆识别系统,自动车型分类系统,逃费抓拍系统等电子信息技术。
4对我国实施拥挤收费的建议
在我国的城市道路人均里程和人均面积都远低于世界上的平均水平,因此不能把拥挤收费作为唯一的办法,而应该把拥挤收费与城市道路建设结合起来,并采取其他一些配套措施。
4.1注意社会公平
涉及拥挤收费的公平性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对待公车,因为公务出行的费用是由国家来支付的,所以征收拥挤费对抑制公车出行起不到作用,因此拥挤收费必须和公车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拥挤收费的实施必须配合公共交通的大力发展,因为拥挤收费的实施必然会使一部分驾车出行者放弃自家车而改乘公交车辆。如果公共交通系统运输能力不足,则会造成严重的乘客拥挤,对拥挤收费的顺利实施极为不利。
4.2收费过程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化
应加强收费监督,保证收费的透明化运营。收费部门如果利用收费的垄断权利谋取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则收费纠纷会由此产生,因此,应从技术和管理体制上保证收费的公开、公平,使交费者明白消费,预防交费纠纷及其产生的不良后果。此外,资金的使用也应透明化,并应用在改善道路交通状况上面,让公民清楚拥挤收费所收资金用于改善他们的出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