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谋求商业落点
2009-07-30许磊
许 磊
维基的价值并不仅局限于社会意义,这个行业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不过对中文维基而言,累积用户仍是第一要务。
互动百科CEO潘海东7月18日首次披露: 该公司已于今年初获得3000万美元风险投资。“这是资本市场对维基行业商业价值的一种肯定。”潘海东说。
据了解,本次注资的DCM创投已经是第二次投资互动百科,它在2008年初进行了首轮投资。DCM创投中国合伙人林欣禾在“2009中国维基行业峰会”上强调,他十分看好中文维基的商业价值:“维基迟早会成为互联网基础应用之一。仅广告模式一项,维基广告有高精准度和用户的高吸附性,效果就一定会比现有SNS等模式要好。”
商业价值可期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维基的存在意义似乎仅有社会价值。比如全球最大的维基网站Wikipedia,社会募捐是其惟一的收入来源。
潘海东却认为,Wikipedia没做成的事情其他人未必不行。2002年2月,活跃度很高的西班牙语版Wikipedia突然宣布退出,并重建了一个独立的自由百科,其领导人给出的解释正是“未来可能会有商业广告”。
其实,Wikipedia创始人Jimmy Wales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做一个非盈利机构,wikipedia创立时正赶上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而维基是一个新生事物,对业务模式、盈利模式的探索困难重重。“Wikipedia选择公益模式,实际上是迫不得已。”潘海东说,2004年,Wales独立创办了维基商业网站Wikia,并获得了亚马逊1000万美元的投资。这也坚定了他在中国实现维基商业价值的决心。
生存发展靠用户
作为投资人,林欣禾希望这笔对互动百科的投资能够在10年之内看到回报,但他也表示,盈利还不是互动百科目前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虽然维基的广告效果值得期待,但广告确实会影响到用户体验,所以在成规模之前,先得把体验做好。”林欣禾认为,等到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再考虑盈利模式也来得及,像百度、腾讯一样,“没有庞大、稳定的用户群,一切都是空谈”。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主任胡延平指出,互动百科和百度百科迅速崛起,已成为国内维基行业的领跑者,而Wikipedia中文版无论是内容更新速度还是用户流量都有下降态势,这在2008年6月之后尤为明显。胡延平认为,文化和使用习惯的差异是MySpace和Facebook这些在国外很成功的网站在中国无法立足的主要原因。
网友“落不凡”已经在互动百科创建了693词条,协作词条数也达到了645,他说自己之所以坚持做“维客”,就是在分享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别人对自己付出的尊重。他刚刚加入了互动百科针对用户成立的“新知社”。“在新闻行业,新华社是提供权威信息的组织,我们希望互动百科能够在知识领域里面,承担这样的责任。”潘海东表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有高质量、稳定的用户群,而“新知社”就是为了增强用户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