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塞尔维亚,行进于战火与希望之间

2009-07-30王林成

网球俱乐部 2009年6期
关键词:德约网坛塞尔维亚

王林成

他们,从战火中走出,书写着塞尔维亚共和国短暂而辉煌的网球历史;他们,用坚韧实现自己的梦想,点亮了塞尔维亚网球的未来。

动荡岁月播撒希望

她是一个领先于她所在时代的选手,她将力量和凶悍带入了追求细腻优雅的女子网坛,她的穿越和她的尖叫一样令人生畏。莫尼卡·塞莱斯,这个名字在网球历史上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即便是1993年那场震惊世界的“汉堡行刺”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她所取得的成就仍旧那样炫目。

1973年,塞莱斯出生在前南斯拉夫的诺维萨德(如今处于塞尔维亚境内)。年仅16岁时,塞莱斯就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法网女单冠军。1990到1993年期间,塞莱斯拿下了三次法网冠军、三次澳网冠军和两次美网冠军。19岁就手握八个大满贯女单冠军,塞莱斯是那个时代体育界的佼佼者。很多人对于近年来塞尔维亚网球的突然崛起疑惑不解,这个人口不到800万的小国一下子拥有了三个世界排名第十的单打选手,莫尼卡·塞莱斯可以给出一部分答案。

6岁的塞莱斯在父亲的引领下第一次拾起网球拍,她的天赋在自家庭院里被迅速地挖掘了出来。9岁时,塞莱斯还不能完全理解网球比赛的计分规则,却平生第一次赢得了一项比赛的冠军。1986年,塞莱斯被尼克·波利泰尼带到了美国,在绝佳的训练环境之中,她一步步地走向了巅峰。塞莱斯的成功让不少故乡的孩子注意到了网球这项运动,走上了和她相似的网球之路。

塞尔维亚在过去的20年里一直与动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上世纪初,塞尔维亚成为了南斯拉夫联邦的一部分。然而在1991年,也就是塞莱斯收获了除温网之外其他三项大满贯的那一年,前南斯拉夫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中的四个先后宣布独立,只有塞尔维亚和黑山没有独立,联合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随后科索沃危机爆发,由于领土、财产和利益分割上的矛盾以及原本存在的民族纠纷和宗教冲突,各共和国间和各国内的不同民族间先后发生了规模不等的战争。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介入引发科索沃战争,对南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长达78天的轰炸。

面对着祖国混乱的局势,塞莱斯在1995年带着些许无奈成为了美国公民,那时距离她首次到美国波利泰尼网球学校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的时间。“那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能代表美国参加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是我最大的荣耀,超过了我曾经参加过的所有赛事。”塞莱斯一点也不掩饰自己对于这次转换国籍的看法,媒体和球迷们也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给予的更多是理解。

塞莱斯并没有带走塞尔维亚的网球希望,她反倒像是一个网球天使,在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上播撒网球希望。塞尔维亚并没有网球传统,在那里足球和篮球是人们最喜爱的运动。即使是塞莱斯在网球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那里依然没有几处规范的网球场地,没有对于年轻网球选手的资金帮助,但在塞尔维亚的战火之中有一个个坚韧的塞尔维亚网球少年坚持着他们的梦想。

异军突起点亮未来

2006年5月21日,黑山通过公民投票决定正式独立,6月3日黑山议会正式宣布独立,6月5日塞尔维亚国会亦宣布独立。塞黑联邦因而解散,塞尔维亚共和国正式成立。就在塞尔维亚这个国名还没有为世界所熟悉的时候,从那里走出的网球选手已经吸引了人们的眼球。2007年的法网是塞尔维亚网球掀起的第一个高峰,伊万诺维奇闯入女单决赛,扬科维奇和德约科维奇都挺进半决赛,他们回到贝尔格莱德之后,享受着英雄般的待遇,数以万计的人拥挤到市政厅大楼前尖叫呐喊,高举着国旗和标语。他们甚至喊出了:“NOLE FOR PRESIDENT。”

2008年,这三个年轻人更进一步。伊万诺维奇和德约科维奇为塞尔维亚带回了两座大满贯奖杯,德约科维奇还在大师杯中称雄,伊万诺维奇和扬科维奇先后登上世界第一的位置,后者更是荣膺年终第一。当年一个个坚韧的塞尔维亚网球少年组成了塞尔维亚的网球军团,与美国、俄罗斯、西班牙这样的网球大国分庭抗礼,他们的成就让全世界对这个饱受战争创伤的国家刮目相看。当这些年轻人在网坛上绽放光彩时,他们终于可以骄傲地说出:“我们为身为塞尔维亚人而感到自豪。”

不要忘了,就在“维奇们”在学习球技时,北约的炸弹正在向贝尔格莱德倾泻。三个人之中,最年轻的伊万诺维奇无疑是对苦难感受最深的一个。这位身材高挑、容貌姣好的网球美少女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塞尔维亚度过的,其中就包括遭受北约轰炸期间。“那是艰难的时期,特别是1999年遭受北约轰炸的时候。”伊万诺维奇回忆起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那时真的太难了,我自己都认为不可能继续打网球了,因为我们不知道这种噩梦般的情形还会进行多久。”不但环境艰险,伊万儿时的训练条件也十分艰苦,冬天她只能在游泳池改造的网球场里训练。泳池的四壁挡住了刺骨的寒风,但也挡住了跑动的区域,伊万回忆道“斜线很难打,我们只能练直线。”

年长伊万诺维奇两岁的扬科维奇在北约轰炸之前就到了美国,但她的担惊受怕一点也不比伊万诺维奇少。扬科维奇在美国波里泰利网校孤独训练的同时,还得看着电视上的轰炸画面担心亲人的安危。也许正是因为有了那般刻骨铭心的记忆,现在的扬科维奇更多地留在塞尔维亚训练,母亲也几乎全职地陪她到处旅行参赛。德约科维奇因为在欧洲深造,也逃过了恐怖的轰炸,但他仍然不愿意提起那段历史:“这真的不是用来谈论的,我不喜欢谈论这段过去。”

如今一切都不同了,塞尔维亚军团在网坛的卓越成绩不但改变了世界对于塞尔维亚的看法,也改变了塞尔维亚人对于网球运动的态度。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个曾经的红色国度对网球的兴趣呈爆炸式增长,它的魔力将本来不属于这个圈子里的人吸引进来。整个国家的人现在都在为网球抓狂,球场越来越多,家长帮着给孩子找教练,商店老板在拼命地购入网球鞋。2007年9月的戴维斯杯,塞尔维亚主场迎战澳大利亚,19000名球迷挤爆了贝尔格莱德的体育场。令人惊讶的是,其中有18000人是有生以来第一现场看网球比赛。在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的塞尔维亚公开赛将在今年首次加入了ATP的赛历之中,于5月份红土赛季打响。网球已经成为了塞尔维亚社会的一个缩影。

“塞尔维亚并没有网球传统,”扬科维奇在刚刚结束的澳网中表示,“可是现在我们可以期待了,我们有了属于网坛精英团体的成员,而且不止一个。”是从战火中走出的“维奇们”。书写着塞尔维亚共和国短暂而辉煌的网球历史;也是他们,点亮了塞尔维亚网球的未来。

猜你喜欢

德约网坛塞尔维亚
温网夺冠后德约目标是美网
德约科维奇 拐点2022
费德勒与德约今天上演“生死战”
英拉获塞尔维亚国籍
德约 来点信心
盛夏光年 网坛影踪